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马谡别传 > 第七百七十七章 无当飞军(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七十七章 无当飞军(6)

李严反对诸葛亮北伐,那是必须的!

因为他才是刘备钦定的统管内外军事的人,要北伐也应该是他领兵北伐。

但李严在蛮族叛乱的事情上表现太差,诸葛亮南征大获全胜,注定了诸葛亮主导军事的条件已经具备,他反对也是没有用的。

但李严不会这么快松口,皇帝刘禅也不会很快就批准,他也不允许在朝廷议事只有诸葛亮一个人的声音。

这就是李严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议,以诸葛亮的公正严明,也让其在廷议上通过的原因,他可不想落个把持朝政的名声。

但是,如果他亲手提拔的部下马谡,想要反对自己,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关系到他的名声和能力问题,如果诸葛亮有了“御下不严”的名声,他不可能顺利领军北伐。

就算是自导自演的双簧,也只能是王连那样的下场。

王连在建兴元年(公元 223年),拜屯骑校尉,加封平阳亭侯。

在诸葛亮打算南征南中时,王连自知不久人世,就再三进谏劝阻,之后不久便病逝了。

他的爵位由儿子王山继承,王山官至江阳太守

而且马谡不能北伐的理由足以驳倒诸葛亮,这是绝不能允许的!

诸葛亮明白,在刘备死后,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高于李严。

李严希望通过牵制丞相府主持的北伐行动,来提高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而且李严还害怕诸葛亮北伐成功,那他的威望将进一步提升,而他的中都护彻底沦为摆设。

虽然还有尚书令这个挂名职务,但要解除的这个职务,也就诸葛亮一句话的事,刘禅肯定会在丞相府拟定的圣旨上加盖大印。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将更加边缘化。

当然,诸葛亮决然不会无缘无故罢免李严。

因此,和诸葛亮唱对手戏,才是李严存在的意义。

马谡当然不会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唱对手戏,他主动找诸葛亮要求出仕,也是为了参加北伐,谋取更高的官职,让家族有自保之力。

尤其是马良死后的那种人走茶凉,逼得他不得不投奔诸葛亮,要想获取功勋升官发财,也唯有跟随诸葛亮北伐一途。

听了诸葛亮的问话,马谡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我这是和丞相一起推演战争可能的结局,并不是反对丞相北伐,我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丞相的北伐做准备啊!”

诸葛亮听了马谡的回答,有些惊奇,不由得问道:

“幼常,你的军事谋略,不在庞士元之下,明知道跟随我北伐,注定无功而返,还要坚定支持我北伐,是何道理?”

马谡先给诸葛亮泼了一盆冷水,后面是打气,他早就有了准备,他先是呵呵一笑,说道:

“北伐也许难以成功,但击败魏军几次,夺取几个城池,立下军功,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说出了必须北伐的三点理由:

第一,北伐是实现先帝的遗愿,维护蜀汉政权的正统的需要

虽然我们的实力远不如曹魏,但毕竟是汉室正统所在,讨伐逆臣贼子是职责所在,这北伐还是必须的。

也只有北伐,才能向天下表明:蜀汉才是汉室的合法继承者,争取更多的人心和支持。

通过北伐,能够凝聚人心,稳定内部。

第二,以攻为守,拓展生存空间。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蜀汉地处西南一隅,地域相对狭小,人口和资源有限,与强大的曹魏相比实力悬殊。

如果长期采取守势,处于被动挨打局面,随着时间推移,曹魏的实力会越来越强,蜀汉朝廷将人心涣散,生存空间将被不断压缩,难逃被魏国吞并的命运。

而主动北伐,可以打乱曹魏的战略部署,使其疲于应对,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和消耗曹魏的力量,为蜀汉争取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三,争夺战略要地,获取战争资源。

这也是丞相攻占陇西五郡的目的,关中地区和陇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战争资源,最主要的是蜀汉紧缺的战马。

即便是短暂占领这些地区,也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口和战略物资,增强蜀汉的实力,还能切断曹魏与西域的联系,对曹魏的西部防线构成重大威胁,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马谡其实还有很多的理由,但他只是大概这么一说。

诸葛亮听得正来劲,他需要更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北伐,就继续问道:

“幼常,只有这些理由,想要北伐可不够啊!我记得你以前和我说过:要谋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战争是要先料胜负的。”

诸葛亮有心从马谡嘴里再掏出来一些东西,但马谡却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就巧妙改变话题道:

“丞相说的有理,我认为我们现在要多做准备工作,第一当然是征兵练兵,当务之急,肯定是在蛮族招收和训练无当飞军;其次是给曹魏制造一些麻烦。”

诸葛亮知道马谡不想谈北伐得胜负问题,就顺着马谡的话问道:

“幼常,你说怎么才能给曹魏制造麻烦?”

马谡知道,诸葛亮对姐夫蒯祺的死耿耿于怀。

当年还是马谡亲自调查,确定是孟达谋财害命。

当时诸葛亮激愤之下,想以孟达违犯军法,私吞战利品为由,向刘备建议,灭孟达满门,以严肃军纪。

但那时刘备正是用人之际,而且那时的法正,与刘备的关系比诸葛亮更密切,而孟达是法正的好友。

孟达得到法正的通风报讯,知道有人举报他私吞战利品以后,马上把从上庸郡库房私拿的钱财退回去了,并求法正向刘备说情。

刘备权衡利弊以后,并没有答应诸葛亮的请求,但也耐心解释了自己不杀孟达的理由。

诸葛亮并不是真的要刘备杀了孟达全家,他只是投石问路,就算刘备答应他,他也会主动放弃,他可不想留下公报私仇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