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宁远城,自然不需要再靠祖克勇的关系了。
宁远城里,除了隶属辽东镇的各营驻军之外,还有辽东巡抚衙门以及各种直属朝廷的或者属于地方的文官衙署,以东厂大珰卢志德的身份,以及以杨振这个总兵官的身份进城暂驻,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杨振在松山城里,拜见了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辽东巡抚方一藻,并与已经坐稳了户部督饷郎中位置的袁枢等人全都见了面。
这几个人,与杨振差不多算是站在一起的辽东文官,对杨振新近取得的连番大捷,都是大喜过望。
尤其是对于远在满鞑子大后方的复州、金州和旅顺口的收复,众人乍闻此消息,更是一个个欣喜若狂,连呼杨振真乃福将也。
杨振也趁着这个机会,向朝廷督饷郎中袁枢请求调拨一批粮饷,由觉华岛水师运往旅顺口方向。
而袁枢,作为早年间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儿子,其父袁可立巡抚登莱期间,他一直侍奉左右,自然知道旅顺口的战略地位有多么重要。
所以面对杨振的请求,他当场满口答应了下来,承诺尽快上书朝堂,为杨振在辽东半岛南端站稳脚跟,多方筹措粮草。
至于方一藻,虽然对杨振带来的消息感到欣喜若狂,但是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未来很可能已不在辽东。
所以,他对杨振所取得的战功感到欣喜之余,却始终有一股子郁郁寡欢的味道。
尤其是当众人从慨叹杨振新立之功勋,转而说起金国凤的战死之时,一时更是扼腕叹息不已。
杨振小心翼翼地探问金国凤出战之经过,兵备道邱民仰简单对杨振介绍了一个大概,最后长叹一声说道:
“早知如此,邱某拼死也要拦住他啊!怎奈城中诸将,营伍杂乱,号令不一,更兼军心叵测,我等只能徒唤奈何而已!”
邱民仰一说起金国凤的死便痛惜不已,而袁枢和张斗两人也是沉默不语,唯有叹气。
方一藻更是摇头苦笑着对杨振说道:“若辽左诸将,皆如汉卿你,金总兵断不至于如此下场!然则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辽左诸将,暮气深重,只可惜了金总兵一腔热血!
“不过,金总兵这样战殁,倒也叫方某认清了一点,方某这个辽东巡抚道行尚浅,道行尚浅啊!看来,非得洪经略、洪督师亲自率师移驻宁远,大力整顿一番不可了!”
方一藻这么一说,相当于是承认自己对于祖大寿以及祖大寿麾下的辽东军,彻底无能为力,彻底心灰意冷了。
对此,杨振除了温言宽慰之外,也没有其他可说的。
杨振本人倒是希望方一藻继续留任,同时希望洪承畴不要出关,干脆就在山海关里一直待着得了。
因为相比之下,洪承畴显然是一个更加难缠的角色。
洪承畴自己带来了一批在关内剿匪战场上打磨出来的战将,有自己的班底,所以就比较霸道,不可能像方一藻那样倚重杨振,或者优容杨振的各种出格行为。
洪承畴要是来了山海关外,整顿辽西诸城驻军守将,那么首当其中的恐怕就是他杨振了。
毕竟祖大寿及其辽东军树大根深,在山海关外诸城经营已久,洪承畴就是想动,也不敢轻易去动。
可是杨振就不同了,拿他“杀鸡骇猴”或者“杀一儆百”,最是合适不过。
当然了,杨振相信洪承畴不会把他怎么样,他能有今天,里面有崇祯皇帝拿他制衡祖大寿的因素在,洪承畴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
但是问题却在于,洪承畴移驻宁远以后,杨振可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了。
再者说了,如果洪承畴移驻到了宁远城,那么接下来的历史是不是还是要按照原来的趋势发展下去呢?
这可是杨振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但是杨振对此无能为力,以他现在的地位,或许会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影响到崇祯皇帝的个别决策,但是尚不足以左右京师朝堂上的走向。
却说杨振途径宁远城的第二天上午,领着张臣、祖克勇等人,来到了宁远城外北山岗金国凤殉难的地方,祭奠了一番之后,方才掉头继续南下。
从宁远城往南八十里左右,正是广宁前屯卫中后所,即后世称作绥中的地方。
中后所的守将吴良弼,也是祖大寿麾下的心腹将领,与祖克勇自是相识。
所以,离开宁远的当天晚上,杨振一行便又夜宿在了中后所的所城之中。
到了次日,又是日出时分上路,途径前屯卫卫城而不入,日暮时分,终于进入了山海关。
杨振原本想在山海关里拜见一下大名鼎鼎的蓟辽总督洪承畴的,结果当天傍晚入了关以后,他方才晓得,洪承畴这个蓟辽总督并不总在山海关内。
前不久,杨振、祖大寿等人在松锦地区取得大捷,围攻松锦宁远等地的满鞑子撤围而去的准确消息传入京师朝堂之后,崇祯皇帝便把蓟辽总督洪承畴紧急召回了京师议事。
杨振一行抵达之前数日,洪承畴刚刚离开。
杨振一行抵达的时候,洪承畴尚未归来。
而此时留守在山海关里的头号人物,却是嫉恨杨振入骨的蓟辽总监军大太监高起潜。
高起潜对杨振成见已深,很难再改变。
面对杨振这一支不听自己调遣的力量,在山海关外军中迅速崛起这个形势,高起潜一直在谋划对策。
只是杨振自到关外以后,尤其是入驻松山城以后,无往而不胜,从无败绩,让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下手机会。
这一回,杨振来到山海关,是奉旨到京师献俘的,高起潜挡是挡不住的,他也不敢挡。
可是杨振到了山海关以后,他却也不召见,干脆不闻不问。
高起潜以为,他这么做,对杨振是一种羞辱。
可是对杨振来说,这个高起潜不见他,反倒更好。
况且时至今日,杨振已经犯不上再去讨好那种注定不可能讨好的人了。
当然了,杨振的大名如今早已经传遍蓟辽一带了,高起潜虽然仍看不上他,可是被洪承畴带来蓟镇并暂时留在山海关里的几个大将,却完全不一样。
杨振一行人一入山海关,这几个大将,就齐齐来到关门内迎接杨振了。
其中就有后来参与了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的山海关总兵马科,以及其他几个洪承畴麾下大将曹变蛟、王廷臣、刘肇基等人。
这些人,都是跟着洪承畴在西北和中原的剿匪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大将,被洪承畴带到蓟辽军前之后,皆被委以重任。
年龄较大资历更老的马科,被蓟辽总督洪承畴表奏为山海关总兵,曹变蛟被洪承畴表奏为了蓟镇东协总兵,因其领军驻玉田,所以俗称玉田总兵。
至于王廷臣和刘肇基,在原本的历史上,跟着洪承畴一出关,就被安排到了前屯卫总兵和宁远总兵的位置上。
只是目前,洪承畴也没有移驻宁远城,而他们也还没有得到他们历史上该有的位置。
但是杨振这个穿越客却很清楚,这几个人在接下来的辽西防线上,尤其是在后来的松锦大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这些人物当中,除了山海关总兵马科之外,剩下的几位不管曹变蛟,还是王廷臣,又或者是刘肇基以及刘肇基手下的一堆将领,他们都是杨振十分敬重的明末历史人物。
此时,杨振与他们在山海关相见,就像是粉丝见到了自己心仪的明星一般,言行举止里的主动、热情、敬仰、尊重,想掩盖都掩盖不住。
而这些人,自打亲眼目睹了满鞑子十王爷被装在囚车里运送入城的盛况以后,便直接把杨振迎到了山海关总兵府中。
正所谓,英雄重英雄,豪杰重豪杰。
虽然这些人当中,除了刘肇基去过松山城与杨振有过数面之缘以外,其他人都是与杨振初次会面,但是相见之下,十分投缘。
说起杨振旧有与新立之功勋,自是人人赞叹,人人称羡,包括曹变蛟这等猛将,也对杨振在满鞑子身上建立的功勋钦佩不已。
毕竟剿匪之功再大,也大不过平虏之功。
流贼的战斗力是啥样,满鞑子的战斗力又是啥样,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自然心知肚明。
他们麾下将士能在追剿流贼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可是如今到了蓟辽军前,面对满鞑子的时候,还能不能打胜仗,他们自己心里毫无把握。
而这,也是洪承畴一直犹豫不决,在山海关内逡巡不前的根本原因。
如今杨振到了山海关,这些对出兵关外一直心怀忐忑的大将们,便围着杨振一直问东问西,同时也从杨振所部取得胜利之中获得了莫大的信心。
尤其是杨振从辽南半岛归来带到山海关里的消息,更是他们的眼界和思路为之一开。
许多曾经想到未想到想过未想过的各种战略战术,也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王廷臣、刘肇基一个接一个地拉着杨振,询问松山官军各部如何渡海收复金州、复州以及旅顺口的经过。
而杨振也不隐瞒,一边与众人喝酒,一边叫张臣向众人介绍避实击虚收复辽南半岛的过程,听得这几个能征惯战的大将不住地啧啧称叹。
当天夜里,杨振与马科、王廷臣、曹变蛟、刘肇基等人宴饮至半夜,尽欢而散,皆大醉方归。
次日上午巳时,杨振方才酒醒,草草饭罢,即告别了山海关里的诸将,出城往西,一路朝京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