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太难解读,孺子可教
经过罗通的提醒,顿觉不好意思的李治脸微微红了,他对一个民间女子看呆了。
而陈婉儿竟也红了脸,因为罗通正朝她走了过来。
陈婉儿下了轿子,要走过去,禁军本想拦住她,罗通却示意他们退下。
“不知这位姑娘怎么称呼?”
“陈婉儿。”一向比较豪爽的陈婉儿此时有点害羞。
李治也走了过去,企图和陈婉儿搭话。
“婉儿姑娘,你与陈府有何关系。”李治问。
“我是府中二小姐。”陈婉儿答道。
李治心里一沉,这若是陈府真的是张亮余孽,陈婉儿岂不是余孽之女。
哪怕不是张亮余孽,就凭这茶楼见不得人的经营的事情,陈府也脱不了责罚。
“那能麻烦这位小姐你帮忙开门,我们是官府的,来查案。”罗通淡淡地开口。
“啊,官府的?”陈婉儿疑惑,为何官府的带这么多兵来她家查案。
这时,崔辉走了出来。
“婉儿小姐,你爹和你哥哥在家吗?”崔辉看到陈婉儿,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
“咦,崔大人,你也在,你们真的是来查案的?”陈婉儿偷偷瞟向罗通,罗通气场强大她不敢直视。
崔辉点头确认。
“我有大门钥匙,让我过去,我来开门。”陈婉儿说。
“并肩王,让她过去吧!”李治发话。
陈婉儿走过去,用钥匙打开了门。
打开门的一瞬间,陈婉儿瞬间尖叫出声,随后晕了过去。
罗通迅速上前抱住了她,却看到整个陈府尸横遍野,绕是他见过不少血腥场面,也微微一惊。
怪不得陈婉儿直接吓晕了过去。
李治连忙过去,看到的一瞬间瞳孔微震。
崔辉看到直接跑到一边吐了起来。
“这是,被提前杀人灭口了?”李治惊惧,这么多人,全都杀了,这罪犯简直是丧心病狂。
“是有人提前知道了我们的行踪,提前杀人灭口了。”罗通浑身散发着渗人的气息,该死,居然让这么多人在他眼皮底子下杀人灭口。
“来人,把陈小姐带回行宫好好安顿。”罗通安排好了陈婉儿,便走进陈府。
已经过去了蛮久,血腥味已经没有那么浓了,杀手还在旁边点了熏香,掩盖了血腥,难怪死了这么多人都没人发现。
“并肩王,此人罪大恶极,本宫一定要将他揪出来千刀万剐。”李治一脸愤怒,双拳紧握。
“看来整个陈府没有一个活口了,除了陈婉儿出门不在家,所以落下了,不然就是屠人满门。”
“陈青云死了,这账本怎么办?没人知道怎么让这个账本显形了。”李治忧愁。
“本王有办法。”罗通脑子里想起,有一种隐形字迹,只有在高温下才能显示。
“并肩王,真的吗?”李治原本沉到底的心开始有点起来了。
“有一种材料,可以用来写字,但是只有在温度高的时候才会显示。”罗通解释道。
“竟有如此妙法,需要准备什么?”
“准备蜡烛和火石子即可。”罗通下令让人去准备。
片刻后,他们来到大厅,用火石点燃了蜡烛,罗通拿出账本,然后把账本放在火上烤。
原先一片空白的账本上缓缓浮现出黑色的字迹,见状,李治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惊喜之色。
“并肩王的办法果然行之有效!”李治大赞道。
“本王也不过是阅历多些,故而有了些胡乱的猜测罢了。”罗通谦逊一笑。
李治暗暗定下决心,自己在日后的历练中也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如此才能比常人看得更多、更远。
李治继续凑近,仔细观察着账本的变化。
然而,等所有字迹都浮现了之后,罗通和李治却是发现,全篇都充斥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字眼。
什么“丁不勾” ,什么“针不金”,什么“田心”,什么“未丸”,还有什么“震翅”,什么“戳子”,什么“茶令”……
李治随意翻动了一下,觉得简直是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这、没想到这整本账本,都是通篇暗语,实在是太难解读了。”李治扶了扶额,觉得无比头痛。
解读这本账本的过程实在是太艰辛了。
先是用精巧的机关盒盛放,然后是用了秘法隐去账本上的字迹,好不容易破解到现在,不曾想账本的内容竟然还做了加密处理。
这一环扣着一环的,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账本的秘密完全解开。
李治整个人都不由得变得有些颓丧了起来。
不过,罗通却并没有那么悲观。
甚至还隐隐有几分兴奋。
账本上全部用了暗语加密,似乎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毕竟,这本账本背后藏着的东西太多了。
可以说,破解了这本账本,就是破解了茶楼的势力。
破解的难度越大,往往意味着藏得越深,包含的秘密也就越多。
不然,幕后之人也不会如此大费周章。
那么自然,在这本账本上加上多少重防护也不为过。
那么,就让他来好好看看这些暗语。
他也很好奇,这茶楼的势力,究竟能到哪一步?
“任何暗语,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认真推理一番,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罗通沉吟道。
“并肩王说的是,但这暗语,又应该从何处下手开始解读呢……”李治虚心求教道。
“殿下你看,这‘丁不勾’,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丁’字,去掉下面的勾,也就是一呢?”罗通指着账本的一处道。
“那这‘罪不非’,就是‘罪’字,去掉下面的‘非’字,也就是四了!”李治很快通过罗通的点拨,举一反三,找到了其他暗语的规律。
“那这个‘示不小’就是二!”
“这个‘王不立’应该是去掉中间的一竖,就是三!”
“‘吾不口’是五!”
“‘交不叉’为六!”
“‘皂不白、分不刀、馗不首、针不金’,分别是七、八、九、十!”
李治不断翻动着账本,一口气推理了一大段,罗通见状,不由得赞许得点了点头。
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