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九章 说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了祖克勇的耿直回答,祖大寿直皱眉头。

这个时候,巡抚方一藻也看出来了,祖大寿有点不愿意出借火器,但是在他看来,杨振等人连命都可以不要了,你们祖家军却还要吝啬那几十杆火枪吗?火枪重要,还是人命重要?火枪重要,还是松山、锦州重要?

巡抚方一藻心中不快,脸上也是阴沉如水,冷冷地看着祖大寿,大声说道:

“既然总镇大人军中确有数十杆什么鲁密铳,你们眼下驻军宁远城里,留之也是无用,何不暂时借给杨振等人一用!?”

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巡抚方一藻更是直接挑明了说道:“杨振此行,既然要借重火器,那么宁远军中所有之火器,火铳也好,火炮也罢,凡此种种,皆供杨振挑选使用!当此国家动荡、辽东大战之际,诸军更应精诚合作、不分彼此,只有同舟共济,才能战胜建虏!”

巡抚方一藻说完这话,宁前兵备道邱民仰、分巡道张斗、户部辽东督饷郎中袁枢,都站起来表示赞同。

宁前兵备道是朝廷派驻过来,主管辽西这一块地方卫所、军屯等军政事务的官员;分巡道,则是朝廷派过来主管现在辽西地区司法案件等事务的官员。

邱民仰、张斗,包括督饷郎中袁枢,他们虽然手里没有兵,但是对于现在的辽东局势,他们也是很有发言权的官员。

这几个人纷纷表态支持巡抚方一藻,让方一藻的底气也更足了。

到最后,巡抚方一藻看着祖大寿不再说话,就等着祖大寿当场表态。

很快,感受到了气氛变化的祖大寿,终于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本镇就命祖克勇另率所部劲卒一百员,携带军中所存之鲁密铳,与杨振所部一同北上!祖克勇,你可愿意?”

弄了半天,祖大寿是这个决定,不仅令杨振意外,也令在座的各个文官和武将感到意外。

但是对杨振来说,人能多一点,总是好事,何况增加的一百人,还是祖克勇率领的祖大寿中军。

而且他们还是带着祖大寿军中仅有的四十杆鲁密铳一起过来,对现在的杨振来说,这绝对是好事了。

“卑职谨遵大帅军令!”

众人心中纷乱之际,原本站在门口边的祖克勇,快步来到杨振身边,单膝跪地,接了军令。

祖大寿的这个安排,还有没有别的深意,或者说,让祖克勇跟他同去,是不是还有别的使命,杨振无从知道。

他只知道,只要祖克勇别搞什么临阵倒戈,别搞什么不战而降就好。

蓟辽督师府二堂议事厅里的军议,在敲定了北上救援松山,解围锦州的主将人选和人马组成之后,很快就结束了。

杨振自己知道这个事情推脱不掉,干脆也就没有再拖三阻四,而是很干脆地就接了军令。

好在他提出来的三条请求,总兵祖大寿和巡抚方一藻全都答应了,这让他多少宽慰了点。

当天傍晚,杨振心情平静地回到了东门内自己的营地里,张得贵、李禄都来打听当日巡抚衙署议事的内容。

杨振所部的营地,说起来是营地,其实不过是在宁远城东门内城墙下的一片破败不堪的院子。

杨振是宁远副将,按例应该分到城内更好一点的房子,但是他的前身父母已死,妻女离散,又是一向与士卒同吃同住,所以就和麾下士卒住在一片营地里。

现在这个杨振,也懂得在乱世笼络军心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要求更换,不管是吃饭,还是住宿,一切维持了原来的样子。

当然了,杨振毕竟是副将,住的地方比一般士卒的条件要好点。

其他一般士卒都是十几个人睡在一个通铺大炕上,而他一个人则占了三间低矮坐北朝南的土坯房。

说是三间,其实只有一间,是他住的地方,中间那间只是一个小过厅而已,其中一个大锅灶就占了这个小过厅一半的空间。

过厅另一边的房间,则住着杨振的一队亲兵,既帮着他随时传达军令,同时也就近伺候他的饮食起居。

杨振返回到自己住处的时候,已到了掌灯的时辰,就在昏暗的灯火下,杨振一五一十地把下午议事的结果告诉了两人。

张得贵和李禄听了以后,都是大吃一惊,吓了一跳,连呼万万不可。

然而事已至此,已经不容更改,杨振也不想当着部属的面发什么牢骚,不想再把本就不高的士气给搞得更散。

张得贵看杨振貌似浑不在意的样子,则是急得直跺脚,哭丧着脸说:“大人啊!这个时候,可不能再一味逞强了啊!眼下鞑子数万大军围困锦州、松山,而且从松山城往南,杏山、高桥、塔山等各城各堡,各处道路险要,也都在鞑子大军的控制之下!

“即便大帅调拨了徐昌永带蒙古杂兵三百、祖克勇带大帅中军一百,我们一共也不过六百人!就这么点人马,要出宁远城容易,可要想活着回来,就比登天还难了啊!咱后屯卫当年三千人马,打来打去打了十几年,如今就剩下不足二百个,这点骨血,可是咱们全部的本钱了!”

李禄也跟着劝说:“协镇大人!前几天大人刚刚坠马受伤,昏迷了三天三夜,现在也没有痊愈,大人有的是借口和托辞啊!相反,祖大帅麾下兵强马壮,之前入关又是白跑一趟,也没跟狗鞑子照上面,凭什么他们不去?

“再说了,他们就是从锦州来的,锦州是他们的防地,现在锦州、松山被围了,他们不去让咱们去,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大人何不找方巡抚评评理!?”

李禄的年龄与杨振相比小几岁,正是二十四五岁血气方刚的时候,不像现在的杨振,已经年近三十,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很难分得清楚到底是公平还是不公平,既然摊上了,干就得了。

当然,比杨振大着十来岁的张得贵,现如今也早不关心什么公平不公平了,一门心思关心的就是广宁后屯卫的最后这点家底儿了。

张得贵的父母妻子儿女,要么死在了战阵之中,要么就是在战乱之中离散各地,已经十几年没有音讯了,对于找到家人,他也早已绝望了。

这些年在朝廷的频繁调动之下,跟着军队转战各地,有时候在关外,有时候在关内,有时候是跟建虏打,有时候又跟流寇打,已经习惯了以营为家。

而且早就见惯了家破人亡、人生无常,也就再也没有了重新成家的想法。

但是人的情感,终归是需要有所寄托的,而张得贵如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广宁后屯卫的存亡延续上。

对于张得贵和李禄的想法,现在的杨振十分理解。

他知道他们这是为了自己好,因此也不急着向他们解释。

等到他们把该发的牢骚都发完了,把该倒出来的苦水都倒出来了,他才郑重其事地对自己麾下的这两位部将说道:

“你们说的,我都理解,也都同意!但是形势逼人,不去不行!而且我也仔仔细细地考虑过了,此去松山,风险固然很大,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再说了,从来富贵险中求!你们跟着我杨振,仗打了不少,苦吃了不少,可是从来没怎么捞着过什么好处!

“我想过了,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是我过去打仗只会用蛮力,喜欢以力取胜,总是强攻硬取。累得弟兄们跟着我,硬仗没少打,胜仗却不多!

“这一回去松山,看起来凶险无比,但是只要大家领着兄弟们,继续听我的、信我的,我杨振一定给兄弟们挣下一份富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