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793章 获封靖北尊隆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3章 获封靖北尊隆武

张鹿安看着抬手示意的张家玉,心里也开始有了兴趣,想知道隆武皇帝给自己画了怎么样的一个“大饼”?

张鹿安转向钱澄之示意他直接打开,钱澄之会意,缓缓地张开了“圣旨”看了一下,很快喜上眉头,想把“圣旨”重新还给张家玉,让钦使张家玉亲自宣读,但是被张家玉给笑着拒绝,钱澄之便出言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闻浮山伯于战火熔炉之境,身陷危险之地,遑论在所不惜,解救百姓无数,朕心甚慰。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为彰忠诚义士之德,特晋浮山伯张鹿安为靖北侯。

钦命所到,昭告天下。

钦此!

“卑职(在下、属下)恭贺大帅、恭喜侯爷!”

厅内的众多文武将弁顿时纷纷上前祝贺张鹿安,直接把张鹿安弄的骑虎难下了,按照这种局面,如果他再出言违逆,那就是不识好歹了。

张鹿安只得硬着头皮,躬身双手接过圣旨,口中呼道:

“臣张鹿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家玉连忙站起虚扶坐着行礼的张鹿安,口中说道:

“吾皇圣明,也算是慧眼识能,希望靖北侯暂且勉力为之,在下南回福建以后,一定想方设法为大军筹措物资。”

“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张鹿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隆武的臣子。

只是这个消息被很快传到了绍兴一带,使得浙东残明大臣如张国维、朱大典等人是异常紧张,本以为能够靠着张鹿鸣的关系,可以非常顺利地将张鹿安引为外援,没有想到却还是被隆武皇帝抢了个先。

不甘心风头被抢的鲁王朱以海,在张国维、朱大典、方国安、王之仁、张名振、张煌言等众多文臣武将的拥护下,于弘光元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在绍兴宣布正式即监国位。

为了拉拢武官,朱以海封大将方国安为镇夷侯、王之仁为武宁侯,并派遣暂时依附于鲁监国的荆本彻为使者,来到了崇明与张鹿安联络。

张鹿安这边刚刚送走张家玉一行人,就听到了荆本彻来访的消息,顿时令张鹿安头大如斗。

随同荆本彻来访的还有张鹿鸣。

再次相见的亲兄弟俩,都有着劫后余生的感觉,千言万语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哪怕是荆本彻多次向张鹿鸣示意,张鹿鸣还是始终没有说话,荆本彻实在憋不住了,主动开口说道:

“请浮山伯接旨!”

张鹿安没有给予回应,荆本彻的脸色显得非常难看,张鹿鸣不好让荆本彻太过于难作,才主动说道:

“老弟,鲁王已经监国,有旨意给你。”

“哥,鹿安之前受伤,身体实在是不便……”

荆本彻听到此处,以为张鹿安只是因为不能下跪才无法接收令旨,便装模作样的说道:

“无妨,当此世道混乱之际,一切礼数从简,本钦差就直接念吧……钦封浮山伯张鹿安为文登侯,钦此!”

张鹿安听到“文登侯”三字后,那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说白了“文登侯”比“靖北侯”差远了。这个鲁监国哪怕是画饼,都显得太保守了。

张鹿安于是板着脸当着众多文武官员的面说道:

“各位,本爵还以为鲁王是有什么话要说,原来竟然是僭越封侯,试问普天之下,哪里有臣来封臣的道理?我等既然已经采用隆武年号,使用隆武旗帜,自当前后一致,怎么能三心二意?”

张鹿安的话把荆本彻给震惊了,张鹿安却不愿意再理会,命令应廷吉负责招待荆本彻,带着张鹿鸣来到了在崇明的临时住处,已经穿戴白绫白衣为马应魁守孝的张鹿贞,也是与张鹿安一起劝说着张鹿鸣留下来,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一点,张鹿鸣有人质在鲁监国的手上。

“鹿贞、鹿安,不必说了,我的两个儿子梦胜和梦喜还在绍兴,为兄别无选择……”

“哥,鹿安给你添麻烦了……”

“鹿安,你是对的,其实为兄也是反对鲁王称尊的,但是我更反对唐王称尊,因为他使整个朝纲完全陷入了绝对的混乱当中。”

“是啊,按照继位顺序来说,最应该继承帝位的应该是桂王,只是隆武皇帝已经继位,直接声称‘此永明之天下也。永明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要知道永明王朱由榔乃是桂王第四子,由此可见隆武皇帝最起码还算是一个可扶之君,他的这种说法也算是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

值此神州陆沉、天下板荡之际,鲁王在明知道隆武皇帝已经继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分裂的行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哎,那也是浙东诸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将鲁王高高抬起而已,他们哪里会想那么多?”

“哥,你在浙东待的时间长,你说鲁王此人到底如何?”

“鲁王待人平易近人,看上去却是一个贤明之君,但是他对谁都是亲切如一,完全无太多人君之威。

绍兴政权完全是靠着两大军事势力,方国安和王之仁两部维持,但是两部争相害民、扰民,老百姓不堪其扰。

方国安甚至直接自己截留绍兴、金华和宁波三郡的钱粮,跟军阀无异。鲁王压根就无法解决这个痼疾。”

“浙东防务如何?”

“方国安在浙江搜罗了各地人马,汇聚了十三万人,全部部署在钱塘江南岸,与北岸的清军隔江对峙,也就是清军主力不在,否则的话,真的不知道钱塘江防线能不能守得住。”

“哥,你这次回去后,一定要想办法把家眷给带出来,沈伯父那边不会没有船只的,我个人感觉他应该还是支持鲁监国的吧?”

“是的,岳父大人是真心热爱这个大明,他的想法就是驱逐建奴,复我中华。”

张鹿安为了自己的亲哥,不敢得罪鲁王,就派人代为书写了一份告罪文书,书中以大明忠臣自居,表达了自己忠于大明的初衷不会变,但是因为前不久刚刚尊崇隆武皇帝,突然之间又要变化,恐怕会引起军民混乱,希望鲁王能够予以体谅。

张鹿安让张鹿鸣将信件带给朱以海,只是张鹿安的这种两面不得罪的做法,被浙东一带的大儒如黄宗羲、谢三宾等人所诟病,认为张鹿安属于典型的“骑墙派”,人品实在为人所不齿。

而负责执行任务的荆本彻和张鹿鸣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均是被撤职闲住,张鹿鸣乐得清闲,但是害怕失去权利的荆本彻可就不乐意了,他带着自己的儿子荆元湘以及其他部下三千人,乘坐海船一百艘,希望能够夺下舟山作为根据地,保住手中的武装力量。

只是隆武皇帝对于鲁监国的不敬感到愤怒,特地命令黄斌卿带领部分人马再度返回舟山,正好与从宁波而来的荆本彻父子不期而遇。

与荆本彻不同,黄斌卿被隆武皇帝朱聿健任命为肃虏伯,他是坚定的“拥唐派”,对于想要来夺权的荆本彻,黄斌卿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却提前部署了围剿准备。

等到荆本彻父子来到舟山以后,由于所部人马军纪坏到了极点,导致大失民心,舟山当地的老百姓对荆本彻所部非常不满。

黄斌卿利用这个机会,散布荆本彻将要再次抢掠百姓的传闻,使得荆本彻引起了群愤,黄斌卿趁机率领所部人马,将荆本彻和荆元湘父子给驱赶到了更为偏远的马鞍群岛一带,从而牢牢占据了舟山一带。

为了防止张鹿安所部投靠鲁监国,黄斌卿还按照隆武皇帝的命令,派人给崇明又送来了半船的火药。

有了黄斌卿送来的火药,再加上之前从张家玉和郑彩那边“薅来的”火药和铳弹,张鹿安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发动一次反攻作战,尽可能击败清军一部,解救被围困的明军和几乎陷入绝境的江阴军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