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尔衮下令开始用重炮轰击复州城,满鞑子大军征剿金海镇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杨振则在海岸上传来隆隆炮声之中,率领袁进、胡长海的船队以及张臣、张国淦和李守忠各自指挥三哨火枪兵,开始了前往骆驼山海岸的旅程。
从北汛口向北,过复州河口,过复州湾,再沿海北上不远,就是骆驼山所在的海岸线了。
前后不过七八十里的路程。
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没有这么遥远,但是复州湾一带的海岸线十分曲折,沿着海岸线行驶,比走陆路多了一倍的距离都不止。
好在此时已是崇祯十三年二月的下旬了。
明朝农历二月下旬,相当于后世的三月下旬,此时海上正多东南季风,顺风扬帆,也很方便。
此时复州湾以北海域的海冰,也开始大面积消融缩减,整个辽东湾海面上的海冰线,已经退至盖州湾、辽河口以及大凌河口一带海岸了。
这对杨振所部人马来说,当然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不仅大批船只北上骆驼山海岸毫无障碍,而且北上熊岳城所在的盖州湾以南海岸,也已经是一片坦途。
从大方向来说,之前杨振领着诸将在复州城内定下的迎战策略,至少在执行层面,已经不存在什么大的难度了。
杨振率领火枪营从被围的复州城跳出来以后,整个战场的主动权一下子就回到金海镇的这一边。
这一点,身处复州军前的满鞑子大军统帅多尔衮并没有意识到,可是杨振自己却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了。
崇祯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傍晚,杨振一行两百余艘大小船只,乘着上涨的潮水,在胡大宝的亲自迎接与领航之下,安全停泊在了骆驼山背后西海岸一处群峰环抱的沙质海湾里面。
杨振从大船上下来,登上一艘小船,很快就踏上了骆驼山西海岸的土地。
征东先遣军掷弹兵营游击潘喜,领着麾下的两个千总官王余佑、张天宝,一起迎候在海岸上。
他们见了杨振登岸,立刻上前见礼。
身高臂长的黑瘦青年潘喜,见了杨振一边行礼,一边满脸喜色地说道:“都督,俺们已经借着骆驼山的地利,打退了满鞑子正蓝旗四次强攻。
“干掉的满鞑子就是没有一千,恐怕也不止八百了!而俺们自己的弟兄,包括胡大宝他们水师的弟兄,除了几个受伤的,没有一个归西!”
当年那个桀骜不驯的潘喜子,如今久经战阵,已然成长为了一个足以独当一面的新秀战将了。
杨振见了他,又听他这么说,上前将他扶起,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很好,很好,你们做的很好!此次我们金海镇若是打退了来犯之敌,你们驻守骆驼山的队伍当属首功!”
杨振一诺千金,在军中已是一块金字招牌,若杨振说谁有功,那就绝不会口惠而实不至。
相反,以后是一定会有提拔或者其他的厚赏。
所以,杨振这么一说,前来迎接他的潘喜、王余佑、张天宝以及跟着上岸的胡大宝,都是满脸欢喜,连忙躬身称谢不已。
当天傍晚,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杨振一行人在骆驼山以西海岸泊好了船只,登上了陆地,穿过了一道道乱石林立荆棘丛生的山沟,在夜幕降临时分,抵达了骆驼山西面山脚下的林地。
骆驼山的西面是一处簸箕形状的山坳,山坳里的地形坡度相对平缓一点。
或许是因为不远处海岸上潮气的影响,这里布满岩石的地面上,也生长着稀疏的松树林子。
早在杨振率队到来之前,潘喜等人已经指挥手下的千余人马,为杨振一行的到来,准备好了营地。
营地也简单,就是将山坳里和山坡上的树木砍伐了,在相对平缓的山脚下搭建起了一排排一座座人字形的木棚子。
木棚子的上面,铺着一层砍伐松树取下来的枝条以及荆棘灌木蒿草。
为了防风,木棚子上面还压着骆驼山下随处可见的那种薄薄的大小不一的石板块。
当天晚上入夜之后,骆驼山一带雾气浓重,辛苦了一天的杨振,与其所部火枪营将士一样,到了营地之后,简单吃了点干粮倒头就睡,也没有来得及欣赏骆驼山的奇观。
到了第二天上午,来自复州城方向的重炮声再一次响起,而沉闷的炮声,也将杨振从沉睡中唤醒。
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山头,骆驼山一带也早已云开雾散。
杨振从自己宿营的木棚子里出来,在张臣、潘喜等人的陪同下,沿着骆驼山西坡的一条羊肠小路,往远处高高的山顶行去。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杨振才在这个不同于后世的平行时空里,第一次目睹了骆驼山在阳光下的真容。
远处那两个巨大的几乎连在一起的平顶的石头山峰,突兀地耸立在一道连绵十数里的山岭之上。
两个并立的石头山峰,就像两个驼峰一样,让距离海岸不远的这道山岭造型奇特,远望去,就像是一头趴卧在海岸上休息的骆驼。
潘喜、胡大宝、王余佑、张天宝他们在骆驼山上的营地和阵地,并不在最高的驼峰上面,而是在海拔相对较低的驼峰下面一块几乎环绕着驼峰的巨大台地上面。
杨振、张臣等人跟着潘喜首先登上的,就是这样一块相对平整的台地。
“都督,你看,那里驻扎着满鞑子正蓝旗的兵马,他们虽然没有攻下咱们占据地利的骆驼山,但却想凭借人多势众围死俺们,困死俺们!”
潘喜领着刚刚登上骆驼山阵地的杨振等人,往东指着山下,对杨振说道:“他们不仅在山下修了一个营寨,驻了一支兵马,企图堵住俺们下山的道路,还在更东边的西屏山上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更大的营寨。
“那座西屏山,俺们之前也去过,足可住下数千兵马!前日正午,眼见攻不下俺们占据的这个山头,满鞑子正蓝旗的大军,就呼啦啦撤回了那个大营里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朝俺们发起过进攻!”
杨振顺着潘喜手指的方向,往山下看去,但见山脚下不远处一道略有起伏的林带外面,确有一座清晰可见的营地。
营地由一圈木栅栏围着,木栅栏的外面是一道浅浅的壕沟,营盘里面面向骆驼山的这一边,还立着两座望楼。
杨振从随行的侍从许廷选手里要来了水师使用的单筒千里镜,细看之下,果然见那两个望楼之上以及营盘里的帐篷上面,飘扬着一面面满鞑子正蓝旗的旗帜。
这个营盘并不大,位于营盘正中的大小帐篷,一共有二十六座,占据了营盘的前半部分。
而营盘的后半部分,紧邻着营盘后门两侧的,则是一排排的马厩,马厩的外面则是一个个粮囤和草垛。
山下的这个营地里,没看见多少满鞑子活动,只有一个十几人的小队在巡逻,而另有一个十几人的小队在马厩前忙碌着。
兴许是夜里防备骆驼山上的潘喜胡大宝人马偷袭,其他的满鞑子们都在帐篷里补觉吧,总之这个营盘远望去安安静静。
杨振观察了一会儿,记起潘喜所说的西屏山鞑子营的情况,便举起了单筒望远镜,越过山下满鞑的小营盘,往东边数里外的一座山上望去。
那道山岭的海拔,比骆驼山低了许多,但其上面却是一个巨大的平台,环绕着平台的则是一排木头的栅栏,栅栏里边则是密密麻麻的帐篷。
因为骆驼山与西屏山相隔有点远了,杨振即是拿着千里镜也看不清营寨当中的情况,只隐约看见那片矮山顶营寨里面立着正蓝旗的旗子。
看了一会儿,杨振扭头看着潘喜胡大宝等人问道:“我尚在复州城里的时候,曾亲眼看见正蓝旗的数千马甲,从城外疾驰而过,最后屯于迎恩门外。
“既然你们在这里已经干掉了正蓝旗千人上下,那么山下的这个营盘以及西屏山那处大营里面,还能有多少满鞑子正蓝旗的人马呢?”
“都督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们确定干掉了千人左右的正蓝旗满鞑子,那么西屏山上的大营有可能是一空营!”
“啊?!”
杨振在复州城内的时候,曾经站在复州城的镇海门城头上,亲眼目睹了正蓝旗兵马的绕城南下。
当时杨振的身边,站满了复州城中久经战阵的宿将,那些人对行经复州城外的正蓝旗人马数量的估算,是不会差的。
根据当时的估算,出现在复州城外的正蓝旗人马数量,约在四千与五千之间,起码在四千人以上,
再加上之前钟令先以及胡大宝先后从北边熊岳城带回的对满鞑子人马数量的观察,两相比较之下,就应该推算出中间的出入。
而如果潘喜和胡大宝没有谎报战果的话,那么满鞑子正蓝旗如今能够留在骆驼山一带的人马,就不会有太多。
往少了说,很有可能只有一个牛录,即使往多了说,也就两个牛录或者三个牛录,不可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