《我国大军三路齐发,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挡者披靡。》
《短短半个月,我国大军已攻克十六座新龙基地。》
《新夏兵盛,无人可挡。国朝必胜!》
《懦弱新龙,胆小如鼠,望风而逃。龙国一统,新夏必胜!》
类似的消息在新夏国内广泛传播。
仿佛新龙覆灭就在旦夕。
国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就连乞丐都能多讨两个馒头。
人人都在畅想着新夏取胜后美好场景。
就连朝堂也不例外。
无数大臣上表称赞,那一串串小词,夸得夏皇整日飘飘然的。
“咳咳,低调,低调。
新龙未灭,龙国未统,朕还需继续努力。
今后还需诸位爱卿勠力同心、精诚协作。”
“吾皇圣明,一统龙华!”
“吾皇圣明,一统龙华!”
严皇坐在龙椅上,忍不住仰天大笑。
随着前线的喜报越来越多,朝堂的气氛越加轻松。
但随着严贺华的大军深入,遭遇的零星抵抗多了起来。
这些袭击神出鬼没,而且打一枪就跑,从不硬战硬打。
主打一个“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烦人的不要不要的。
严贺华也曾广撒网,试图抓住这些无比滑溜的泥鳅。
可惜根本无用。
军队搜索的时候,连根毛都没有。
军队一撤,漫山遍野全是伏击。
严贺华为此摔了不知多少杯子。
这种游击打法太恶心人了,士气都滑落不少。
严贺华不胜其扰,只好下令军队暂时休整。
这一下,简直就像捅了马蜂窝。
新夏朝廷已经习惯了三天一基地、五天一小城的战报。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新龙国力被传送门工程掏空,导致军事实力大幅度衰弱的表现。
当此时机,新夏大军必须以闪电战的打法,直接杀穿新龙,不能给他们喘息之机,
否则新龙一旦缓过劲来,开始紧急扩军,那新夏大军必将陷入一番苦战。
一道道的催战令,就这样从朝堂传到严贺华手中。
严贺华察觉不妙,急忙上书。
〖新龙一边将城池拱手让人,一边以游击战法拖延时间。
此事极为蹊跷,有示敌以弱、骄兵轻敌之嫌。
我们应当谨慎而行,以免中计。〗
当奏本传回朝堂之时,严皇直接将奏本摔在了地上。
皇帝这是怒了啊!
立马有马屁精揣摩圣意,出列奏对。
“严帅此言差矣。我军自出兵至今,已连克城池数十座。
若只为示敌以弱、骄兵轻敌,那代价未免太大了。
所以微臣觉得,这必然是新龙军弱,无力对抗我新夏天威!”
“微臣附议!”
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但总的来说,大都是赞同闪击新龙,毕其功于一役。
少数几位反对派根本掀不起浪花。
一日之间,连发三道金牌。
〖出兵,出兵,出兵!〗
严贺华狠狠地将金牌摔在地上,“贼子误我!”
但为了新夏大军,他还是再次奋笔疾书。
〖新龙军态势不明,贸然出兵,危险极大,须三思而后行。〗
数日后,严贺华仰天长叹,满脸的无奈与苦涩。
一道圣旨从他手中滑落在地。
〖汝欲要十二金牌耶?〗
他还能说什么?
说什么都没用了。
但他还是提笔而书。
〖前线所占城池颇多,军队过度分散,若继续进攻,请加派援军。〗
虽然他统领了三百万大军,但如今占据了数十座城池。
若不留军驻守,那无异于自断后路。
可一旦留守,就会时不时的遭受新龙军队的游击骚扰。
偶尔还至会遭遇新龙大军的强攻,甚至差点被抢回去。
严贺华只好在各城池留下重兵把守,或三万,或五万,不一而足。
新龙大军强攻的情况这才减少许多,但偶尔还是会有。
可是这样一来,主力大军的兵力就被分去近半。
再加上新夏军队是三路并进,因此每路大军只剩不到60万。
相比之前每路上百万的兵力而言,无疑衰弱了许多。
若再继续进攻,怕是很快就无兵可用了。
这一次,夏皇没有反对,他也是久经战阵的,自然懂其中的危险。
〖严帅勿忧,太子已帅百万大军出征接替,不日可达。还望立刻出兵。〗
严贺华无奈的长叹一声,只好下令——
出兵!
休整多日的新夏大军如饿虎出笼,左冲右扑,横击四方。
半月时间,又连下十数座城池。
之后新夏军队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进取无力,后退无路。
只因太子的接替部队没能按时赶来,导致新夏的主力被分割在各城之中、独立为战。
严贺华见状,心知不妙,急忙引军后撤。
顿时迎来新龙大军的迎头痛击。
新夏军不敌,只好退回城中。
但诡异的是,只要新夏大军不出城,新龙大军也不发动进攻。
仿佛就是要把他们困死在城中。
但这怎么可能!
且不说新夏士兵的物品栏里携带了大量的食物和饮水,
就说被新龙遗弃的这些城市里,那也留存了大量的食材和饮水。
还都是没毒、可食用的!
这操作,严贺华表示自己完全看不懂啊。
自己是攻城方、侵略者啊!
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守城方?
这到底是谁的城市啊!
老子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而另一边,新夏太子严成德正气的直跳脚。
“该死的严老头,这就是你说的攻城略地数十城?
本宫连国界线都没过,就被人堵在门口揍!
简直气煞人也!
本宫定要向父皇好好参你一本,革你的职,砍你的头!”
新夏朝堂上看到战报也傻了眼。
前几天,新夏大军还在高歌猛进,开疆扩土上千里。
这才短短几日,咋就成了主力被困、太子被阻?
300万大军竟危在旦夕?
这世界变化要不要这么快啊?
简直跟做梦一样!
夏皇的脸色更是气的铁青。
马屁精顿时出列奏对,“微臣弹劾严帅,通敌卖国,陷我国朝大军于危机之中。”
军情危急到这种程度,必须有个背锅顶雷的。
夏皇天子不可能背锅,满朝文武不可能顶雷。
那就只能牺牲出征在外的严贺华了,谁让他是元帅呢。
战事不利,不怪他怪谁?
一时间,无数大臣齐齐出列,“微臣附议!”
他们已然忘记了,是他们一催再催,逼着严贺华冒险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