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时间过得飞快。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分外的欢快。村里那些跟知青组成了家庭的人家,过得喜忧参半,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没考上或者本来就没报名的人家,知青的心头都起了不服输的劲儿,想要继续考。
而考上了的人家,本地家庭担心知青变成陈世美,或者女知青回城了就不会再回来,各种争吵、阻挠和反对,把好好的喜事,闹得鸡飞狗跳。
不过,对杨树沟子来说,这回却大大地出了一把风头,露了一把脸。
杨树沟子村,成了十里八村着名的风水宝地。
因为这里考出去的大学生的数量,在整个黑瞎子岭地区,占了差不多快四分之一了。
今年是第一年恢复高考,很多适龄考生得到消息的时候,复习时间已经不剩什么了。
再说即使早早就知道内部消息的人,也未必能够压得下躁动的心,把荒废了十来年的功课一点一滴都捡起来。
更何况,今年还是先填报志愿后考试。
所以对于自己的水平和学校的录取线,很多人也是心中没个准谱,只能凭感觉蒙一下。
这就直接导致了,考试结果公布后,很多人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有些村子,甚至连一个考上的都没有。
有些村子,拷出来那么一两个上了专科或者技校的,就已经是大喜事了。
像杨树沟子村这样子,简直是批量生产一样的村子,一下子就成了无比耀眼的存在。
宋三斗听着别的村子的头头脑脑的夸赞和羡慕,走到哪里都有人敬烟,到公社去办事,都会被人高看一眼,忍不住十分得意,心情愉悦之下,就张罗着给拿到了通知书的考生们,统一办了个庆祝仪式。
宋三斗张张罗罗、忙忙乎乎地,把所有能动员的力量都动员了起来,还早早就放出了要办庆祝仪式的风声。
沈春柳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开始在家里唉声叹气。
姜英秀一看,就明白了她的想法,跟她聊了几句之后,就更加确认了自己没猜错。
沈春柳哀叹:
“秀秀,明明你考得比他们都好,偏偏别人都能戴大红花,就你不能戴,这都叫什么事儿啊!那一家子姓吴的,也太缺德了!”
姜英秀转念一想,自己原本的计划,是打算在美院那边才揭出来,当场打击一下吴双双,还特意嘱咐了家里人不要泄露出去。
可是看着沈春柳这么遗憾的样子,姜英秀就觉得,能不能打击到吴双双,让她当着众人的面被揭穿,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让吴双双被打脸,真心没有让沈春柳笑得开怀更重要。
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也拿到了通知书的事情公布一下好了。
嗯,借口么,就说是寄到学校去了。自己近期回学校去看望一位老师,才偶然在传达室发现这份被遗漏的通知书。
老吴家如果没有派人密切注意自己的话,想必不会这么快知道消息。
庆祝会办得热热闹闹的,宋三斗给每个拿到了通知书的考生都发了村里的奖励和社员们一起凑的礼物。
奖励很实在,是每人十斤全国粮票。
宋三斗还亲自去做了那些跟知青结亲了的本地人家的思想工作,提出了(看似)更靠谱的解决方案:
怕人家变心,干脆自家人跟着去就完了!
自己这个当头儿的的,绝对给一路绿灯,介绍信都准备好了!
……
暗流汹涌的氛围被欢快和愉悦掩盖,后来就慢慢沉静下来。
又过了短短一段时间,就开学了。
在众人一脸羡慕的眼光之中,杨树沟子村的天子骄子们,纷纷都戴上了大红花,带着乡亲们给的、每人两岁煮熟了的老玉米和半斤地瓜干,外加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登上了去学校报到的火车。
姜英秀跟沈春柳一起,带着九丫和七宝,去省城送六丫和八丫。
沈春柳跟生产队上请了假,又把家里托付给了李荞麦帮忙照看,主要是帮忙喂喂猪、喂喂鸡和鸭子什么的。
别的倒是不用操心,主要这鸡、鸭、猪这些活物,一天不照顾都不行。
其实省城也不远,不过沈春柳这趟,还真得出一次远门儿。而且还得带着九丫和七宝一起。
除了要去省城送六丫和八丫,亲眼见识一下他们的学校,沈春柳还要跟姜英秀上一次帝京。亲眼见见姜英秀的学校。
这事儿是姜英秀提出来的。九丫和七宝两个算是沾了沈春柳的光。
沈春柳的心境虽然已经平复了很多,但是自己和六丫、八丫都要离开她了,想必她会孤单寂寞很长一段时间的。
自己虽然已经打点过宋三斗的媳妇儿之类的人物,麻烦她们对沈春柳多多关照。
但是,如果沈春柳被欺负个一回两回的,她们给出个头帮着撑个腰还有可能。
倘若想要指望这些人能一直保护沈春柳、照顾沈春柳,却也不是十分现实。
自己不在家,没有人震慑,没有人保护,说不定有那不开眼的,会继续来欺负沈春柳。
而把沈春柳带走,她未必会适应别处的生活。
姜英秀还没想好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不过,先带着沈春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总比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山村强。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看到他人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可以说很少很少。
带着沈春柳出去“溜达溜达”,让她四处走走看看,散散心也蛮好的。
沈春柳一开始还舍不得生产队的工分,但很显然,她其实对能出去走走看看,尤其是看看几个闺女以后要念书的学校,其实是十分心动的。
不过到底还是穷日子过久了,仔细惯了,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费用问题:
“我要是跟着去,那得糟禁多少钱啊?”
“没多少,就是个车票钱。再说钱的事你有啥好操心的?上回给你的花完了?”
“你这孩子,这不是得给你留着当嫁妆呢吗?”
“娘你咋又提这事儿?咱们不都说好了吗?给你的钱就是让你花的!”
“好好好,不提不提,那……”沈春柳十分期待又有些小心翼翼:
“娘要是跟你去你学校了,你同学再笑话你咋整?”
“笑话我啥呀?笑话我是农村的?你去不去,我不都是农村的?谁家往上数三代不是农村的?离了农村,他们城里人吃的粮食从哪来?
再说了,谁要是笑话我正好儿!
这种喜欢讲究人、笑话人的人,谁跟他打连连谁倒霉,我才不往那样的人跟前凑呢!”
几番交心,百般安慰,最终总算是劝动了沈春柳。
沈春柳整个人简直像是年轻了十岁,从头到脚散发着一种喜气盈盈的感觉。村里人都说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姜大地看着觉得有点酸,忍不住对姜老太太抱怨:
“沈春柳也真是的,怎么什么事儿都由着几个孩子瞎折腾呢?小丫头片子念那么多书有啥用?以后不还得出门子?那不都成了给别人家念的了?”
姜老太太一翻白眼:
“早跟你说你那个媳妇儿不是个省油的灯,你还不信!你看谁家老娘们儿能一个人带着一堆孩子,还把孩子供上大学的?”
翻完了白眼,姜老太太又对姜大地鄙视地说道:
“你也别那么死心眼儿。那几个孩子,再怎么有出息,也得管你叫爹。过几年毕业了,国家分配工作,那可都是铁饭碗!
你平时别对他们爱答不理的,该往跟前凑就往跟前凑,小莲那里,我替你去说!”
姜大地不吱声了。
其实他真不是不想往跟前凑,只是几个孩子都不乐意搭理他,他能有什么办法?
许玉莲正从外屋地进来,听到屋里两人的议论,脚步一顿,转身又往外走了。
她不想听这些话题。一点儿都不想听。
她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沈春柳那样一个傻女人,能教出这么聪明的一帮孩子?
自己的三个孩子,却个顶个的笨!
说到底,都是前面那个婆家的错!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是被他们给坑了!明明小时候也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结果被他们教的,一个个目光短浅,就知道贪些小便宜,有什么用?
看看人家沈春柳家的那几个孩子,这一下子考上了大学,可就是鲤鱼跳龙门了!
以后人家就是吃皇粮的城里人了!
跳出了农村这一亩三分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许玉莲心里头乱糟糟的,感觉自己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纷至沓来,完全没有心情扬起个笑脸去应付姜老太太和姜大地。
让她烦恼的是,哪怕她想找个清净点的地方呆着都做不到。
这些日子,杨树沟子村所有的社员无一例外,家家户户都在议论那些个大学生的事儿。
要知道,这十里八村的,好多地方连考出来一个大学生,都是个难得的稀罕事儿。结果杨树沟子村一下子就出了那么多!
最多的就是沈春柳家!
光她家就一口气出了三个!还全都是些个丫头片子!别人家的小子都没考上,她们家的丫头居然考上了!这找谁说理去?
沈春柳和姜大地一下子就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区别只在于,沈春柳这边几乎人人羡慕,甚至连看她的眼神,都变得多了一层尊敬;然而姜大地却被无数人当面背后的讽刺和嘲笑。
许玉莲冷眼旁观,明知道两家孩子的成长条件不一样,不应该跟人家比,却依然忍不住泛酸,酸得好像自己整个人都变成了一大缸酸菜。
最可恨的是,不光村里到处都是这些议论声往耳朵里灌,躲都躲不开。
就连自己家里,姜老太太和姜大地还说了上顿说下顿!
真是烦死了!
……
许玉莲的这些烦恼,沈春柳完全都不知道。村里人的纷纷议论,沈春柳倒是清清楚楚,不过实在是没工夫在乎了。
因为,自打姜英秀决定了公开自己也被录取了的消息,沈春柳几乎就放飞了自我。
一天天兴奋得找不着北,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张张罗罗地给几个孩子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
忙忙叨叨、跑来跑去的,家里不管有什么,哪怕是一片萝卜干儿,都想给孩子带上。
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无视了六丫和八丫那弱弱的小身板,忘记了她们俩并不都是跟姜英秀一样一身怪力。
其实各种东西,不管是行李还是吃的用的,早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现在这个阶段,查漏补缺,再多带点钱和粮票比啥都强。
但是沈春柳就是免不了那个兴奋劲儿,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不忙活忙活,简直要憋屈死了、难受死了。
结果几个孩子的行李就只好加了又加,加到都快拎不动了,又得一件一件往外拿。
折腾来、折腾去,反反复复地折腾了好几天,最终总算达到了平衡——姜英秀实在看不过去,拿出自己的强势劲儿头拍了板儿。
最后每个孩子只带一个行李卷儿、一个能拖着走的大口袋、一个小书包,齐活。
行李卷儿里面装着两套被褥,一套厚的冬天铺盖,一套薄的夏天铺盖。用绳子打好包,然后可以背在背上。
大口袋里面装着日常换洗衣物、脸盆毛巾、牙缸水杯、锅碗瓢盆之类,各色各样杂七杂八的日常用品。一般都是些不怕摔、不怕压、也不怕磕碰的,累了还可以坐在上头歇歇脚。
双肩背的小书包里头,装着一些食物和学习用品之类,还有录取通知书、去报道的介绍信,和一些现金、粮票等重要物品。
姜英秀带着六丫、八丫他们演习了一下,出于安全考虑,双肩背都是让她们背在胸前的。虽然这样子不舒服也不好看,但是方便保持警惕和防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偷望而却步。
当然了,因为去的路上,是姜英秀跟着她们一起去,哪怕有什么危险人物敢凑过来,也会被姜英秀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以后,姜英秀不可能一直跟着他们。
别说姜英秀还要离开,即使她决定留在杨树沟子村多待几年,也不可能挨个亦步亦趋地跟在这些妹子们屁股后面一辈子啊。
所以,这一趟出门,姜英秀也会有意去培养他们的防范意识,有意锻炼他们独自旅行的能力。
当然了,姜英秀打心眼儿里希望他们的运气能足够好。
毕竟很多时候,旅行的路上是否足够安全,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的决定因素,完全在于当事人的运气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