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一百一十章 亲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次出征回来,朱亨嘉收获很大。最大的收获不是打了大胜仗,扩充了地盘和军队,而是他又多了三个孩子。

石贤妃给他生了个女儿,朱亨嘉起名为朱慧姚;陈淑妃生了个儿子,起名为朱若登;黄慧嫔生了个儿子,起名为朱若峰。

多了两个儿子,子嗣稀少的隐忧解决了。按说是件喜事,可人心不足蛇吞象。在给子女的封号问题上,朱亨嘉发火了,他要升一升。

孤的爵位小一点也就罢了,难道孤的子女们爵位也要小吗?比不上亲王,居然连郡王都比不上?

此事说来话长。

太祖打下江山后,规定老朱家宗亲们爵位分八级: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

太祖对自己大哥一脉,相当的好!他是把靖江王当亲王看的。《明史》卷五十四《礼志》记载:“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

其他郡王册封时是镀金银册银宝,而靖江王和亲王一样,是金册金宝;其他郡王每年只能得粮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而靖江王,每年粮二万石,钞万贯;靖江王府还置有庄田,这是其他郡王所没有的。太祖甚至把太子用的东宫仪卫都赐给了靖江王。

然而,太祖的寿命是有限的,历史的发展却是无穷的。

到了永乐大帝时,他大搞削藩。靖江王虽然没削,但明确规定了,是郡王,不是亲王。永乐以后降为“禄视郡王“,但在皇帝恩赏方面仍享受亲王待遇。

再往后,越搞越不象话。

郡王就郡王吧,还要在子女封号上歧视一下。嫡长子、嫡长孙不歧视,其他子女歧视。

其他郡王的除嫡长子外的其他儿子,封镇国将军,靖江王的其他儿子低一级,封辅囯将军;其他郡王的女儿封县主,靖江王的女儿封县君。

妈妈皮,太祖一死,你们就这么欺负人!历史上,原主造反,年号定为洪武二八七年,直接把太祖以后的所有明帝的正统性全否了,估计也是咽不下这口气呢!

搞笑的是,封号上歧视人家,却又不把人家的兵权削了,还让人家管着桂林的盐运,人家又有兵又有钱还有气,不造反才见鬼!

这一次朱亨嘉多了三个孩子,想按郡王规制,给儿子封奉国将军,女儿封县主。结果,宗人府经历(五品)朱任然说,不行,按以前的规定,您的儿子只能封辅国将军,女儿只能封县君。

这位朱任然经历,可不是外人。乃是朱亨嘉的叔祖辈,靖江王一脉的大长辈,比朱亨嘉大一岁,今年五十二岁。

太祖给自己的直系子孙取名,名字中都带着金木水火土。给大哥这一脉取名,不按五行。依这几行字取名:“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朱任然,任字辈;朱亨嘉,亨字辈。妥妥的,叔祖。

见管宗人府的叔祖不同意,朱亨嘉也没硬来。其实硬来也行,监国的时候,他就硬来了一回,把自己的儿子立为了世子。按永乐大帝的搞法,你不是亲王,是郡王。郡王的儿子应该称王长子,怎么能称王世子呢?可朱亨嘉没按成祖的搞法,按的是太祖的章程。太祖时,咱这一脉是亲王,金册金宝册封的,称世子有何不可?

自己的这位叔祖这么不听话,朱亨嘉很想换个人管宗人府。太祖时,很重视宗亲。宗人府设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这五个职位全是正一品,由亲王担任。后来,就不要求亲王担任,只要是宗室或外戚都可以当宗人令,挂个名,也不真管事。真管事的是宗人府的属官,正五品经历。宗人府由礼部代管。

朱亨嘉想让自己的这个叔祖挂个宗人令的虚名退休,让自己的从弟,镇国将军朱亨跨来当这个经历。

这件事先不急,先解决子女封号问题。怎么解决?尔等老是纠结亲王还是郡王这个问题。干脆一杆子打到底,整明确了:亲王。咱自己把自己从二字王,变成一字王;把“靖江王”变成“靖王”,不就解决了?到时候,孤的嫡子做王世子,其他儿子做郡王,女儿做郡主。多好!

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关键要达到众望所归、理所应当的效果,有点难。

??

说干就干,朱亨嘉找来了心腹,内阁次辅孙金鼎。

上次在拥立自己监囯这件事上,孙大学士表现得很出色,找了一帮文武大臣,三辞三让,让自己监囯显得名正言顺,充分营造出了一种人心在孤、孤不出奈天下何的效果。

“三辞三让”源自于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从曹丕代汉以后,三辞三让变成了一种礼制。礼制的意思大家都懂,虽然很麻烦,不搞又不行。

一听监囯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孙金鼎激动得脸冒红光。监囯不先找首辅关守箴商量,而是找到自己这个次辅。到底监国还是跟自己更亲近些呀!

“监囯放心,此事,臣一定处理得妥妥贴贴”。

孙大学士立即行动起来,造势!声势要大,要轰轰烈烈、众志成城!

先联络关守箴、顾奕、余朝相、范友贤、严天凤、史其文、陶成、白履新、张成、孙贵、杨武、杨辅臣等靖藩老臣,说咱王上,打败满清三顺王,护卫大明河山。功劳这么大,理应封亲王。大家都说,对,是这么个理!再联络何腾蛟、堵胤锡、何吾驺、苏观生、曾道唯等大学士;然后是严遵诰、李明忠、李赤心、高必正、孙可望等勋臣、武将。先京官、再外官。自古水涨船高,朱亨嘉的爵位往上升,下面的官员自然跟着沾光。劝进这种事,官员们没有不乐意的。

于是内阁的大学士们领着百官上疏了,铺天盖地,一上就是几百道。大意都是,王上您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功劳这么大,一个郡王对不起您的功劳。请您顺应民心,自己封自己为亲王吧!

自己给自己升爵,这个事,朱亨嘉有点不好意思。第一次,拒绝了。没关系,大家继续上疏,众志成城,一上又是几百道。第二次,又拒绝了。再上疏,殿下,您不封自己为亲王,臣子们誓不罢休。

朱亨嘉一看,既然大家这么真心诚意地让自己称亲王,再推辞寒了大家的心。准了!

大明朝,前前后后实封亲王六十五位(含靖江王)。其中明太祖所封二十五王,或因罪被废,或绝嗣,或死于流贼,或亡于鞑虏。目前只剩下了周王、辽王、唐王、鲁王、韩王、岷王、靖江王这几支了。朱亨嘉恢复太祖旧制,重新封自己这一脉为亲王,实在是想为皇室开枝散叶,一片公心呀!

既然准了,下一步,就是拟定封号了。朱亨嘉觉得,把“靖江王”中的“江”字去掉,直接称“靖王”便好。

有人不同意,一看,又是自己的叔祖,宗人府经历朱任然。

“监囯,‘靖王’这个封号,隆庆先帝曾经用于追封自己不满一岁死去的皇子朱翊铃。先帝追封朱翊铃为靖悼王。是否重新拟个封号?”

朱亨嘉明白了,这位叔祖觉得“靖王”和死人的封号有点重,不吉利。要是平常也就改了,偏偏这次,因为给子女封爵的事,朱亨嘉和叔祖搞得不痛快。汝越是反对,孤越是要用。大不了孤死后,不用“悼”这个谥号便是。

于是,朱亨嘉说话了:“孤觉得‘靖王’这个封号挺好。若天命在孤,百无禁忌;若天命不在孤,再好的封号也没用。驱逐鞑虏、抚平四夷,曰‘靖’;平定动乱,廓清宇内,曰‘靖’;秩序安定,民生安康,曰’靖‘。孤决定了,就称’靖‘王”。

??

朱亨嘉自封靖王后,又大赏百官,分封诸子、诸女。

本来大明祖制,王子不满十岁是不能册封的。但朱亨嘉觉得自己现在处于战争环境中,多封几个王,更利于稳定自己这一方的人心。

于是,封朱若登为宣化王;朱若峰为安平王;朱慧姚为昭平郡主;朱慧娥为兴安郡主;朱慧姞为义宁郡主;朱慧娖为阳朔郡主;朱慧媞为富川郡主;朱慧媛为灵川郡主;朱慧妍为永福郡主;朱慧婷为荔浦郡主。

石贤妃、陈淑妃、黄恵嫔生儿育女有功,朱亨嘉赐石贤妃、陈淑妃玉如意、玉碗、玉碟、玉镯、玉簪、玉香薰、玉果盘、

翡翠珍珠镯子、玛瑙果盘等物;封黄恵嫔为丽嫔。

忙完这些,朱亨嘉龙颜大悦,去王妃石氏的寝宫,和石贤妃唠嗑。忽见,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昭平郡主朱慧姚,用小手抓着一块红色的玉佩。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非常漂亮。

“爱妃,此物从何得来,很是好看呢。”

“殿下,此乃平南侯的夫人使人送来的,说是云南产的‘赤琼’,做成玉佩给姚儿玩,正好”。

“平南侯史其文?孤不是让他带着李定国、贺九义去云南讨伐沙定洲了吗?算时间,也应该到昆明了。怎么还没有军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