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四十三章 抗旱除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城。

七月的燥热,令张瑞一次次的扯开衣领,扇着羽扇。

蔡琰、甄宓皆被张瑞留在了庄园避暑,导致张瑞身边并无亲腻之人照顾。

男人,大多是这样,将惬意与舒适留给家人,自己默默承受苦难。

在张瑞面前的是新任长安令张既与新任京兆尹司马朗。

这个秋天完美符合汉末的特点,一切事情都多灾多难。

这时候才显现出一个有担当官府的重要性。

面对旱灾,仅官府便筹集了两百多万石粮食,参与赈灾。

汉军一名士卒一月耗粮一石八斗,灾民显然没有这么高的消耗量。用粥做赈济,男女老少平均每人消耗不足一石。

两百万石粮食,足以支撑百万灾民顺利渡过两月。

被召集的京兆尹司马朗便是过来谈论灾民与灾情之事。

张瑞说道:“从冀州流往并州之灾民,数量不过十余万。以河内、河东、上党、太原等郡平均安置,每郡得灾民仅六千余户。无需孤过问,郡县便能妥善安置。京兆尹境内却有灾民无数,尔有何统筹规划?”

司马朗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册文,详细为张瑞讲解道:“关西大旱,从凉州、左冯翊、右扶风流落至京兆尹境内之灾民已多达四十三万余人。此外董卓残虐,未曾赈济百姓,西逃百姓亦有五十七万人。”

“其中弘农郡安置十三万人。如今在京兆尹境内之灾民总数为八十八万。京兆尹境内百姓亦受旱灾影响,故需赈济之灾民总计约一百一十万。”

“典农都尉袁涣领十万百姓北渡渭水,垦田开荒,修缮郑国渠。以屯田管理,如今种秋豆二十余万亩,《神农书》言,大豆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待到十月,屯田所部便可获得收成。”

“京兆尹境内亦然,百姓种豆一百二十万亩,十月之后,粮食紧缺将略有缓解。”

“因而某所行规划多着眼于渡过眼前数月。首要在于稳定京兆尹百姓,鼓励百姓养鸡鸭,官府提供幼苗,谷物。明年春官府收禽肉,而百姓得禽子。”

张瑞扇风的右手一顿,问道:“谷物本就不多,再养鸡鸭岂不是徒增消耗?”

司马朗面色凝重,说道:“今年旱情严重,蝗虫幼崽六月破土,七月成型。不得不提前预防。”

旱灾还没过去,就得应付蝗灾,张瑞压力颇大,问道:“如今境内有鸡鸭多少?”

“赖主公之仁政,治下郡县皆蓄垦殖。京兆尹境内百姓每户皆养有鸡鸭六七只,官府又广发鸡苗。京兆尹境内如今鸡鸭至少百余万只。”

一次蝗灾,蝗虫动辄过亿,仅靠百余万只鸡鸭果真能预防蝗灾吗?

张瑞不得不怀疑,问道:“足见成效?”

司马朗郑重点头,说道:“一只鸡每日能捕食蝗虫七十,而一只鸭则轻松捕食蝗虫过百。京兆尹境内家禽百万,一日便可捕食蝗虫近千万。只要蝗灾非一日骤成,则鸡鸭有预防、治理之效。”

这还是张瑞第一次知晓鸭子的灭蝗能力竟然尚在鸡类之上,可见京兆尹官员的确是在用心防治了。

百万家禽一日能捕捉蝗虫近千万,十日便已过亿。蝗灾想蔓延,也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家禽能捕捉蝗虫,人当然也能。

张瑞出生于农村,有丰富的捕捉蝗虫经验,甚至还吃过油炸蝗虫,记忆中味道相当不错。

但长大后,便听说蝗虫有毒的观点,不由问道:“孤欲捕食蝗虫,然听闻坊间言,蝗虫有毒,可是如此?”

司马朗笑着摇头,说道:“此即古人所谓治蝗不如治若虫,治若虫不如除虫卵。蝗灾既起,则蝗虫身带毒液,多以焚烧,少见食用。然蝗灾未起时,蝗虫无毒,多地皆有食蝗之俗。常见之食法为,蒸曝,飏去足翅而食之!”

张瑞大长见识,这是什么神奇物种。平时可以尽情食用,而一旦聚集成灾就会体内产生毒素。

因而问道:“既然可以为食,百姓何不捕食蝗虫,以抗蝗灾?”

司马朗解释道:“蝗灾既成,一日可飞上百里,田稼食尽,百姓无以为继。仅靠所捕获数百蝗虫,不足以支撑数月,方为蝗灾。”

不愧是曹魏最精达事机的六位刺史之一。寥寥数言将蝗灾的形成、危害与结果刨析的淋漓尽致。

哪怕张瑞平日不接触政务,亦对蝗灾有了清晰无比的认识。

“孤欲令百姓捕捉蝗虫,卿以为如何。”

司马朗赞同的点头,说道:“百姓惧蝗灾而不惧蝗虫。蝗灾尚未起时,捕捉蝗虫,可收成效。”

至于会不会浪费府库金钱。张瑞并不在意。

世间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最后蝗灾的影子都没看见,似乎像是白费力气,徒增消耗。

但若是贪图小利,吝啬省下了这笔开支,坐视不理,祈祷蝗灾不要发生。那今岁大旱过后的蝗灾怕是绝对无法避免了。

于是张瑞吩咐道:“颁布《捕蝗令》,百姓能纳蝗者,给衣巾钱谷。”

后世惯通的理念,能用钱解决的麻烦就不叫麻烦。

能纳蝗者,即,能向官府缴纳大量蝗虫的百姓。百姓能送给官府一斗蝗虫,官府便奖励一件衣服。能缴纳一旦蝗虫,就奖励铜钱、谷物。

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张瑞相信很快便会有人以此为业。

至于传说中的百姓畏惧蝗虫,怕引发灾害。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值。

人,从向来皆是无数个体组成了一个阶级。当有人大胆以捕捉蝗虫而获利时,其他百姓会积极参与还是站在一旁继续畏惧,为所有百姓祈祷不要发生蝗灾?结果不言而喻。

永远不要太高估人性。就像永远不要将一个阶层当成一个整体。

想到蝗虫的美味,张瑞笑着说道:“今岁缺粮,孤便以身为百姓榜样,率先吃蝗虫。传令后厨,收蝗虫以油煎之。”

说到这里,张瑞不由口齿生津,长大以后,就许久没吃过这道美味菜肴了。如今这个时代,作物没有农药,一切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美味恐怕还要超过记忆里的口感。

司马朗恭敬的拱手,说道:“主公为百姓先驱,主公尚且无惧,百姓又何惧只有。今岁必无蝗灾之患。”

将蝗灾处置妥当后,张瑞记起麾下还得预防另一种灾害,即瘟疫。

旱灾、蝗灾、瘟疫、兵灾、战乱混到一处,汉末乱世,风雨飘摇的景象在这一年间便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