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踏准风口成巨富 > 第1157章 国内各地办节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喜欢吃麻辣小龙虾的人,哪里能忍得住这个香味。李舜的手不自觉的,就伸向了茶几上的小龙虾。

“别用手抓,这个汤汁还能泡饭。用筷子拣,真的没规矩。”老爸李道远略带不满的,用手里的筷子轻轻敲了敲李舜伸过来的爪子。

“呵呵,好的。”李舜只能无奈的收回手,从厨房里拿了一双筷子,这才准备伸向那些红彤彤的小龙虾:“老爸,现在大伯家的龙虾生意还好吗?上次我过去,听他们说生意只能算还行。”

李道元没顾得上李舜的问话,从龙虾里夹了一块土豆,这才说道:‘最近他家生意好的不得了,基本每天都不够卖的。最近丹凤这里,吃小龙虾都成一种潮流了。

听说最近,又开了两家专门烧小龙虾的排挡的。现在小小的丹凤城里,已经扎堆开了七八家烧小龙虾的了。结果还是供不应求,不光是他家,其他人家的生意也很好。据说,连很多外地的都慕名赶来品尝了。”

李舜可是知道,大伯家每天都要准备200多斤活的小龙虾。这些龙虾配上各种辅材烧好后,差不多能有个300斤。现在一天都不够卖的,也就是说每天,光是龙虾的毛利就有差不多5000元。

这些账平时不算不知道,现在一算下来还是吓一跳的。也就是说大伯家,光是每年干三个月的龙虾,保守估计也能赚个二十几万了。

这个可是96年国内的二十来万,这个数字连李舜都忍不住的咂了一下舌。传说果然没有说错,餐饮行业就是暴利呀。

第二天,还赖在床上的李舜,接到了岳市长秘书的电话。岳市长想请自己去市府坐坐,这下李舜也没有什么办法推脱了。赶紧收拾了一下,也就赶往了市政府。

今天的岳市长,看起来心情很是不错。见李舜过来了,赶紧邀请李舜在沙发上坐下。等秘书上万茶退出后,他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小李,这次真的要感谢你了。

经过几天的磋商,汪汪集团终于同意,把他们的膨化食品厂落户在丹凤。这个项目总投资能达到3000万,招聘工人也将达到800人。这个是我市吸引外资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当然这个中间少不了你的帮助。\"

\"哦。”李舜轻轻的点点头。看来自己用小费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出丹凤人工工资低廉的优势。还是让汪汪集团,坚定了在本地投资的信心。

想了想,李舜还是问出了关键的问题:“岳市长,那他们工厂选址是设在那里的,几时开始动工呢?”

最近几年,随着和政府关系的密切,李舜也大概知道了政府工作中的一些猫腻。比如说光是外资,就分协议投入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

所谓协议就是吹吹牛,糊弄糊弄上级领导的。这个协议外资也没有什么法律效力,属于标准的文字游戏。而实际利用外资,才是外企真金白银的掏出的钱。外资投资的钱一日不到位,所谓的投资协议也是一纸空文。

李舜心里很清楚,如果这次投资只是一个口头承诺或者一份空洞的合同,那么它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非常有限。

只有当资金真正到位并转化为实际项目时,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因此,他急切地想了解关于投资资金何时到位,以及项目何时开工的具体情况。

岳市长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不会对李舜隐瞒。拿出丹凤的城区地图,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道:“工厂的选址,现在已经确定在开发区。

我们已经将这片区域,单独拿出来,划分为食品加工厂区。这个地方,倒是离你投资的眼镜城项目不远。汪汪集团还是很守信誉的,项目的保证金已经到了市政府的账上。

那片区域属于熟地,以此不存在拆迁的问题。按他们的设想,最多一个月,厂区的施工就要正式开始。预计八个月厂房就会全部完成,然后就是设备的进场以及正式开工生产。”

听完岳市长的介绍,李舜才可以肯定汪汪集团工厂的事,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只是说到眼镜城的事了,李舜也就顺嘴问了一句:“岳市长,我记得我们跟市府签订的协议里规定,今年十一月必须完成所有征地拆迁工作。不知道到时,交地有没有难度?”

“这个到时肯定没问题。”岳市长信心满满的说道:“这个项目,当时是张书记牵头主抓的。时间也算是充裕,自然在规定时间内交地没有什么大问题。

只可惜,这两个项目都不是在明年开工。不然的话,明年的黄酒节上对外发布时,数据就会好看了多。”

李舜也好久没太关注丹凤的事了,听岳市长说起这个黄酒节,脑海里这才有了点印象。丹凤的黄酒知名度,虽然比不上浙省绍兴的黄酒,但在国内也是有着一定的知名度的。

九十年代初,因为招商引资的需要,各地也就纷纷举办了各种节。这个算是所谓的文艺搭台,经济挂帅。当时的市府领导也脑子一热,跟风搞出了一个黄酒节。

这些由政府牵头举办的所谓节,可是跟老百姓的关系不大。也就是找个由头,吸引外商过来考察的。可是随着各地举办的各种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外商的吸引力也是微乎其微的。

到了最后,只要拉到洋面孔过来就算成功。至于什么投资金额,也都是可着劲的往上吹。这个就是所谓的,协议利用外资。

这些节的,也就是当官的搭台给自己人看。参与者也就是当地官员,企业主和一些过来混吃混喝的所谓外商。为了吸引眼球,往脸上贴金,当地政府会把今年一年的外资投资金额,都算到举办什么节的成果上。

这些,已经算不错的了。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直接拿着合同自己填写金额,玩起了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