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中国皇帝独白 > 第50章 晋明帝司马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帝生平多苦辛,英豪亦曾泪沾襟。

幼年聪慧齐日月,长大忠勇震乾坤。

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身经百战功盖世,永载史册耀古今。

晋明帝司马绍仅仅活了二十七岁,但是他却对安定国家大局和巩固皇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他于公元299年出生于琅琊国开阳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 临沂市。

前文提到他的父亲司马睿,刚开始依靠王导和王敦得以在江南立足,但是最后却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作为有想法的皇帝,肯定不愿意将皇权与人分享的,那些傻子皇帝例外,绝大部分的皇帝都不愿意将皇权分享给别人。因为这东西毒性太大,你分享一点他就有可能要的更多,到最后可能要你的命。

司马睿不是傻子,所以他就想重新控制皇权,但是最终却败给了王敦,王导表面上是支持司马睿,实际上为了家族的利益,私自却是支持王敦,最终司马睿夺回皇权失败。郁闷而死。

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十一日,阳历323年,晋明帝司马绍正式继位。

晋明帝司马绍继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父亲面临的问题,皇权与人共享,甚至于到他的时候已经不是共享,而是一边倒的在王敦手里面,王敦呢在武昌遥控指挥。但是这就像前面讲过的,皇权这就是个毒药,皇帝失去了他不能活,他在这个毒药里面浸泡太久,到干净的环境适应不了。大臣吃了后看到了甜头,看不到毒性,于是就想拼命的多吃,王敦现在就是这样,他第一次攻入建邺的时候,看到司马绍就觉得这小伙子将来是自己的一个麻烦,就想解决掉,当时的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包括他的本族兄弟王导。于是他只能放弃。

到司马绍继位后,他遥控的不过瘾了,就又想来到建邺,但是作为大将镇守武昌,他也不能平白无故的来到建邺,这就想现在很多老板一样,你要定很多规矩,你得自己要遵守。至少表明你要遵守遵守。但是他可以让别人私自修改法律和规定。所以他就派人让司马绍给他下个命令,让他回建邺。

司马绍也就照办了,但是这时候有个武卫将军叫王允之的,在一次和王敦的聚会上面,王敦可能是喝多了,所以最后说出了自己回建邺的目的。他就回京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荆州刺史王舒,王舒就和王导商议。这是造反灭九族的大罪,作为都是王家人,王导始终不认为王家适合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面。毕竟王家是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其它世家大族,要让他们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司马家有几代积累下的基础,至少是可以作为世家大族平衡的桥梁,废掉司马家容易,关键其它那个大族能够坐上这个位置才是关键。至少目前除了司马家其它任何一个世家大族都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王导接到王舒的信息后,这次是坚定的站在了司马绍的这一边,他和王舒一起去见了司马绍。司马绍知道情况后,就停止让王敦进京,同时积极的在建邺附近布防。最终在登基的同年七月份,成功击败了王敦派过来进攻建康的军队。从这点看司马绍要比他父亲强很多的,里面固然有他王导他们的帮助,那么他对军事的重视,对建邺进行积极布防是有很大的效果的。所以到处都是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维护政权却不是靠枪杆子能长久的维护的,后面的十六国的故事也将会证明这一点。

最终王敦的叛乱被平息,王敦也是在被平息之前就病逝了。但是趁着这个平乱的机会,司马绍迅速的将军权给控制到自己的手里面,整个长江流域的防线全部换上了自己的人。

做领导人估计是真的太累了,耗尽自己的心思,到最后命却不长,323年继位,325年司马绍就感觉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正式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同时让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护军将军庾亮,丹阳尹温峤等人接受遗诏辅佐太子。闰八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325年,阳历10月18日,司马绍病死于东堂。

焦虑容易让人短命,王敦造反的这段时间相信司马绍一定也是心力交瘁的。耗尽了自己的精气神。

在曹魏富贵乡公曹髦的篇章里面,就提到司马绍和王导以及温峤的一段着名的对话,就是讲司马昭杀死曹髦的事情,当时司马绍问王导和温峤,王导就给司马绍讲了杀君的这段故事。结果司马绍听完后就掩面伏在床上说如果你说的是事实的话,那么晋朝的天下又怎么会长久呢?

司马绍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衍就正式继位,是为晋成帝,随后晋成帝就将司马绍安葬在武平陵,武平陵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江宁县的鸡笼山。

那么司马绍认为的晋朝不会长久,看看他的儿子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且接着看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