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继位称英豪,雄心壮志吞云霄。
亲政期间魏势强,文治武功显赫耀。
无奈权臣势难挡,废为齐王归故巢。
一生功过任评说,留得后世名声好。
曹芳实际上并不是魏明帝曹叡的儿子,他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操的玄孙。公元232年出生于任城国任城县,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魏明帝曹叡的亲生儿子全部夭折,于是就将曹芳和秦王曹询一起被收为养子,养在皇宫里面。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芳正式登基,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公元244年,曹芳在曹爽的建议下率兵伐蜀,但是最后无功而返。随后在247年,曹爽又听人言将郭太后软禁于永宁宫,这就为自己树立了法统上的敌人,导致后面自己的政治上的失败,郭太后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于曹芳被废也是。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曹芳离开洛阳前去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祭扫。当时的曹爽兄弟等全部随行。司马懿趁机上奏郭太后,请求废除曹爽兄弟,郭太后怎么会不同意呢,这时候正被人家囚禁在永宁宫,哪儿也去不了,现在有人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且有不同意的道理,于是就立刻准奏了,司马懿拿到了尚方宝剑一样的东西,立刻率兵屯住司马门控制住了京城,之所以前面就说曹爽是个草包和司马懿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他自己就和皇帝在一起,自己的祖上最擅长的狭天子以令诸侯,他是一点都不会,皇帝和自己在一起,司马懿这无异于谋反,他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占据制高点,可惜他不仅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而是很快就屈服了,自请免去职务,想获得求全,司马懿是和等人,如果当时曹爽坚持,那么鹿死谁手也为可知,曹爽自己求败,那司马懿且有不同意,当时就用缓兵之计同意了和解,但是很快就斩草除根将曹爽三族给灭掉了,历史称这件事为高平陵事件。
高平陵事件两年后,司马懿去世,随后由他的儿子司马师继续掌握政权。
公元254年二月,曹芳和一帮大臣图谋废掉司马师,但是被司马师提前知道,最后将参与的大臣全部诛杀。
随后在254年10月17日,司马师联合大臣上奏郭太后,说是曹芳沉迷女色,不理朝政,不适合当皇帝,最后被废为齐王。
后来在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将曹芳封为邵陵县公。然后又过了9年,在公元274年,曹芳生病去世,死的时候43岁。
曹芳和曹叡比确实很差,没有明白谁是自己的真正的敌人,而且信任的人又是个极其脓包之人,而且不管怎么说,同意郭太后软禁,这也是一大问题。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年龄太小了,8岁登基。在现在看都还是一个孩子了,而且潜意识里面就相信自己家的人,都是姓曹的嘛,却没想到有时候坑害自己的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曹芳死后,具体安葬在哪里,并没有明确记载,也不得而知,不过可以想象,他死的时候已经是西晋的天下了,皇帝陵肯定是没他的位置的。估计也就是一个小公爵的身份,随便找个地方安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