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秉哲谦虚地说:“我兄弟学业不精,倒是预祝三位师兄,明年再现一门同科三进士的辉煌。”

刘一燝高兴地说:“借卓然的吉言,你兄弟年幼,不如咱们相约一起北上,路上也有个照应?”

这可是他家老爷子的宝贝女婿,他要是照顾得不好,老爷子能给他好脸色吗?

秉哲起身道谢:“卓然的阿姐,已安排在祭祖后起程北上,不知师兄几时起程?”

“为兄尽量安排,争取一走北上。”

却说慧娘,好不容易熬到休息,她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想着,这里就是她未来的家?

这么多的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姨娘,她要是嫁过来,就是长嫂,她得操多少心啊。

润娘见她睡不着,抬起头关切地问:“姐姐,是认床吗?”

慧娘干脆坐起来,点头应道:“是呀,白天在船上睡久了,晚上倒睡不着了。

润娘妹妹,你能不能陪我说会儿话?”

这几天人来人往的,润娘虽然有周阿公帮衬,也累得不行。但慧娘是客人,她只好坐起来,拿枕头靠在床头,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

“好吧,姐姐,咱们说什么?”

“说说你家阿哥吧,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慧娘羞涩地问。

润娘一愣神,还以为她问的,是自己在北就的亲阿哥,后来才想明白,她问的是秉哲阿哥。

她虽然觉得慧娘一个女孩子 ,打听秉哲阿哥一个少年公子,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她又是客人,不好拒绝。

“秉哲阿哥,是一个严肃的人,平日不爱说话,但对下面的弟弟妹妹,是极爱护的。”

润娘开始讲秉哲兄弟,如何失学,如何在家里读书,如何考进白鹿洞书院,休沐回家时,都做些什么。

慧娘听得津津有味,杏眼越睁越大,一点睡意也没有。

润娘越讲越小声,渐渐地就要睡着了。

慧娘开脆换到她床上,问她:“袁姐姐家既然欠了债,那……你秉哲阿哥他们,哪儿来的钱念书呢?”

润娘迷迷糊糊地说:“靠我舜华阿姊啊,舜华阿姊可厉害了,她发明了茉莉花茶,被选为贡茶呢,每年都供不应求。”

慧娘疑惑地问:“不是说茉莉花茶,是陈家阿公做出来的吗?”

润娘说:“那是……说给外人听的,舜华阿姊,还教袁幺叔卖卡板……还在码头上安装架子。

还……还在赤湖那边,买了一万亩地……

还有……在码头镇,开了一间纺织厂……”

说着说着,睡着了。

慧娘却震惊得一晚上没睡好,感情袁家现在的财富,都是袁小姐挣回来的,她也不大嘛。

第二天,三日斋戒已毕,袁氏在家的成年男丁,全部聚集在祠堂里,参加祭祖庆典。

秉哲兄弟未成年,却是今天的主角,被邀请站在前排。

唱诗的,是凤凰书院蒙学班选出来的六个孩子,早被教了礼仪,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边。

供桌上,摆着猪、牛、羊、鸡、鸭、鹅,和各式点心瓜果等祭品。

牛是不敢杀的,这时代,宰杀耕牛犯法,只得在一个硕大的托盘上,用糯米堆出一头牛的形状,权当作祭品。

其他的牲畜,包括猪,都是整只的,可见袁族长的豪气。

袁族长主祭,请了文举人做通赞,负责宣唱仪节,他一唱礼,全体人员都得跟着跪拜和起立。

袁鸿泰做引赞,引导人们上前上香磕头。

祭祖仪式开始,鸣鼓三通,全场安静。

各位司祭人员就位,唱诗礼的学童唱曰:“祭祀祖宗,务在孝敬。恭伸报本之诚,恪遵追远之意……”

后面还有请众人安静,请祖宗到人间享受后人献上的祭品等意思,都要一一唱出来。

诗礼唱毕,通赞文举人唱:“鞠躬迎神!”

引赞袁鸿泰唱:“神到!”

意思是祖宗们到了。

袁氏男丁三叩首,躬迎祖宗。

先是灌地礼,袁族长唱礼,大意是:祖宗啊,子孙们准备了烧猪、烤羊……蒸鸡,这些都是子孙们的心意,请祖宗享用吧。

袁氏族人跟着跪拜。

然后是上香,袁族长净手,在香案前上了三柱香,将三杯酒浇到地上。

然后是三献爵。

袁鸿泰唱一声:“倒酒!”

袁鸿亮立即上前,在案上的酒爵前倒上酒,由袁族长放到祖宗面前,众人跟着跪拜。

袁族长把酒浇到地上,把爵摆到案上。

一献之后,开始读祭文。

袁族长亲自做了一篇四六骈文,念得抑扬顿挫。

大意是告诉祖先,袁家出了麒麟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乡试,袁氏子孙秉哲、秉辰,兄弟二人同科中举。

今日告祭祖宗,还请祖宗保佑他兄弟二人,明春会试连登黄甲,到时再备盛礼,以谢祖宗盛德。

顺便请求祖宗,保佑袁氏子弟,学业有成、生意顺遂、人寿年丰!

后面还有二献、三献,就不用念祭文,直接献爵,跪拜。

之后,还有协助祖宗享用祭品、饮福酒、送祖宗等仪式,不一一赘述。

袁氏子弟跟着袁族长,不知跪拜了多少次,因为有袁鸿泰在上面看着,无一人敢稍有懈怠。

祭祀的最后一道仪式,是分祭品,今日的祭品,将会分到宴席上,供客人享用。

祠堂的祭祀完成后,秉哲兄弟还要举行家祭,祭祀二房的列祖列宗。

等家祭结束,兄弟两人已经累瘫了,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舜华邀请阿公一家,和刘一燝一家,一起参观赤湖的万亩良田。

袁四爷特意安排了两艘船,男宾一艘,女宾一艘。

慧娘、润娘、茵华等女孩子,都戴着围帽,只有舜华脸皮厚,借口自己要向客人们介绍地里的各种作物,坚决不戴围帽。

地方太大,舜华只领着客人们,在围湖大堤上看看风景。

一行人走在大堤上,右手边是辽阔的赤湖水,现在是枯水期,湖岸边蒹葭苍苍,山阔水远,似一幅水墨画卷。

左手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勤劳的佃户们,在割完苎麻的田里,种上豌豆、蚕豆、油菜等夏收作物。

来年四月,这些作物收获后,麻苗刚好长出来。

这两万多亩荒地,主产物品,是苎麻,一年收两茬麻,码头镇的纺织厂,就是为了处理这里收获的麻丝而建的。

舜华边走边介绍,声音清脆悦耳,保证前前后后的人都能听到。

润娘和茵华第一次戴围帽,深深地感觉不方便,只因有外男在,不方便摘下来,只得不时地撩起垂下的帽沿,四处观望。

慧娘也忍不住撩起帽沿,想看看眼前的景色,却一下子看到了走在他三哥身边的,那道高瘦的身影,羞得她忙放下手,心儿咚咚咚地跳个不停。

安氏走在她身边,低声对她说:“好妹妹,你三哥对你好不好?你看看,这一万亩地啊,还是连成片的……”

慧娘撒娇道:“嫂子……小心给人听到,三哥三嫂最疼慧娘了,慧娘一辈子不忘三哥三嫂的大恩大德……”

袁大雷早准备了几大筐新挖的莲藕、今年的新稻米、十来条鲜活的青鱼,是从赤湖里捞的,每条都有五六斤重,把两艘船的船舱装得满满的。

刘一燝开玩笑地说:“看看这鱼,再看看这米,鱼米之乡,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