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08章 英国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父皇,海的那边有什么?”朱慈烺好奇的问道。

小家伙儿似乎对冒险之类的事儿十分着迷,这让崇祯皇帝很欣慰,富有冒险精神的皇帝不见得能在海洋里有作为,但天天窝在皇宫里的皇帝更不可能分一杯羹。

他之所以如此冒险的对内进行改革,就是想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

如今尼德兰(也就是荷兰)马车夫已经崛起,弗朗机人(明朝称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西班牙都为弗朗机)的奴隶贸易如火如荼,香料群岛已经被人捷足先登。

再往东的大洋彼岸,美洲原住民已经在经历屠杀,那里盛产黄金白银和橡胶,而大明又是个缺金缺银又缺铜矿的国家,与其用商品跟欧罗巴人换白银,哪里有自己去开采来的划算。

“海的那边啊,有一块更广袤的土地,上面生活着跟咱们大明基本差不多的人种,据说啊,还是几万年前从咱们这儿跑过去的呢!

但是如今那边的人正在遭受欧罗巴人的屠杀,我儿要快快长大,然后去解救他们。”崇祯皇帝又噗呲呲的喝了一口酒道。

“儿臣听父皇的,父皇叫儿臣去,儿臣就去。”朱慈烺乖巧的道。

“哈哈哈,好,好,到时候咱们父子一块去。”崇祯皇帝大笑道。

崇祯皇帝这些话一般都很少对外人说,因为就算是温体仁听到估计也会大皱眉头,以为陛下得了失心疯在说胡话。

即便是真的,估摸着朝臣们心里也会很抵触,因为他要做的事儿与儒家思想相悖,儒家讲究礼教治国,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文化传统或者思想准则。

他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譬如在对外战争上,讲究出师有名,在与其他国家相处时,讲究你不犯我我不犯人,在文化上精神胜利,地大物博天朝上国。

崇祯皇帝不否认儒学对国家、对百姓有很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始终认为,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学会了竞争,从婴儿抢奶吃就知道落后代表着死亡,国家也是如此,你讲究那么多,别人可不管。

这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国际公约,甚至连国与国之间的国界都没个标准,一个小岛,谁先派人占了并且有实力守住,就是谁的,强者为尊,自古以来就没有变过。

想着后世为了一寸山河寸土必争,那么多英雄血染边疆,他有什么理由,不带着汉家儿女,多去占点土地?

朱慈烺或许是在当故事听,但一旁的王承恩却在心里暗暗记下了崇祯皇帝所说的地方,不管别人信不信,王承恩是信的。

崇祯皇帝平日里总会根据自己对原有历史的推演,与王承恩说些大明各地的事儿,而这些事儿大多都会应验,以至于在王承恩的心目中,崇祯皇帝是如神一般的存在。

倭国有银、安南以南有香料群岛、还有个港口很重要、雷州府东南一直走有白银岛、大洋彼岸还有黄金和那个什么橡胶,王承恩在自己心里默默的记下。

这时,一个小黄门悄悄的走到王承恩面前,小声的说了些什么。

“陛下,英国公极求见。”

崇祯皇帝眉头皱了下,他现在对勋贵没什么好感,也不知道这英国公来找他作甚,但想着也没什么拒绝的理由,便决定见上一见。

“臣张之极见过陛下!”英国公进了大殿便躬身行礼。

张之极约莫五十许,粗短身材国字脸,说不上干练但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

“嗯,平身吧,英国公找朕有何事?”

崇祯皇帝不喜欢假客套,尤其是接下来要实行的政策,又对勋贵来说十分敏感,现在勋贵们不知道有多恨自己呢!

“微臣前来,主要是问问京营的事,陛下去岁除夕曾说过,勋贵子弟可入京营,微臣有三子,大儿子世泽今年二十六了,二儿子世明也二十二,小儿子世武也十八了,微臣想让他们入京营,为陛下效力。”

张之极说完,竟跪了下来。

崇祯皇帝眼睛一眯,没有立即答复。

这话他去年除夕确实说过,但这几个月过去了,却并没有哪个勋贵真的主动提出。

当时崇祯皇帝还纳闷,后来还是王承恩道出了真相,如今的勋贵子弟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大多都没吃过什么苦,再加上崇祯皇帝的要求是要从底层士兵做起,鬼才愿意去军营受苦。

倘若能当个将官,去军营镀金估计还有人来,如今边患四起,再加上当时流寇未除,你让人家当个大头兵,那不是往火坑里推吗?

也正是因此,当英国公说起这事儿,崇祯皇帝心里自然就犯嘀咕,心说这厮不会是来哗众取宠的吧!

别的勋贵都不来,就你英国公来,让朕高看一眼?哼哼,朕倒要看看你张家是不是真心。

“张爱卿,朕先前说过,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勋贵子弟,入京营都要从士兵做起,朕定下的训练方针可是很严苛的,就是一般的平民进去都受不住。”崇祯皇帝沉声道。

“陛下放心,我张家世授皇恩,若是连这个苦都吃不得,岂不是让祖上蒙羞?倘若微臣这三个儿子连军营的苦都吃不了,那他就不配做我张家的儿子,陛下该怎么训就怎么训,微臣绝无怨言。”

张之极仍旧跪在地上,似乎是在效忠,也似乎是在忏悔。

他也知道现在站出来表忠心着实有些晚,难免会让崇祯皇帝多想,比如你英国公倘若真的有报国之心,前些年干嘛去了?

前任虽然有些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疑神疑鬼,但他也是大明的皇帝呀,你那时为嘛不去报国?

但张之极有张之极的苦衷,在国朝数十个勋贵里,他算是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大明前些年那个样子,即便他有心报国,也是无力回天,徒劳无功罢了。

所以他一直在等,或者说是在蛰伏,直到从去年起,崇祯皇帝仿若天神附体,一系列的操作让他咂舌,尤其是崇祯皇帝对军队的整顿和重视,以及身先士卒的加入京营参与训练。

只是那时崇祯皇帝由于对勋贵抱有偏见,将勋贵们集体排除在军队以外,但张之极很有耐心,他相信自己贵为国公,倘若有报国之志,机会总是有的。

“张爱卿所言,朕心甚慰,想入京营可以,但朕有几个条件。”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的道。

“陛下请言,臣自当遵从。”张之极似乎也知道想重新得到崇祯皇帝的认可和信任,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很有耐心。

“今日你应该也知道了朕今后要改革的旧制,你为英国公,想入京营,需带头参与清田、带头缴纳商税、带头让家族子孙交还卫所官印以及所侵占的土地。

待这些事情了结,朕的京营大门,自然为你张家敞开。”

崇祯皇帝微眯着眼睛,盯着张之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