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科幻小说 > 科技:打破垄断全球的霸权 > 第二千二百三十五章 黑洞进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千二百三十五章 黑洞进展

徐秀、邓姆·约翰,甚至安和堂、黄朝仁、董琦等人,都是时代浪潮下的沙砾,被潮水推挤向前或者后退。

区别只是在于有人在这个时代的重量比较重,能够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有的人只能被浪潮推得上下沉浮。

昆仑市训练基地,包括教官在内所有人的身体数据,每天都会在顾青的个人终端更新。

参训人员是更大范围的实验素材,而这些教官,则是身体已经通过了第一阶段,开始在第二、第三阶段奋斗的精英。

除此之外,也有几位和徐秀一样属于身体比较特殊的教官,被当做重点对象照顾。

在翻阅完手上的文件之后,顾青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抬头,遥望远方的雪山。

不需要望远镜和其他探测设备,他能够清楚的看到雪山上面的山峰积雪,偶尔还有极限挑战的勇士,从山峰一跃而下,在庞大的雪山上面,当做一个急速下滑的蚂蚁。

虽然很危险,但其实一点也不安全。

只不过当顾青的目光落到某些人在雪景中搂抱的时候,他还是很自觉的收回了目光。

“非礼勿视,非礼勿闻,这种特殊能力,对个人的心性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啊。”感慨之中,顾青戴上了SR2眼镜,并且开启了视野限制模式。

在新科区,他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自然也不希望自己随便一撇,就看到其他人的隐私。

只不过,或许是巧合,他刚刚戴上SR2眼镜,就看到自己的个人账户有一个特殊的小提示符号。

“黑洞实验室?有什么成果了么?”猜测之中,已经不再年轻的顾某人打开了这份通知文件。

快速阅览之后,顾青幽幽的叹了口气:“果然不能小觑天下英雄,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他们竟然这么快就有了阶段性成果。”

当初九州科技在全球发布了一个特殊的奖项——“解密奖”,在看到这个奖项里面的题目时,哪怕是那些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皇家教授、专栏大佬,都会感觉头晕目眩。

其中有两个特殊的高阶问题是【如何能够彻底开发恒星、黑洞】【机甲领域的更高阶能源技术研发路线】,这两个看似离谱,实际也的确十分离谱的问题,其实在九州科技内部早就已经有研究团队在朝着这两个方向努力。

在有了燕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麦丰和杨秋这些人才加入之后,顾青也偶尔会在实验室的参考文献里面“加料”,让研究人员们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理论。

乍一看好像有问题,很离谱,但仔细一琢磨,却有渺茫的可能性。

在这种特殊的研究领域,只要存在可能性,就有无数科研人才会前赴后继的朝着这个方向冲锋。

而这一次,也是理论物理学家麦丰、杨秋和黑洞电池实验室负责人马奇风合作,有了阶段性成果。

当顾青处理完手上的工作,通过办公室电梯直达地下实验室,又乘坐地底轨道交通,抵达黑洞实验室的郊区基地时,黑洞电池实验室的负责团队还没有得到消息。

“当初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向史瓦西黑洞中注入带电粒子,将其转变成一种宏观可观测的特殊电池,我们将其命名为黑洞电池,但是没有想到,我们想象中的特殊链接设备,竟然最终需要的材料是在月球上面!

虽然我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是这种特殊的指引,让我相信或许宇宙中的命运公式,也可以用特殊的解读方式将其记录下来。”理论物理学家麦丰,这位拥有特殊稀少姓氏的中年人,正在模拟操作台前看着面前的模拟实验画面,啧啧称奇。

而他的老朋友,理论物理学家杨秋,也同样语气感慨道:“不仅仅是月球上的材料问题,这种特殊材料需要挖掘至少一百米的深度,才能够采集到,我们此前一直在猜测既能够敏感收集、传递特殊黑洞能量,又拥有能够抗衡黑洞周围引力的特殊材料,或许现在也只有九州科技内部才能够有备份材料和文件记录。

得来全都是功夫,一丝一毫都不能差错。”

黑洞电池实验室负责人马奇风,在听到这两位物理学家的感慨之后,下意识扶了扶自己的SR2眼镜,正想要说什么,但是在看到个人终端的提示消息之后,他立马神情严肃些许,甚至下意识将眼镜推正,又整理了一下衣服领口,这才对两位物理学家说道:“顾总也时常对我们讲,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够创造科学奇迹。

空有理论,没有方向正确的密集实践,固态电池、神经传输技术恐怕都还是空中楼阁。一味的埋头苦干,不去研究正确的理论原理和方式方法,最终结果也会是在死胡同里面生闷气,浪费资源和时间。

两位先生,我们黑洞电池实验室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但是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未来科技的帷幕,正在我们面前缓缓拉开。”

在马奇风的话音落下之后,实验室的另一位博士,也感慨道:“黑洞电池技术如果在十年内成熟落地,我们的电池就可以在外太空进行充电并产生可以供给我们航天设备使用的电能,并且能量转化效率极高,是原子弹的数百倍倍。等到技术再进一步成熟,我们的太空航行技术上升到新一个台阶,蓝星地面、月球甚至是火星上面的所有电力驱动的设备,都将不用再担心能源问题。

这是一个伟大的能源时代!”

麦丰和杨秋,在听到这两位知己的感慨时,眼神也逐渐泛起了追忆的神色。

当初他们两人的概念理论文章一经发表,就吸引了不少企业、研究室的目光,只不过在这些企业、研究室深入了解了相关理论之后,却又将他们团队束之高阁,甚至就连学校也只是批一些普通项目经费,不愿意投入更多资源。

可以说,如果不是加入九州科技,他们现在可能还在为了虚无的数字、公式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