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擎儒此番离开,带着精锐部队,直接顺着北泽离开的路线杀向北泽。
一路打游击,对方人数不超过自己太多,就使劲儿往前冲,对方人太多就绕道而行。
顾擎儒本就不是墨守成规的人,对方既然敢偷袭,那么也要做好被偷袭的准备。
顾擎儒也从不打没把握的仗,一路偷袭躲藏偷袭躲藏,消失了一个月……
等到再次听到镇南王的消息,是北泽兵马大元帅头颅被挂在其营帐上的消息。
这一消息传出,瞬间引起轩然大波,而镇南王也成功带人从北泽回到东陵。
当然,黎糖等人并未看到他。
顾擎儒回来后,立即进了军营,带着人开始全面反扑。
既然北泽胆敢在他在位时屠村,那就要做好被反扑的时候。
他们烧杀抢掠了东陵五个村庄,现如今只是一个兵马大元帅牺牲罢了。
接下来是那些人的血债血偿。
大战持续了三个月。
顾擎儒用时三个月,将剩下的所有东陵被侵占的领土尽数夺回。
当东陵最后一座城池上,插着东陵旗帜的时候,所有踏上东陵最后一块领土的将士们都热泪盈眶。
“将士们,咱们终于收复旧山河,完成东陵领土统一了!”
镇南王顾擎儒站在达木耳的城墙上,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东陵大军,看着从达木耳以南的方向,眼睛湿润。
举着东陵旗帜,高声说道。
“镇南王镇南王……”
“镇南王镇南王……”
下面将士亦是激动万分。
夺回东陵失土成了很多人的梦想和理想,更是有千千万万人以收复山河为己任。
不少人埋藏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为祖国统一做的贡献都不被人所知。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收复旧山河,不是一人就能做到的。
是千千万万个东陵人努力拼搏的结果。
是多少英雄儿女牺牲自我,成就了祖国的统一。
“收复旧山河!!!镇南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收复旧山河!!!镇南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收复旧山河!!!镇南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顾擎儒热泪盈眶,看着东陵的方向,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
母后,您看到了吗?孩儿做到了!孩儿完成了咱们的梦想,孩儿收复了东陵所有失土。
母后,孩儿不孝!
母后,再等等孩儿,如今失土刚刚收回,正是危机时刻,时时面临北泽反扑。
孩儿还不能回家看您,再等等阿儒,待阿儒平定南洲,一定带着妻儿回家。
顾擎儒心里默默的说着,仿佛在京都的方向,看到了莞尔浅笑的母后,看着自己满眼赞许。
“皇兄,阿儒做到了!”
顾擎儒小声的说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顾擎儒忽然对着京都的方向跪下,高声喊道。
一瞬间,所有人整整齐齐,面向东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这一刻开始,泪水洒满东陵大地。
很快,东陵镇南王顾擎儒收复旧山河的消息,从南洲城传向四国。
多少上了年纪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开心得满村奔跑呐喊。
即便是在镇上的也不停地呐喊欢呼,似乎想要将这么多年的憋屈都尽数喊出来。
那些个文人书生更是,仰天长笑的,挥笔洒墨的,激情作诗的,奋笔写书的……
有不少作画可以的画家们,看到听到东陵收复山河消息而四处洋溢着幸福开心的模样,纷纷画了下来。
更是有钱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百姓们自发的开始庆祝。
也有些城池,开心的大声呐喊着“镇南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作为一国之首都,东陵京都更是热闹非凡,从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东陵皇城里的礼花就没有停歇。
“将此好消息传出去,让东陵子民与咱们同贺!!!”
皇上高兴的大手一挥,随后宫里开始张灯结彩。
这样的喜讯很快传到宫外,从各大官员府邸,到寻常百姓家,再怎么贫穷的也开心的扯了两匹红布挂在门上。
顷刻间,喜庆充斥着整个东陵京都,慢慢的向全国蔓延。
皇上看着北泽的方向同样热泪盈眶。
“阿儒,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在没有人的地方,皇上哭得像个小孩儿。
如今,母后没了,皇妹也有了家室,宫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此番喜讯,忍不住喜极而泣时,竟也没人共享。
就在皇上一边兴奋一边感伤时,宫人传来秦王和昌平公主进宫的消息。
皇上高兴极了。
此番喜讯,自当是他们兄妹几人一起庆祝的。
是了,哪怕皇弟皇妹们各自成家,但他们都是东陵皇族,身负皇族使命,知晓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东陵完成祖国领土完整,是所有东陵人的喜讯,更是东陵皇室的盛事。
他们憋屈了那么久,那么多年,他们的父皇先祖没有做到的事儿,在他这里得到了统一。
“将秦王和翎儿带来这里,让人备酒菜,朕要与皇弟皇妹同贺。”
且不说皇上和秦王殿下,安平公主喝得烂醉如泥,依然高兴的呐喊着“阿儒好样的!!!”
“东陵完整了……”
宫外更是到处都是激情澎湃。
孩子们不懂为何大人们如此开心,但是他们懂这么热闹的场景第一次见。
这一天,哪怕是平日里素有恩怨的人,看到了都会互相道一句“恭喜恭喜,同喜同喜……”
平时见面吹胡子瞪眼,谁也不服谁的文武官员,此刻抱头痛哭,共同庆贺。
或是吟诗作赋,或是弹琴舞剑,或是仰天长笑,或是奔跑呐喊。
此番情景,足足持续了三天。
而民众对镇南王的崇拜敬仰也达到了顶峰。
世人皆知东陵有一个战神镇南王,夺回了东陵失土,收复旧山河。
完成了千千万万东陵人的梦想。
更是有不少有志之士纷纷投身报国,转向南洲。
更有不少血性之文人,弃笔从戎,投身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