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朝议
夏末时节。
汴京城仍旧热的不行。
朔州城失守的消息很快传了过来。
这天早朝,当这个消息传出来后,一众官员震惊非常,紧接着就是生气和愤怒。
“怎么回事,朔州城这么快就被辽国给攻破了,这朔州城的防守也太不行了吧?”
“还有,幽州城的孙俗怎么没有派兵支援,他这是什么意思?”
“如今,朔州城被攻破,辽军很快就会南下吧,他们会不会打到汴京城来?”
“………………”
整个大殿一片嘈杂,这些官员议论纷纷,他们从之前的震惊愤怒,最后变成了担忧。
这汴京城歌舞升平太久了啊,突然有可能面临战争,他们都有点接受不了。
萧煜站在大殿上,神色微凝。
朔州城这么快被攻破,他也是没有料到的,他以为就算幽州城的孙俗不去支援朔州城,只要朔州城的守将够稳重,守住朔州城应该不难吧?
当初的沈将军不就做到了这一点?
看来,他有点高估那个于寒了。
他看了一眼卢妃,此时的卢妃有些担忧和紧张。
“好了,安静,如今发生了这种事情,你们身为大周官员,首先想的应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在这里自顾担心。”
卢妃这么说完,整个大殿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随后,卢妃道:“说说吧,怎么解决这些事情?”
群臣张望,接着,蔡元长站了出来,道:“陛下,娘娘,辽国情况很不妙,所以他们攻城的时候特别的疯狂,像这种情况,我们大周跟他们硬碰是十分不利的,臣觉得,不妨与辽国议和,给他们粮食钱财,他们肯定会退兵的。”
这种情况,他们大周以前也是做过的,辽国人想要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只要把这些东西给了出去,就能够确保他们大周的安全啊。
不然,一旦战事起,他们损失的肯定比这些还要多,半边山河破碎啊,这绝对是十分严重的,蔡元长并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如此,哪怕他们大周受点委屈又如何?
不过,他刚这么说完,赵则平就站了出来反驳,道:“不行,我大周如何能够跟辽国议和,一旦议和,我大周将受尽屈辱,议和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做,不然,我们如何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将士,那辽国现如今不过只剩下了十几万兵马,我们汴京城这里有五万御林军,我们再让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前来勤王就行了,我就不信了,那辽国还能灭了我们不成?”
赵则平开口后,大殿之上顿时又喧哗了起来
“陛下,臣觉得还是蔡相言之有理啊,我们如今不宜与辽国死战,还是议和的好。”
“呸,什么议和,就跟辽国拼了,他们以为自己是谁,攻破了朔州城,就以为自己无敌了,就敢来汴京城撒野了?”
“拼?你们拼得过吗,万一战败,大周可就不复存在了。”
“不可能,区区辽国,还能灭了我们大周?”
争吵,争吵。
这让卢妃又是气愤不已。
“萧爱卿,你可有什么良策?”
这话问的,就有点否决蔡元长和赵则平所说的办法了。
萧煜道:“娘娘,臣以为,议和是不能议和的,这一议和,我大周气势就尽无了,以后想要报仇可就难了,遇到这种情况,哪怕再难,我们也应该与之一战,臣觉得,赵相说的可以一试,派人通知各地节度使,让他们派兵前来勤王,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将敌人抵挡在京畿之外,汴京城的繁华,也不容破坏,汴京城外,我们还有两个屏障,第一就是汴河,第二就是周城了,辽国兵马想要攻打汴京城,只有这两个地方可以过,汴河水深且宽,辽国人不善游泳,他们的船只恐怕也找不来多少,短时间内,不会从汴河进发,不过,水路进发的话,我们大周这边不好防守,他们如果船只多的话,还是很有可能从汴河出发的,不过,周城那里,他们肯定会去攻打,我们大周不妨将兵马分成两拨,周城那边一拨,汴河这边一拨,只要拦住了他们,再等到勤王大军的到来,我们大周的危机基本上就可以解除了。”
萧煜说了很多,而他这么说完,还是很快得到了朝中不少官员的认可的,毕竟他们也不希望战争发生在汴京城。
这里太繁华了,也是他们的家啊,他们在这里的产业很多,一旦爆发战争,他们的损失会很大。
还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比较好。
“陛下,臣觉得萧大人言之有理,我们的确应该兵分两路,把敌人给阻挡在京城之外啊。”
“没错,没错,的确应该这样做,不然情况对我们大周来说,就有些不妙了。”
“…………”
群臣说着,卢妃看到这种情况,也就点了点头:“好,那就按照萧爱卿说的去办,周城那边,哪位将军愿意带兵镇守?”
他们只能分出两万兵马镇守周城,汴京城这边,肯定也需要留守一定兵马的,而到时候如果出现了其他情况,他们也好做出应对。
卢妃询问,朝着的那些将军倒是没有几个愿意站出来,毕竟这事太严重了,他们怕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再有就是,只有两万兵马,而辽国有十几万啊,这样的兵力悬殊,是很危险的,他们没有绝对的把握取得胜利,如此,他们那敢做出这些事情来?
周城是绝对不容攻破的,一旦攻破,汴京城就会暴露在敌人的铁骑之下,他们在汴京城的所有都将遭到破坏。
朝堂突然沉寂了下来。
这让卢妃很是不喜,不过,这个时候,一个叫杨业的老将军站了出来,道:“陛下,娘娘,末将去周城吧。”
杨业绝对算是大周的老将了,不过他的运气一向不怎么好,先帝在时,很少打过胜仗。
所以,他久经战场,但却并未立下过多少战功,因此一直被人取笑。
如今,他见其他人都不敢领兵,那他也就只好站出来了。
他就不信了,自己的运气能一直这么差吗?
杨业站出来后,不少官员顿时就面露难色了,很显然,他们并不想让杨业领兵。
对于杨业的作战能力,他们多少还是认可的,但他们觉得杨业的运气不好,总是不能打胜仗,让他领兵的话,他们有所担心啊。
萧煜这边,却是神色微动,他对杨业老将军是有所了解的,杨业的军事才能是很不错的,他之所以运气不好,少有军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先帝在时,朝中的兵部经常在京城对外面的将领进行指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战场上的情况,如此,他们的一些政策啊什么的,怎么可能有用?
如此,本来大好局面,可能就被兵部给破坏掉了,如此,杨业也就少有军功了。
而除了了解这些之外,萧煜还知道杨业子嗣兴旺,总共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他的这些子女,皆是武艺高强之辈。
这些,可不是其他将军能比的。
朝中的官员开始对杨业有微词起来,卢妃看了一眼萧煜,见萧煜微微点头,她也就明白萧煜的意思了。
所以,在其他官员有微词的时候,卢妃道:“既然杨将军自报奋勇,愿意去周城镇守,那就准了吧,你回去之后,立马做些准备,然后带着兵马速去周城。”
卢妃这么一说,立马就有人看不下去了、
“娘娘,杨将军的运气不好,如何能将这般重任交给他?”
“是啊,是啊,杨将军怕是守不住周城啊。”
“还请娘娘收回成命啊。”
这些人不停的说着,卢妃道:“杨将军不去,难道你去吗?”
这话一出,那些将军什么的顿时不开口了,他们也不敢去啊,如此,还不如让杨业去呢。
众人不语,杨业这才站出来领命,他还是很激动的,朝廷如此信任他,他就算是死,也绝不能辜负朝廷啊。
说完这个之后,又有人把崔力杀了于寒投降敌人,辛去病杀了崔力的事情给说了一下。
这事出来后,朝着顿时就两极分化了。
“这个辛去病,竟然弃城逃跑,这实乃是大罪,绝不能轻饶啊。”
“哼,什么大罪,那种情况下,继续留下来守城就是送死,他能把几千大周将士活着带出来,那就是功劳,这可比投降敌人强多了,更何况,他还杀了崔力,为于寒报仇了,我觉得这个辛去病立了大功。”
“什么大功,若是以后谁都可以弃城逃跑,那谁还来守城啊,这种情况绝对要不得。”
“能守城不守,那才是大罪,城门都已经攻破了,还守什么城门啊?”
“………………”
双方争吵个不休,蔡元长道:“好了,陛下,臣觉得这个辛去病还是应该责罚一下,以儆效尤的,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周元凤此时有点不解,道:“这辛去病杀了投降的叛徒,怎么还要受罚,萧先生,你说呢?”
萧煜道:“辛将军忠于朝廷,有此忠心,就应该奖赏才对,怎么能让他受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