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来到了周三。
大家早早地守在屏幕前面。
冀省电视台的收视率,一下子飙到了3.8。
这数据,看得台里的领导一阵心惊。
同时,也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整出啥幺蛾子来。
刘绍文这个人,虽然人品一般,但整活效果绝对不差。
现场氛围和舞台效果全部拉满,也算是对得起总决赛的名目了。
由于兴隆小学第一场比赛的突出表现,力压群雄,这次,节目组直接把他们安排在节目最后出场。
这让那些来看节目的人一边看一边骂。
“我是来看柳青儿的,赶紧的。”
“这节目组,真的鸡贼,玩不起啊。”
“磨磨叽叽,赶紧开始。”
“我倒要看看没有老贼,柳青儿压场能出个啥。”
……
首先出场的是清方小学。
这所学校,是京都在冀省设的分部,那是实打实的高干子弟学校。
这一次,他们选择的表演篇目是韩愈的《师说》。
孩子们整齐划一地站在舞台中央,身着一色的服装,犹如一群展翅待飞的白鹤,给人一种清新、整洁的视觉享受。
而站在他们身前的带队老师,则是一副蓄着胡须、身着古装的形象,宛如从古代穿越而来的文人墨客,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既视感。
孩子们的装束和老师的装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古一今,仿佛是跨越时间的长河,进行时空对话。
而场中精心安排的伴舞人员,更是为这场表演增添了不少亮点。
就在这时,有眼尖的观众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那领舞的,居然是当红流量小生孟松。
这下观众们不淡定了。
“哥哥,最帅了,舞跳得太棒了!”
“不是说这次比赛不让请嘉宾吗,怎么还有外援在?”
“拜托,人家那不是嘉宾,只是伴舞人员,算不得违规。”
“我去,还能这样玩,不知道兴隆小学老贼会以怎样的方式出场。”
……
任谁也没有预料到,清方小学居然巧妙地将流量明星孟松安排在了伴舞的环节。
这一举措既符合了节目组关于“带队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表演”的规定,又巧妙地规避了嘉宾外援的限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孟松的参与确实为表演增色不少,但他的角色更像是精心安排的点缀,而非决定性的嘉宾或外援。
只能说,清方小学太鸡贼了。
舞台上,带队老师诲人不倦地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诵:“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当然了,还有伴舞的小鲜肉孟松,也是有模有样的表演着。
整场节目下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观众们纷纷表示,这应该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兴隆小学的《少年中国说》外,最有看点的一场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节目,其实是清方小学临时排练出来的。
原本,清方小学只是计划进行一次中规中矩的《师说》诵读。
然而,在受到江南《少年中国说》的启发后,他们决定加入更多的元素和创意,让整个节目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毫无疑问,他们成功了。
至于小鲜肉孟松的出现,别问,问就是伴舞人员,算不得数。
江南则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心里嘀咕道:“还真够鸡贼的。”
肖强他们以为江南是在生气,纷纷说道:
“卧槽,这也行,这不是赤裸裸地耍流氓吗?”
“这样玩就没意思了,这不是直接钻空子吗?”
“要不我们也把节目改改?”
……
江南笑了笑,对柳青儿说:“柳姐,有问题吗?”
柳青儿自信地说道:“没问题,这点还不至于压倒我们。”
比赛继续。
接下来上场的是北郊外国语学院小学。
舞台上,孩子们和老师都穿着古装的服饰。
仿佛是从历史长河中穿越而来的文人墨客。
舞台上的场景设计独具匠心,展现了一所古朴典雅的私塾内景。
蓄着胡须的老师端坐在讲坛上,神态庄重而威严,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深情地朗诵着古代经典篇章《送东阳马生序》。
每一个字句都仿佛穿越时空,回荡在观众们的心间: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
待老师把一篇《送东阳马生序》以老师的口吻朗诵完,底下的孩子们则起身朗诵道: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孩子们朗诵的则是韩愈的《进学解》部分。
从形式上来看,清方小学巧妙地融入了私塾教学的模式,使得整个表演呈现出一种情景剧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设计令观众们耳目一新,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私塾课堂。
然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字正腔圆的朗诵,
与老师的《送东阳马生序》遥相呼应。
这种精湛的表演和出色的表现让节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