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地主 > 第646章 调兵待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襄阳北面。

淯水河岸,一大群百姓正扶老携幼沿河南下。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甚至还有在襁褓中的婴儿,他们步履蹒跚的南下。

李超到达襄阳,山南开始有游民出现了。

秋旱持续,久旱无雨,许多庄稼已经旱死,只剩下靠河的地方,还有些有水井的地方还在勉强维持着,可庄稼也在一天天的枯萎着。

一些本就贫困的家庭,当庄稼旱死,家中又没了什么存粮后,便开始另想办法了。一些有经验的老人,便开始带着家人趁着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开始拖家带口的离开家乡,去别的地方投亲奔友,准备离开家乡,躲过这场大灾。

还有些人无亲可投,便也只能带着家人,带着仅剩下的一点粮食,向着南方而去。

“相国,邓州、唐州来报,已经发现不少零星灾民进入境内。”

正在处理公务的李超听了,抬起头来,长叹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旱灾、蝗灾,不管是什么灾,最终都会是饥荒,而饥荒最怕的就是流民。一旦饥民走出家乡,开始流动起来,那比蝗灾还可怕。

蝗灾一汇集起来,是走哪吃哪,吃掉所有的庄稼,甚至是树叶青草。

但饥民流动起来后,更加可怕,因为他们不但会走到哪吃到哪,而且极容易暴动。为了吃的,他们会无视一切纲理伦常,一切律令法规。

偷盗、抢劫,甚至是杀人放火,易子而食,饿极的人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最可怕还在于,本来有些地方可能能够坚持的下来,可大量的灾民涌入之后,就会马上把一个地方吃光,然后那个地方的灾民只能被迫的跟着一起去下一个地方。

蝗虫吃光了粮食,饥民就成了蝗虫!

本就薄弱的存粮储备,绝对架不住这群饥民的饱和式攻击,他们到哪,哪就得崩溃。

因此对于李超来说,防范饥民移动,也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有些命令,李超不想下,可有的时候却必须得下。

咬咬牙,李超长叹一声。

“传本相命令给各州各县,禁止百姓离境,设关立卡,一个也不放放离!”

饥荒其实也是一种瘟疫,如果不隔离,就会把传染上所有的地方和人。隔离后,才能有机会控制,并把损失减到最低。

这种隔离的做法,虽然会比较有效,但也会是残酷的。当百姓饥饿的时候,却不能离开去寻找生机,只能被迫困在那里等死,绝对是残酷的。

而李超现在却得下这个命令,做出这个决定,因为他得为其它更多的人着想,不能让损失更大。

“立即加紧调拔粮食,让各地开始发放救灾粮!”

“现在就发吗?”上官仪惊问。

现在还刚入秋,灾情还没真正开始,现在就放粮,那可是有点早啊。现在就放粮,那等到真正大灾的时候怎么办?

“等不了了,我身为陛下派来的地方官,父母官,我不能看着治下的子民活活饿死。让各地开始登记,现在就开始放粮!”

等不了了,既不能让饥民离开家乡,如果再不给发粮,那就真正的是饿死人了。那种把人关起来活活饿死的事情,李超做不到。

沉吟片刻,李超又道,“那些来领救济粮的,全都得要核对身份。有启贴的,如果确实家中无粮,那么发放救济粮,同时把领救济粮的青壮,组织送到邓州来,其妇孺老人则留在当地,组织他们捕蝗!不能让他们闲着,但也得保证他们有饭吃,一天至少得保证两顿!”

“就算吃蝗虫饼,也得让他们吃个七成饱!”

吃饱了,大家就不会慌,就不会乱,才能听从官府的安排。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乱。

汉京的修建也要开始了!

不过现在修汉京已经不是重中之重了,修汉京,只是为了把那些青壮饥民集中起来管理,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免的失控。

“相国,如果从现在就开始放粮,恐怕我们手里的粮食远远不够啊。”王玄策也在一边说道。

“这个我知道,但我不能看着他们饿死。”

李超想了想,“你们去跟关在牢里那些粮商们的家人谈谈,看他们愿不愿拿粮来赎人。要是愿意,那就交粮,然后把人领回家去。告诉这些王八蛋,以后给我老实点,这次我放过他们,但如果他们再犯,可就别怪我李超不客气了。”

李超平时对商人态度开明是不假,但这也是有前提的。商人们如果老老实实的赚钱,李超当然不会去弄他们。但他们要是敢跟李超做对,故意唱反调,李超狠起来也是翻脸无情的。

尤其是当下,弄火了,那真是有错杀没放过的。

这一次,李超饶他们一次。

“罚多少?”

“每人罚一百石粮!”李超吐出一个标准,让上官仪吓一跳,违反一个宵禁令和禁酒令就罚一百石?一百石粮,可不少啊。

“王孝安不要放,继续关着,把和丰楼查封了,再罚丰家三千石粮!”

上官仪小声问,“那关到什么时候!”

“关到他老实悔改为止,若是还那态度,我不介意让他把牢底坐穿!”

乱世当用重典。

眼下这个局势,李超没空跟那些人扯皮了。谁敢挑衅他,就得准备好承担后果。

“给各地军府传令,召集部份府兵到军府待命。”

“相国这是?”一群属吏听了,都吓一跳,调动府兵,这可就不是一般的小事了。按大唐制度,府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另外还要担负上京番上和军府当镇以及轮流到军府训练的任务。

平时有军府的折冲都尉果毅都尉等负责管理,但府兵调动十人以上出防地,就必须有兵部的调令和卫府的军令,没有调令,敢调动超十人,那就视做谋反做乱。

谁都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只是提前做些准备,让军府多些人手。可以以加强训练之名,多调两班人在军府训练。”

一个军府,少的八百,普通的一千,多的一千二百人。平时要分成好几班,分别上京番上、在军府镇守和到军府受训,还有留在家务农,都是轮流来的。

军府里一般平时保持两班人左右,数量并不多。

而现在李超让军府多召几班人训练,要求军府里至少保持一半的士兵在府。

“放心吧,只是让他们加强训练,并没有调他们出府境,还用不着朝廷兵部调令。再说,我可不是普通的大都督,你别忘记了,我还是宣抚使,这个宣抚使出京的时候,可是得到了陛下授予的权宜之计。”

李世民授予李超的权宜之计,就是出现暴乱、反叛等情况下,可以立即调动辖内府兵,而不需先向朝廷请示。

没有动乱,李超没这个调兵之权,可让他们到府内训练,却是没问题的。而一旦到时乱起,李超就能马上调这些集结在府训练的士兵出动。

李超已经开始做两手准备了!

“不会到那种地步吧?”

“先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免得到时真到那地步手忙脚乱!”李超回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