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在下崇祯 > 第331章 利益集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一封来自日本的军报,漂洋过海,辗转海陆,在登州府上岸后,经八百里加急急送京师。

朱由检看着军报,心中大定,日本的战事,比预期的要顺利。

这也与日本南部地区,大多不是德川幕府的直接统治区域有一定的关系。

英国公张之极和洪承畴甚至请求大军北上,全面收复日本。

日本战事确实顺利,甚至是超出了朱由检预期的顺利,说实话,朱由检自后世而来,当然是想一口吞掉日本的。

只是,现在的大明王朝,刚刚恢复几分生机,百废待兴。

朱由检最初决定攻打日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拿下日本的金银矿,缓解大明朝的财政危机。

再一个,就是有些事情,是无法原谅的。

要是全面收复日本,必然要触及德川幕府的核心统治区域,他们必然会拼死一搏,明军,也必然要付出代价。

不过,洪承畴和驸马都尉巩永固在军报中的提议,倒是给了朱由检启发。

他们二人请求调建奴去攻打日本。

反正经过辽东大战后,建奴名义上是恢复为大明的建州左卫,是大明的臣子,不用白不用。

朱由检基于此,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日本,有不少归降的倭寇,要是黄台吉同意调兵,那就调建奴去日本打倭寇。要是黄台吉不同意调兵,那就说明建奴不服朝廷调度,意谋反叛,正好就有了出兵的理由,那就调归降的倭寇去打建奴。

而明军,就在一旁督战。

同时,朱由检也打定了主意,这一场大战下来,必须得撒出去几个爵位。

如今,朱由检重新启用勋贵,并解除了对宗室的限制,在朱由检的有意识的推动下,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朱由检为中心,包括底层宗室和勋贵在内的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将是以后推行新政,对抗庞大的文官集团以及他们背后士绅豪强的核心力量。

就像后来的满清朝廷一般,他们的统治核心是八旗,所以,对于那些士绅,他们才动不动就拿刀子杀人。

清朝的统治阶级是旗人,包括满,蒙,汉,而且还可以通过不断的给人抬旗,扩充优化统治阶级,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只要顶层的爱新觉罗家族不变,剩下的旗人,都是可以换血的。

这一点,就有点类似于后世各个国家的政党一般。

所以,清朝,在政治制度上,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

当然了,这个封建王朝,是按照西方那一套来说的。

就像后来的清末新政,满清政府都到了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依旧是弄出来一个皇族内阁。

而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各种问题积重难返,要想有所改革,就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

所谓变法也好,改革也好,本质上来说,就四个字,劫富济贫。

从有钱人的手里抢出来点钱,周济那些穷苦人,以免他们因为活不下去而造反,继而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可要想变法,就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因此,变法者,大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如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明之张居正,清之雍正。

明朝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士绅阶层。

这些士绅,家里有产业有田地,自己本人有功名有身份,朝堂中还有人脉,地方官员想要收个赋税还得看他们的脸色。

像这种人,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对他们来讲,谁当皇帝都一样,所以在明朝灭亡的时候,他们可以毫无波澜的置身事外,仿佛看戏一般。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迎来的不是大顺,而是大清。

也正是因为大清的到来,这些士绅才真正意识到,大明,是有多么的好。

要想对付这些士绅,就必然要依靠另一个利益集团,所谓的阉党,就是这么来的。

朱由检将张之极的军报轻轻放到书案上,“王承恩,召内阁,兵部,户部,军令部,军需部的堂官,武英殿议事。”

“另外,将军报中的战果誊抄下来,分发京师各部及各省府州县。”

“奴婢遵旨。”

众大臣陆陆续续的来到武英殿内,纷纷朝朱由检躬身施礼,“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赐座,看茶。”

“谢陛下。”

朱由检挥手示意王承恩将誊抄的军报分发下去,“诸位都看一看,这是英国公张之极从日本发来的军报,战事比预期的要顺利,石见银矿也已经收复,银矿储藏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张之极和洪承畴在军报中提议,继续挥师北上,一举收复日本全境。”

“同时,这个洪承畴和巩永固提议,调建奴去打倭寇。”

“诸位,都说一说吧。”

内阁首辅李国普率先起身发言,“陛下,据军报上说,此次大战,有不少的日本倭寇归降我军,依臣来看,我们不妨就调建奴去打倭寇。”

“建奴要是听从调令,那自然是好,若是建奴不听,那我们就调那些倭寇去打建奴,也正好师出有名。”

“李阁老所言,不无道理,”朱由检看向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怎么看?”

兵部尚书兼军令部总长李邦华起身奏报,“回禀陛下,兵部和李阁老的看法一致。”

“仰赖陛下如天之福,我大明兵强马壮,建奴为祸辽东多年,也是时候有个了结了。”

朱由检看着李邦华,“那李尚书,你的意思是趁此机会,肃清辽东的建奴,日本,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

李邦华躬身道:“陛下英明。”

朱由检又看向孙承宗,“孙阁老,你怎么看?”

孙承宗随即起身,“回禀陛下,臣赞同李阁老的意见。”

“辽东若有可为,则兵发辽东,日本若有可为,则挥师北上。”

“只是考虑后勤压力,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朱由检缓缓起身,“军令部按照这两种情况,尽快做出预案。”

“传旨蓟辽总督杨嗣昌,调建州左卫人马前往日本,平定倭寇。”

“另外,让朝鲜也派兵。”

就在这时,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宇顺缓步走进武英殿。

“怎么了?”朱由检问道。

高宇顺拿出一封奏疏,“回禀陛下,三边总督孙传庭、甘肃巡抚梅之焕联名上疏的八百里加急。”

“林丹汗病逝于甘肃,其子额哲及其大福晋娜木钟奉上传国玺,向我大明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