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黄天之世 > 第710章 中原变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平四年(193年),七月十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如今却是再不复平凡。

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还有混乱的坊市,三道急件接连飞入了陈都,彻底打碎了陈都的安宁。

一道急件自司隶而来,而另外两道急件则是从荆州传来。

司隶告急,荆益告急!

第一道急件从司隶传来。

初平四年,三月间,魏军便已经兵临旋门关。

洛阳八关,只有广成关、旋门关、函谷关不再袁绍的手中,其余五关都已经是被魏军占据。

袁绍派遣征东将军高览,征南将军鞠义两将分领三万大军,屯兵于魏郡的黎阳、以及河内郡的怀县两处渡河点。

而后,袁绍派遣左将军韩猛带领洛阳地区的主力军共有一万余人进攻旋门关。

魏军在旋门关投入的军众共有差不多四万余人参战,而这四万余人几乎包揽了整个魏庭的精锐,

而在七月初时,魏军在高览和鞠义的带领之下,从怀县、黎阳两线,同时发动了进攻,而多日间只是按兵不动的韩猛也带着麾下的军卒向着旋门关发起了进攻。

二十余架投石车出现在了旋门关的关外,几乎是昼夜不息的向着旋门关抛射大石。

这些投石车还是人力投石车,并非是黄巾军中的配重投石车,黄巾军配重投石车的秘密并没有泄露,但是只是给投石机装上几个车轮,让其可以移动,更改一下设定并非是什么难事,于是在旋门关外便突然出现了二十余架足以威胁到旋门关城墙的攻城投石车。

旋门关是洛阳的东部屏障,也是兖州的西部屏障。

要想稳住兖州,汉庭绝对不能失去旋门关。

一旦失去旋门关,便面临着被怀县的魏军两面合围的风险,再加上屯驻于黎阳的魏军,更是难以抵抗。

所以孙坚在收到魏军异动的第一时间,便派程普带领军众万人驰援旋门关,屯兵成皋,防备怀县魏军渡河,又分派了两万军众交给了纪灵统管,屯兵白马。

孙坚本人更是亲自领兵进驻荥阳城,坐镇中军,以稳定旋门关战事。

黎阳渡河比怀县更为便利,可以迅速将大军运送至南岸,造成的威胁和破坏也将会更大,黎阳的重要性远比之怀县更为重要。

鞠义更是魏庭如今声名最高的战将,他所在的位置一般都是主攻的位置,虽然根据绣衣使者的禀报,鞠义麾下真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军卒,但是孙坚仍然没有掉以轻心。

魏庭的步卒不如他们,唯有先登、强弩、武威等营还算武备精良,堪为精锐,袁军其余的步卒都较为弱小,纵使人数多谢也不足为惧。

但是魏庭的骑军却是如今汉庭没有办法的比拟的。

袁绍击破幽州,公孙瓒虽然如今还没有死,还抱着易京困守,但是袁绍已经算是接受了公孙攒大部分的地盘和军众。

现在在袁绍的麾下有一支实力强劲的汉人骑军,这支骑军有九千人之众,皆是弓马娴熟的汉人骑士。

而三郡乌桓数十万众如今也是匍匐了魏庭之下,供袁绍驱策。

若非是后勤压力太大,加上乌桓人纪律散漫,难以管束,还有防备盘踞在幽州辽东的公孙度还有占据着幽州两郡和蒲阴陉的黄巾军,因此如今只有两万左右的乌桓骑兵伴随着魏军作战。

可以说如果没有公孙度和黄巾军的威胁,袁绍可以征调更多的乌桓骑兵南下作战,进一步扩大骑兵的优势。

伴随着新式马具的普及,骑军的战斗力正在不断的增强。

袁绍现在已经是为他麾下的九千骑军全部打造了新式马具,魏庭仿制的新式马具和黄巾军军中现在使用的新式马具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并没有影响多少的实用性,只是在外观上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无关大雅。

这些新式马具的普及,使得袁绍麾下的骑军空前的强大,袁绍更是不惜代价,派遣使者到三郡乌桓,还有北地的鲜卑部落之中,选拔体型高大,爆发力强的战马,补入骑军之中。

这些体型高大,移动速度飞快,爆发力极强的战马被袁绍集中了起来,并派遣工匠按照那些战马的平均体型打造战马的马甲。

这些马甲都是特制,这些马甲,很多的地方都是原本甲骑具装的锻造和制作的工艺,但是又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进。

在战马的胸前,脖颈等脆弱,可能会遭遇到刀剑利器刺戳挥砍的地方用的还是使用的札甲。

但是在一些只是可能遭遇到箭矢的地方,诸如马股、马腹等处却是用上了一种新式的甲胄——锁子甲。

之前于毒带领的河内黄巾军大多都是地方的守备部队,属于二线部队,在面对着袁绍麾下的精锐猛攻之下,只能是选择暂时撤退,撤回并州。

这种锁子甲,就是当初进攻河内郡之时,从一些战死的黄巾军将校身上发现的。

黄巾军的将校普遍身穿两层到三层的甲胄。

黄巾军如今的军侯、屯长一级的军官装备大致统一,外罩一件土黄色的战袍,黄巾军的将校常在战袍之上书写太平道内传颂的经文。

诸如“大顺天地,不失铢分,立致太平,瑞应并兴”,还有便是“顺天从正,以了太平。”“天下大吉。”等等。

然后于最外穿一层玄铁胸甲,配裙甲一件,臂带环臂铁甲。

内穿革甲一件,或者穿戴一件锁子甲,大部分的军侯和屯长都是穿戴着革甲,而只有少部分的人是佩戴的锁子甲。

可见,这种锁子甲在黄巾军中的普及率并非是很高。

这些锁子甲,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

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相比皮甲来说对于弓箭的防护能力更强,而且更为透气,轻便。

袁绍在发现了这些甲胄的好处之后,便立即让手下的工匠进行仿制。

锁子甲制作工艺并不难,许安是在中平五年(188年)之时开始命人打制,当时许安占据并州并没有多久,手下的工匠因为得到了四州黄巾军的原因因此还算是充足,当时许安下令制作锁子甲时,连一件实物都没有,还是许安在工坊之中指导着工坊内的工匠制作出了第一件锁子甲。

而后随着不断的制作和打造,锁子甲的制作在太平道的工坊之中逐渐的完善,其技艺也被工匠所掌握。

锁子甲是锦上添花,主要的防护,还是在最外层的铁札甲上,所以许安也只是匀出了一部分的工匠去制作锁子甲。

这些数年以来,产出的大部分锁子甲都装备给了黄巾军军司马、校尉一级的军官,还有便是诸如黄天使者、腾骧卫、陷阵营之类的重步兵。

和马鞍、马镫、马蹄铁等新式骑具一样,锁子甲的制作工艺保密性很差,仿制并不困难。

这些锁子甲到了袁绍的手中之后,还有有实物的情况之下,很快便被仿制了出来。

而袁绍不仅将其用在了给于将校的防护之上,还将其运用在了战马的身上。

马腹和马股的护甲用轻便的锁子甲来防护,然后在最外面罩上一层粗布制作的马衣。

马衣的颜色为黑,王朝有五德说,金木水火土,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秦水,五行相克。

秦是水德因从崇黑,水为坎,其色主黑,秦朝尚黑,黑中带赤。

而汉朝一直以来,有水德说、土德说,又有火德说,一直以来都较为混乱。

但是光武中兴之后,正式确立了火德说,从此汉朝的正朔便是火德,因此汉又被称之为炎汉。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汉军的旌旗和服饰多以红色为主。

而袁绍登基称帝,建立魏庭,根据五行相克,水克火的原因,自诩为水德,因此崇黑。

袁绍所穿的皇帝服饰都是玄色,将校旌旗也都是统一玄色,玄色即黑里带微赤的颜色。

虽然袁绍对黄巾军一直是持鄙夷的态度,觉得黄巾军不过是一群贩夫走卒,一群乡间愚夫出身的下等人。

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黄巾军中许多的东西都要比他们更为先进。

马衣在夏季之时,会让战马更为炎热,但是在秋冬春季之时却是可以保持战马的体温,还可以一定程度的抵御骑弓流矢,当然那抵御流矢的效果颇为有限。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当一大群批戴着马衣的战马跑动起来时,那气势拔高了数倍有余。

身穿着马衣的战马无论是作为仪仗,还是在战场之上使用都是颇为实用。

现在袁绍麾下的分出来的佩戴马衣,批挂着马甲的重甲骑兵已经有千人之众,这些重甲骑兵部队的骑士都是弓马娴熟,皆军中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许安占据着凉并两州,占据着大量的马场,有着极为优秀的战马,还有兵源。

袁绍只有幽州一州的牧场,其兵源也较差,冀州之地虽然养马者众多,善于骑马者也颇多,但是却没有凉州和并州那样尚武的风气。

袁绍征募了三郡乌桓的骑军,也从塞北的草原之上征兵,但是这些军卒肯定是不可能作为主力,而且也不可能征募颇多。

草原诸部,畏威而不怀德。

若是手中没有一支汉人骑兵去制约,那么便要承担那些乌桓人和北地人的反噬。

因此这些被征召而来的乌桓骑兵和北地骑兵袁绍都没有准许他们返回部落,也没有给与他们太好的武备,新式马具他们也没有多少的份。

高桥马鞍和马蹄铁没有给与这些骑兵,但是双脚马镫还是发放了一批给于这些草原骑兵,毕竟也要保持这些草原骑兵的战力。

制约着袁绍扩军的一是马源,二是兵源,魏庭如今并不缺乏粮草,也并不缺乏工匠。

窃取了冀州,袁绍得到了冀州这多年以来从皇甫嵩时期便开始积攒的存粮,而后击败了公孙瓒,又获取了公孙攒、刘虞数年的存粮,可谓是粮草丰足。

而制约着许安扩大骑军的原因,并非是战马和军卒,这两样他并不缺。

和袁绍正相反,制约着许安扩大骑军的原因正是粮草和工匠。

许安没有那么多的工匠来制作马甲,制作马具,以及供如此大规模的骑军作战的粮草。

养一个重骑兵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许安虽然也曾想过养上一支重装骑兵,但是计划最终还是无限期的搁浅,太平道如今实在是力有未逮,各方面都需要花钱,已经颇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

凉州、并州苦寒之地,那些世家豪强的底蕴又如何能够比过处于冀州那样富庶之地的那些世家豪强,许安虽然将两地那些豪强世家手中的财富拿到了手中,但是其实这些并不多。

而当许安进入关中之地时,大部分的豪强世家已经跟着王允、皇甫嵩等人南逃武关,他们带走了很多的财富,也隐匿了很多的财富,黄巾军虽然找出了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却没有找到,收获也颇为有限。

现在的骑军实力,太平道的骑军最强,这是毋容置疑的。

黄巾军骑军六营,加上南匈奴、上谷乌桓,西部鲜卑等一众草原降部的协从军,就是北地的霸主鲜卑人也不敢轻易得罪许安。

当初沮授献连环计,其中一计就是想要北地的鲜卑能够进攻并州,牵制太平道的兵力。

北地的鲜卑虽然一贯以来和袁绍交好,但是当袁绍派遣使者去传信时,这一方案便立刻遭到了拒绝。

鲜卑确实是漠北的霸主,就算是分裂成了两部,鏖战了数年,其他的部族在他们的铁骑之下也不过是一群臭鱼烂虾罢了。

但是黄巾军却是漠南的霸主,再没有分出胜负前,他们实在是不愿意来轻易招惹这个盘踞在凉并的庞然巨物,甚至无论是中部鲜卑还是东部鲜卑都常派使者进入并州,想要交好许安。

他们此前之所以不敢全力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黄巾军就在南方,他们害怕黄巾军趁着他们双方混战之际,突然北上,坐收渔利。

不过后面看到黄巾军的战略转往南方之后,他们这才放下了心来,将黄巾军又当成一个寻常的中原势力来看待。

魏庭的骑军逊色一筹,但是也不容小觑,三郡乌桓、还有北地的一些部族都是臣服于袁绍,东部鲜卑也和袁绍交好,袁绍能够在草原之上征募的义从也并不少。

而袁绍麾下的骑军除去九千单独成军的骑军之外,还有一些分散到各军之中的骑军。

袁绍编连的重骑兵也让魏军骑兵的实力大增,重骑兵价格昂贵,但是他们在战场之上的影响力也让其物有所值。

一支千人的重骑兵被投入战场,甚至可以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

如今袁绍编连的重骑兵共有一千二百人。

这支新编的重骑兵由护军将军蒋义渠统领,蒋义渠在卢植帐下听令之时,在漳水之役就带领着汉军的重骑出战,可惜最后左阵的汉军骑军被突然击溃,否则漳水之战的胜败还在两可之间。

蒋义渠有经验,而对袁绍也是十分忠心,因此袁绍便将麾下这支尤为重要的重骑兵交付给了蒋义渠。

这支重骑兵的名号一开始并没有定下来,最后当审配、沮授等人看到演武之时,名号最终才被定了下来。

冲锋之势犹如猛虎,来往奔驰犹如迅豹,定名为:“虎豹骑”。

太平道和魏庭的骑军强盛,但是南方汉庭的骑军却是可以用孱弱来形容。

汉庭既没有马场,也没有良好的兵源。

除去各军之中的少许骑军之外,汉庭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刘备麾下带领的那五千幽州骑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孙坚亲自坐镇荥阳,就是想要凭借着黄河还有关隘以此来挡住魏军的进攻。

不过骑军虽然孱弱,但是汉军的步兵却并不孱弱,更是远强于魏军。

其主力和黄巾军的主力遭遇,甚至也有一战之力。

不过现在汉庭要遭遇的是北面的魏庭。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守住旋门,如何守住兖州。

孙坚急件,请求立即将处于徐州战场的刘备带领的五千幽州骑尽数调来,并要求征用所有可以调动的骑军。

旋门关在投石车的连番轰击以及猛攻之下已经是摇摇欲坠,北线危急,继续大量的骑兵支援。

否则一旦魏军的骑兵进入兖州,那么整个兖州就将成为魏军的跑马场。

而这,就是缺乏骑兵的无奈。

这份无奈,也是后世失去了北方牧场,还有关隘屏障后中原王朝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