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武侠修真 > 成为了道医之后 > 四六九 亡形灭种村庄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女道:“又何必去看呢?你不是猜到了吗?”

龙女这些日子老实了许多,然而还是不能有很高的觉悟。

李郸道不理会他,快步走去,却是一个村庄,不算大。

却没有灯火,一条头上长着业障瘤的老狗在里面翻找着。

腐尸遍地,白骨生蛆。

杀光,抢光。

这是被掳掠过的村子,男丁入征,女人充为军妓,粮食全部上交,抵抗便杀死。

剩下老人小孩,又被地痞,匪徒盯上,搜刮三尺。

或者做了流民,或者饿死,或者自杀。

太平犬,乱世人。

留下这么一个村子,不似人居,倒像鬼冢。

“三元上道,太一护形,司命公子,五神黄宁,血尸散灭,秽炁流零,七液缠注,五脏华生,令我神仙,长亨利贞。”

“已枯复荣,已灭复生,得生上天,更禀太灵,九天之劫,反复胎婴,秽累荡灭,白尸返生。”

“天气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变受形,五苦三涂,断落死名,超度穷魂,还向帝庭。”

念过三遍,恶炁自散,冤孽了结。

李郸道害怕死尸化作瘟疫,便入村中去。

带着龙女,将一切尸体背到祠堂。

祠堂熄灭了香烟,下界的福田也已经被踏破,祖灵也没有了灵验。

只有落魄的蜘蛛网和灰尘,以及散乱的牌位。

寻了香烛,借着此地,也是一村风水所聚,只是到底风水不抵天灾人祸,兵荒马乱。

连着象征人丁兴旺的族树,也被人砍伐了去,形成了木煞。

“男尸十九具,多为刀斧伤,亡于非命。”

“女尸三十具,有明显玷污痕迹,其中二十具是在屋子里上吊死的,五具是在水井里发现的。”

“男童尸体十一具,女童四十五具,部分有明显玷污痕迹。”

“老人尸体,十七具,大部分是绝食而死的,或者说是饿死的。”

“还有散乱骸骨,不成形许多,或许是被野狗啃了,叼着不知道哪里去了。”

龙女报告着尸骨数量,已经达上百之多。

也是李郸道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尸骨。

“烧了吧。”沉默良久。

李郸道将祠堂放了一把火。

烈火焚尸,发出恶臭。

李郸道手拿铜钱剑,步罡指斗。

面前四十九盏灯:“万神齐到。己之亿曾万祖、外之幽魂苦爽,皆获受度,上升朱宫,顿乘经功而化生矣。皆从中等之格受化更生,而得为贵人矣。是生於贵族,不至沦坠也。既获更生,其宿禀灵悟,仍假熏修……”

作法完毕,李郸道等火寂灭,将骨灰收集,装坛入罐,寻一风水宝地埋之。

“或有种子留存,汝等庇佑,五湖四海开枝散叶,不至亡形灭种。”

李郸道一说完此话,便隐隐听到许多声:“多谢”

李郸道不稀罕这些外功,宁愿赚不到。

杜甫还能看见有吏夜捉人,李郸道所见,却是“人”也没有。

两条野狗前来寻食物,发现已经被李郸道清理干净了,便眼睛幽绿,绕后,悄悄欲以李郸道为捕猎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吃习惯人肉的畜牲要杀死的原因了。

三阴戮妖刀直接将其杀死,业障瘤破碎,逃出许多怨毒恶气,变化为蛆虫,不多时便将野狗尸体啃食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地方,不在少数,你要一点一点过去吗?”

李郸道叹息:“既然见到了,就不能不管。”

“愿太平人间,家家美满团圆。”看着天上的月亮,李郸道许下了愿望。

走过了这个村庄,一路上,路边的尸体不在少数。

好在李郸道有那件金乌法器,见到了就给他们炼渡,火化尸体,装坛入罐,埋在树下。

李郸道想起奶奶在自己临行前说的话:“战争一但开始,于百姓而言,便没有正义之说。李唐大军也罢,反王也罢,你见着了,不要强出头。”

百姓何辜?百姓何苦?

终于见着活人了,路边一个火堆,缩着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孩。

见着李郸道了,老人便将小孩往怀里搂着,十分警惕看着李郸道。

两个人都散着一股尸炁,李郸道很敏感,之前在出泾阳那个村子便知道为何了。

只是也责怪不起来。

从怀里掏出一个大饼,递给老人。

老人不敢接,孩子却已经在吞口水。

“放心,我是游方的道士,不是坏人。”李郸道用上了安抚人心的咒言,将老人警惕性降了下来。

“淮南是粮仓,纵然打仗,也不该如此竭泽而渔,不利于百姓归附。”李郸道叹息道。

龙女却道:“这便是放出一个信号,李唐大军南征对他们的压力很大,想要继续往南缩退了,自然不会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东西,我估计等着这次粮食收完,便要撤退了。”

李郸道叹息:“真是后悔没有向着木椿子学屠龙之术。”

“若以万民之怨,铸造一把屠龙之兵,便可屠人道真龙。”

“屠龙?”龙女打了个寒碜:“你不是认真的吧。”

李郸道点点头:“可惜了。”

却是盘坐下来,吸收木煞之炁,修炼起三阴戮妖刀。

等着三阴戮妖刀五行刀炁都修炼完成,便是大成三阴戮妖刀炁,基本上地仙李郸道也敢上前打两招,对战斗力有一个质的提升。

李郸道对自己的力量的渴求,也随着无力改变凡世的现状,而变大,膨胀起来。

篝火前,老人拿着饼,全部拿给了那个小孩。

“爷爷,你不吃吗?”

“爷爷不饿。”

“那我也不饿。”

龙女看着这一段,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候,似乎也是如此和母亲相依为命。

更有些明白李郸道的心思了:“若没有战争,他们本该在家中,爷孙天伦之乐,安度童年,或者晚年吧。”

“你们要去哪里?”龙女问向老人。

“想去北边,听说那边有粮。”老人道:“可惜隔着河。”

“我送你们吧。”龙女主动道:“那边是比这里好上许多。”

对着正在修行的李郸道便道:“我送他们一趟,送完便回来。”

“好。”这或许也是龙女的改变,怜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