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咳咳……孤决定本月中旬,请旨诏告天下,正式举行第一届殿试,殿试主要考策论,题目是‘为臣者,何以辅弼人主,匡时济世’。”

偏殿书斋下,齐慎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岔开话题接着对赵霖道:

“秋巘,你是礼部的主官,这件事到时候还是得由你来负责,具体需要多少公费,可与户部那边商议,议定后拟成奏本,先拿到中书省交给敬翔过目,再送到宫里来,只要敬翔认为没问题,孤一律照准。”

“殿试开考的当日,孤会亲自到现场主考。你若办得周全,不出什么差错,过后孤授你‘同平章事’衔,今后有什么军国大事,你可以到政事堂,与敬翔、李振、张佶他们一起商议。”

唐代中后期,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叫做“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一切军民政策,需先经过“政事堂”拟定,才能送到皇帝手中,等皇帝同意后,再送到尚书省,由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之后才能正式生效。

六部尚书属于尚书省官员,按照制度,原本是不能到“政事堂”参与政务的,除非皇帝特别重视某人,授与对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一般在京官员,能得到这个头衔的,就等于跻身宰相的行列了——唐宋时代,宰相通常很多,并非只有一个。

听到齐慎承诺给自己加官,赵霖喜不自胜,连忙起身拱手道:“主公放心,科举之事,臣一定用心去办,保证不出任何纰漏!”

“你办事,孤还是放心的。”齐慎摆了摆手,示意赵霖坐下,接着道:“河朔的昭德、天雄、义昌、义武、卢龙等镇,如今已正式纳入我大魏版图,孤有意拉拢当地士人,让他们真心支持本朝。”

“你下来和礼部其他官员商量,如何给河朔籍贯的士子更多照顾,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总之到时候科举放榜,所录进士,河朔籍贯必须占到三分之一,只能多不能少。”

齐慎原本想参照明代的例子,也弄一个南北榜出来,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这种必要。眼下这个时代,北方的读书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比南方差多少。

强行弄个南北榜出来,反倒会让南北两方,互相隔阂。

赵霖闻言,立刻点头道:“既是主公有命,臣一定照做。”

齐慎斟酌片刻,接着补充道:“河朔原来的藩镇官员,也让他们到汴京来,等殿试结束后,单独给他们安排一次考试,主要考他们对治理地方有什么经验。孤接见完新科进士后,还会再接见这些藩镇官员,让他们做好准备。”

“是。”赵霖拱手领命。

七月中旬,魏国第一次科举,在举世瞩目、倍受期待的环境下正式举行。

殿试当日,齐慎头戴纱帽、腰系玉带,身着华丽的亲王袍服,在礼部一种官员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文德殿以西的集英殿,亲自面见参试考生,并对众人道:

“诸位各地来的举子,你们今日能到这里应试,想必都是饱读诗书多年的人中龙凤,啰嗦的话孤也不说,先祝你们接下来榜上有名。”

“孤起家鲁郡,蒙大唐皇帝钦封,节度藩镇,又得天下豪杰襄助,征战十数载,方有今日之业。而今我大魏立国,已有多年,能征善战的武将,并不缺乏,缺的正是像各位这样的胸怀韬略,腹有良谋的文臣。”

“诸位到我魏国来,算是来对地方了。今日之后,只要你们能留下来为孤效力,官职俸禄、名分殊荣,要什么都有,孤绝不吝啬!”

集英殿内,眼看齐慎面见自己等人,既不谈什么圣人治国之道,也不讲什么忠孝悌信的礼法,一开口便是许以各种利益。

众举子们大多感到愕然,继而面面相觑,整个大殿一时间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有一男子主动拊掌,连声称赞道:“殿下方才所言,正是我等之所欲也。”

“自昔日逆贼黄巢、王仙芝叛逆以来,国家动乱,兵戈不休,彼为武将者,自然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可怜我辈这些文人士子,读书多年,却从此失去了施展抱负的地方。”

“所幸天生殿下,真人出世,克逆靖国,扶神器于将倾,解生灵于倒悬,北讨南征、吊民伐罪。功业之赫,不输商汤周武,德行之广,足比虞舜唐尧。”

眼看考场之下,竟有人如此无状,敢当众接齐慎的话,赵霖立刻训斥道:“殿下何等尊贵,也是你一个小民能随便议论的吗?”

“无妨,无妨……”

齐慎倒是不甚介意,听到方才说话之人,不但打破了考场的僵硬氛围,还借机将自己吹捧了一番,心中反而有些欣赏。

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恭敬地站着一位身着儒冠、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与自己年龄相仿。白面微须,身材略胖,眼睛看起来虽小,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于是好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见齐慎不但没有因为自己接话而怪罪自己,反而主动询问起了自己的名字,那白面男子心中暗喜,忙主动上前几步,拱手道:

“回殿下的话,学生姓骆名知详,乃淮南庐州人氏,应试多年不第,本已无心功名,后来听说殿下在汴京开科,招揽天下贤才。学生自诩亦有些韬略,故而到此应试。”

“骆知详……啧啧,有趣,有趣。”

齐慎闻言,先是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接着很快反应过来,此人在原来的历史上,是南吴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和裴迪一样,擅长理财和发展经济。

“很好,孤记住你了。”

想起了骆知详的身份,齐慎心中不免感慨自己又捡到宝了,主动上前,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接着又向其他士子询问道:

“你们当中有没有一位叫严可求的?”

在南吴大臣一众中,骆知详与严可求齐名,本来都应该是杨行密的左膀右臂。

如今既然骆知详到汴京来参加科举了,齐慎心道严可求说不定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