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朽见南京城外,设了好几处粥棚,想必那里的孤儿不少,先去城外看看。”周阿公说。

南京城外那么多难民营,他可以一次性买齐,省得中途又下船。

“既是如此,还是要找两个本地的帮闲才行。

一是城外的难民营有卫所军把守,外人根本进不去。

二是本地的帮闲,更清楚如何去找那些孤儿。”王阿福建议道。

周阿公觉得有道理,便依了他。

二人出弄堂口来到大街上,刚好碰见昨日那个帮闲踱步过来。

一见周阿公,便笑着上前打招呼:“老丈,事情办妥了?小子昨日没带错吧?”

“没错没错,”周阿公说,“老朽今日还有事麻烦小哥,小哥可有功夫(时间)?”

“有有有!”帮闲见来了生意,顿时来了精神,“不知老丈要办何事?这南京城里的事,小子都知道去哪里办。”

“我们要去城外的难民营,买一些丫头小子,小哥可否带路?”王阿福说。

“您算问对人了!”帮闲小哥热情地说,“城外的难民一天两碗照得见人影的稀粥。

每天饿死的、病死的人不少,卖儿卖女的人家多得是。

虽然朝廷禁止到难民营里买人,但偷着卖的也不少。

外人不知道的,一去就被那些守卫的兵丁抓起来,需由我们这种熟悉行情的人,带去专门的地方,才买得到好货色。”

在这个帮闲小哥的嘴里,把这些待卖的人口说成货物。

周阿公也是被卖过的,听了此话心里难过,连说话的心情都没有了,任由帮闲叫了一辆马车,三人往城外难民营去。

南京外郭城外,江东门到栅栏门之间,朝廷搭建了七八处粥棚,难民们围着粥棚,聚集在各处难民营里。

朝廷搭建的能遮风挡雨的棚子,远远不够。

能住进棚子里的,都是早来的难民,或都是难民中带有钱财,能贿赂管理人员的。

后来的人,只能胡乱地搭建一些临时的窝棚,或者干脆席地而睡,每时每刻都有人,为了一块睡觉的地方,或者一碗稀粥大打出手。

生活污水和排泄物遍地横流,整个营区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难民们或坐或卧,瘦得皮包骨头,双目无神,脸上遍布死气。

要不是朝廷的两碗稀粥,这些人分分钟要去见阎王。

周阿公三人远远地停下,望着这人间炼狱不敢靠近。

“可不能再靠近了,”帮闲小哥说,“那些人一旦围住你,不把你扒光不会撒手,兵士拿刀砍都不撒手。”

“那我们去哪里找人?”王阿福不满地说,“这里这么乱,哪个敢进去?”

“别急,咱们只要在这里站上一刻,自然有人出来。”帮闲小哥自信地说,“有好多人在那里等着,给孩子找一条生路呢。”

“让人骨肉离散不好,听我家小姐说,这些卖掉的孩子,官府都要出钱赎出来,再送回去。”周阿公说。

话没说完,就见难民营里涌出一群人,个个手里牵着孩子,有的牵着两个、三个,远远地就喊:“好心人行行好,给孩子一条活路吧!”

“只要三两银子!这可是个八岁的男孩子,买回去就能干活!”

“女孩子二两,不,您给一两,让她逃一条活路去!”

“四岁的男孩子,你给两斗粮食,过两年就能放羊放牛了!”

守军见涌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也朝这边追过来。

“跑!”帮闲小哥见三人就要被人群包围,发一声喊,与王阿福一左一右架起周阿公,飞快地往江东门的方向跑去。

周二宝乡下来的孩子,撒开腿跑得比三人还快,一下子就冲到前面去了。

周阿公被两位年轻人拉扯着,几乎跑断气,眼看着到了城门下才停下来。

二人扶周阿公在路边的一处茶摊子前坐下,要了四碗茶水歇气。

“你不是说你熟得很吗?”王阿福埋怨道,“怎么带我们来这里?差点被人围住。”

“这些难民是越来越艰难了,”帮闲小哥叹着气说道,“两月前,我带人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卖儿卖女的。

朝廷还干涉,那些人还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涌出来。”

“客官,你说的那是两月前,”摊主上来掺茶,闻言说道。

“从去年七八月份到现在,朝廷赈济快一年了,上千万人啊,再厚的家底也要被掏空。

听说现在的粥水,更是连米粒都见不到了,那些孩子不卖,也要饿死!”

在座的其他茶客也一起叹气,感叹着这多灾多难的世道。

听说朝廷又在朝鲜跟倭人打仗,消耗的钱粮,海了去了。中原又发生这样大的水灾,乱世人命不如狗啊。

“客官真要买几个丫头小子回家使唤,那边的营地,是再去不得的了,不如去养济院。”旁边一个茶客说。

周阿公本来就要去养济院,没想到,只是到难民营看一眼,就好一场惊吓。

听他说得有道理,忙向他打听情况,谁知那人却闭了口,原来也是一个帮闲的,等着生意上门呢。

“养济院?我知道!”周阿公请的帮闲小哥一拍脑袋,“我这就带二位去。”

周阿公见茶摊的帮闲更熟悉情况一些,帮替他付了茶钱,邀请他一起去。

“放心,二位的辛苦费照给。”周阿公说。

茶摊的帮闲见状,自是千肯万肯。

城里的帮闲见自己的辛苦费没有少,也无话可说,周阿公付了茶钱,就要带人进城里去办事。

“不用进城,”茶摊帮闲说道,“难民营里的孤儿多,养济院在小德安门外设了个点,那里收养着好些孩子,咱们去那里就行了。”

城外的养济院,设在一座破旧的道观里,观里住着十几个坤道。

这些女道士,担负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官府仅派了一个婆子来看管,基本上处于放手的状态。

幸好周阿公请了茶摊帮闲一起来,他对这里显然很熟悉,与咨客道人打了招呼后,便问三人:“客人是先拜神仙呢?还是直接去后院看孩子?”

都到观里了,哪有不拜神仙的道理?周阿公付了二两银子的香油钱,几人在各处拜了拜,就被咨客领到后院去了。

院子不大,原是道士们的住处,现在被一百多个孩子占据了。

听说有人来领养孩子,住持和官府派来的看守婆子一起迎了出来。

住持三十多岁,慈眉善目的,婆子却是一脸的狠辣,孩子们都怕她。

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挤在半亩不到的院子里嬉闹,一个个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的样子,尽管这样,也比在难民营里好多了。

一见婆子出来,都乖乖地站好了,再不敢打闹。

“善人,”住持道长打了个稽首,对周阿公道,“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一条生路,善人积了天大的功德了。”

“朝廷养这些孩子花费不小,老丈若是领养,少不得要补贴补贴。”婆子却直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