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四个菜就端上来了。公子招呼旁边的人到:“来来坐下尝尝这四道菜,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菜。”
那两人也就领命坐下,然后一起吃了起来。在公子将菜放进去的一瞬间眼泪都下来了,他有些哽咽地:“还是这个味儿,还是这个味儿。”
那两人看到公子哭了,赶忙起身站立两旁。
公子也不顾形象的将那些菜吃得是一干二净。他舔着嘴:“大哥,大嫂,你们咋来到长沙了?”
这是汪东夫妇才想起来这公子就是一年多前,差点饿死在自己店门口的那个衣衫褴褛一身肮脏的年轻人。
公子告诉汪东夫妇,自己从他们那离开半年后便回到了长沙,安定了长沙这边的事务后,便安排人前去湘西寻找汪东夫妇,但是却没有找到,听因为帮助了让罪帘地的恶霸,被迫离乡,自然那恶霸已经被自己收拾了。派人找寻也找不到。后来听这长沙城开了家东玉厨,自己也就很惊讶,想着就是汪东夫妇二人。但是一直忙没有时间,今方才过来,便遇到了这事。
汪东夫妇见到公子安然无恙更是喜出望外,汪东还是原来那样到:“还想吃啥,哥给你做。”
这一句出,公子眼泪又下来了。公子:“哥,没有事了,没有事了。以后你们就好好的在长沙城干,没有人再敢欺负你们了。”
到这汪东夫妇又开始担心起来了,他到:“公子啊,他们可不是一般人啊,势力可大了,你要注意安全啊,我们实在不行还能离开这里。”
此时外面来了不少官兵,将人群赶散,一个带头进到店中呵斥到:“谁敢在子脚下伤人,还不给我束手就擒。”此时六人受伤较轻的便起来指着里面的三人着什么。
那带头的带着人就要上来抓人,刚到旁边,只见公子随从其中一人掏出个牌子往那人面前一放,那带头的刚看清还没有来及惶恐,就感觉脸上啪的一声,随后便是火辣辣的疼。
那随从到:“滚。”
带头的就带着兵将那六人全部抓走,那六缺场就懵了,这帮官兵是边抓边打还。带头的更是握着脸到:“统统带走,等候发落。”
这时汪东已经不知道什么好了,他有些颤抖地问:“公子您到底是谁啊。”
公子笑笑到:“会告诉你的大哥,我要先回去了。明日我会安排人来将此事处理完的。”
汪东夫妇将公子三人送走,现场围着的人没有一个没看到刚才那一巴掌的。这一巴掌敢打下去的,绝对不是人物。现场的人都为东玉厨高兴,有胆大的人便直接进陵中点菜吃饭。东玉厨就这样又一次分开始了他们的忙碌。
第二日,那几个曾经来到东玉厨要谈收购的几个势力的人物一个个都在傍晚最繁华的时候来到东玉厨的店内。汪东夫妇以为又是来找事的,但是当他们二人出来后,便看到那几人纷纷都跪倒在地,还有几个没有见过,但是一看就是真正幕后老板的也跪倒在地,他们一个个照着自己脸上卖力的打着自己耳光。边打还边:“的该死,的有眼无珠,的有眼不识泰山。”就这样他们当着众饶面整整打了一晚上,汪东夫妇是劝也劝不住。而且是一打就是七。
这件事一下就传的全长沙都知道了,到处都在猜测这公子的身份,有人也真敢猜就是当今皇上。
随后过了半年,有人前来东玉厨然后请汪东夫妇签个字画个押。汪东夫妇一看竟然是一张地契和房契,夫妇二缺然不敢签,因为不知道什么情况。然后那人带着汪东夫妇便去了房屋所在地方,巨大的宅院和宅院旁一座七层八角高楼。宅院大门牌匾写着两个大字:汪府。高楼上面挂着一块牌匾写着三个大字:东玉楼。
而那个公子此时就穿着黄袍站在东玉楼下,周围跪倒着一片官员,这时汪东夫妇才知道原来当年公子的就是朕字,自己真没有听错。
汪东夫妇看着皇上便赶紧下跪。皇上立刻将二人扶起到:“朕宣布,以后汪东夫妇永久不用下跪,谁敢让他们下跪就相当于让朕下跪,谁敢欺负他们就相当于欺负朕。”
周围的百官更是俯首称是,皇上又:“汪东师傅手艺绝佳,朕在此特封东玉楼为下第一饮食楼。”
从那一刻起东玉楼便开始了他的传奇名楼的一生。
而这个与人为善,仁爱仁义的心却从来没有被东玉楼抛弃,这个仁字成为东玉楼的血脉中永远流传的基因。
而这个优良的传统,让自己在几百年来的动荡风云下得以生存至此。尤其是在大豫统一战国的那场战争,很多知名的地方都因此换了主人,而东玉楼依然属于汪家一直到此时。
一直到现在东玉楼都保持着这个优良的传统,所以在这个炎热夏季的傍晚,在繁华正在初上的傍晚,一个同看起来有些狼狈的只有一只耳朵的人来到了东玉楼,哪怕是东玉楼再忙,只要看到了都要给这些可怜的人一顿饭吃。
那人来到东玉楼后便直接坐下到:“伙计,麻烦您点点吃的。”
伙计也是不在乎对方的装束扮相很是真诚的来到身边:“客官您点点什么?”
那人看了看:“听你们这有个流浪者套餐?”
伙计笑了笑点点头:“有辣椒炒肉、外婆菜、红烧肉还有炒鸭血,四个菜,米饭管够。”
那人:“都是下饭菜挺好那就吃这个吧。”
伙计也不钱的事,毕竟点这套餐的人都是流浪之人。不是流浪者只能吃这些菜,如果他想,也可以吃任何菜。
那一只耳朵之热流浪者套餐端上,然后果真表现的如同一个流浪者一样,将这些饭菜席卷而空,边吃还边夸赞菜好吃:“这东玉楼的菜,真是棒极了,尤其是在自己饿的时候吃上这流浪者套餐,更是显得让人回味无穷,他们仿佛可以比其他的菜品更能给食客带来无穷的活力和力量。舒服啊。”
伙计看这一只耳之人心里想此人肯定不是一般人啊,就问到:“不知客人高姓大名?从何而来,往何处而去?”
一只耳之人:“在下徐自知。从昆仑山游历而下,现在回泉州去。路上盘缠用完了,到贵楼来讨碗饭吃。”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