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历了将近半个月的谈判后,齐国上下做出了选择。

拟定于三月二十八日,开城献降。

三月十六,离战争结束还有十二天。

昌邑城内的齐国使者带来一个消息。

齐王曹操忧疾病薨!

听到这个消息后,高诚显得很是有些不自然。

三国时代,被大多数人恭怀的永远是刘备。演义中予其设定的贩鞋织履的背景,引起百姓心中的普遍共鸣。而后续乱世颠沛流离中的坚持不懈、对百姓的仁厚、为兄弟义气举国伐吴,都树立了道德标杆。

反倒是曹操,在英雄和枭雄之间,让人难以酌定。

他在军事、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才华,都堪称是这个时代独一档的存在。

但同样他也有屠徐州的史学黑料。

他是一位让人很难理解的人物。

即便是现在的自己,也未必能理解历史中的曹操。然而,这并不影响自己对曹操的敬佩!

人都说刘备是历史中三国起家最艰难的,可曹操又好到了哪里去?

刘备是汉室贵胄的同时,还是涿郡豪强,是卢植的学生,是公孙瓒的师弟。

刘备被世家豪族瞧不起,是因为门户不高。

但曹操被人瞧不起,是因为他是宦官之后。

经历过党锢之祸的东汉士族,对于宦官之后的偏见,远比对寒门的偏见来的更加猛烈。

现在,自己抢了曹操的风头,成为了中国北方的统治者。

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比他强吗?

不见得!

时也命也!

早已经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历史,并没有一如既往的眷顾着曹操。

也许,真的是因为自己抢了司马家族的天命吧!

玄学之论,谁又能说的清楚呢,毕竟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种玄之又玄的现象。

只是,不得不再度感慨,曹操的选择永远都没有错。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清楚如何才能更好的保全家族,更好的为家族争取最大的利益。

他这一死百了,自己可就头大了。

依照惯例,曹操投降后,自己封他个侯爵,然后终身监禁,完全不会引起非议以及齐国故臣的意见。

没办法,前面吴国归顺的最早,能保留吴王的爵位。

其后又有赵国归顺,得到了汝南县公的爵位。

而作为顽抗分子的齐王,给个侯爵,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可现在好了,离正式纳降只剩下十来天的时间,他曹操刚好病死。

时间太过于巧合了。

而自己就需要多付出些筹码,来弥补这个巧合。

.....

三月二十五日。

姜叙率两军入城,先行解除了齐国各部部曲的武装。

城中六万余齐军将士在去甲缴械后,依次出城进入战俘营。

周国将士正式接管昌邑城防。

二十八日。

昌邑城门大开。

齐国文武众臣,在齐王世子曹昂的带领下,出城归降。

高诚亲率诸将受降,入城布告安民。

随后,封齐王世子曹昂为昌邑县公,其弟曹丕为太子洗马。

荀彧、陈群等颍川人士,皆迁爵诏归乡里,等待朝廷后用。

夏侯惇、曹真等齐国宗亲,皆迁居长安。

郡县守宰、僚属,暂时留用,以待后察。

处置完齐国君臣,高诚正式下诏布告天下,安兆民之心。

战争结束了!

在经历了前期三年的疲敌战略后,齐国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内,就被猛虎出笼的周国大军,横扫进了历史之中。

中原的恢复工作也要开始了!

数量近十万的齐军降卒,被集中了起来,划定民屯,抢种栗种,以图收获更多的粮食。

国朝新组建的六个军,除去被彻底击溃的暂二十六军,以及被补充至第十军的暂二十七军外,剩余四个军除去补充主力损失外,整编成为了两个军,分别驻防于昌邑和彭城。

征召的民兵军以及民夫,多数遣散归乡。

同时,被打包到荆州、扬州吃救济粮的中原百姓,也一批批的开始召回。

只不过,能够回来的真不多。

荆州和扬州都收拢了不少流民,以充实人口较少的郡县。

包括淮州,也吸纳了十几万口。

对于这种情况,豫州布政使射坚、兖州布政使顾雍都呈表上书,希望能够强制召回灾民归乡。

但高诚表示做不到。

人家荆州、扬州帮了那么大的忙,让他们吃个几年的灾民红利,是很正常的事。

现在让人家把吃到嘴里的利益吐出来,对国朝日后平稳接收南方,有弊无利。

况且,还有场大戏要演呢,演员要是临场不配合,那岂不是要闹笑话了。

至于中原的恢复,慢慢的靠时间来磨吧。

六月,中原的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

去岁大旱的影响,也随着田地中长势良好的庄稼,渐渐开始平息。

而北方幽州涿郡,在坚持了足足几个月后,终于被张济攻破。

叛乱的贼首以及重要的几个家族被夷灭,还牵连出十几户幽冀大家,流放西海。而俘虏的乱兵,则是悉数拉到了豫兖二州,填补两州郡县的空白。

这件事,又使得射坚、顾雍二人上书吐槽了几回。

然后痛痛快快的接收了!

没办法,初步完成人口普查的两人,拿着新的籍册,又看看旧年籍册,只剩下一个想法。

搞人!

诺大的豫州,居然只剩下二十三万户,不到百万人。

尤其是其中十余万户,都集中在汝水、颖水东南。

也就是说,大战爆发前,齐国掌控的豫州地界,现在只剩下十三万户,不足五十五万口。

至于兖州更惨。

上下加在一起只剩下十六万户,其中还有近六万户集中在昌邑附近。

平均下来,一个郡还达不到两万户。

九月!

随着秋收的开始,大旱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彻底消失。

百姓稳了下心来。

高诚也移驾洛阳,等待秋收完成后,再回归长安。

因为后面还有编军、更田等等一系列国朝基础国策要铺展下去。

......

明武十九年年初。

高诚回到长安不久后,中枢府就正式任命糜竺为徐州布政使,总揽一州政务。

兖州、豫州的编军、更田几无阻拦,稍微有点实力的汝颖士族,现在根本不敢蹦跶。只要不抄家灭族,要啥给啥。

唯独徐州和青州。

而徐州豪强在糜竺的一番劝谏下,放弃了私兵部曲、佃户以及吞并的大量更田。

换来的自然是政治与科举上优待。

反倒是青州,有些愈演愈烈的苗头。

不过,针对于此,高诚并没有放在心上。

中原现在有徐荣坐镇,帐下十余万刚刚经历了灭齐之战的骁锐,足以镇压青州可能发生的暴乱。

然而,当时间来到三月份的时候。

青州的锅子炸了!

青州豪强不满国朝更田政策,以黄巾之名,再度拉开了一场农民起义。

高诚收到消息时,人都气傻了!

自己想到了青州豪强可能会发生暴乱,可万万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打着黄巾的旗号。

疯了吧!

张角的坟头草都长几茬了,闹呢!

没几天,黄巾洗白党张燕等人就上书请罪。

连带着汉中王张鲁,也匆忙上书,跟太平道彻底划清界限。

张燕自己不在乎,但张鲁的态度却不能不在乎。

高诚安抚了一番张鲁,表示道教至今分了很多派系,五斗米作为一心为民为国的向善之道,理当扛起国朝宗教管理的大旗。

张鲁也随即表示,自己年岁已长,又居国朝王号,不宜为道教之统。

高诚:爱卿诸子皆乃得道之士,可择一人领道统。

张鲁又推辞了两番,最终敲定其四子张盛,出任天师,总揽国朝道教诸务,不授职衔。

推脱了十余年的宗教管理,正式提上日程。

消息一出,天下大震!

有反对者,也有支持者。

反对者不算太多,毕竟自秦汉以来,道教就拿捏住了中国权贵延年益寿、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精神命脉。

只不过由于前有太平道造反,现在又有黄巾余孽复起,才引来些许反对者。

支持者就多了....

道教统一的好处太大了!

同样,对于高诚这位统治者而言,道教统一也是利大于弊。

最起码,历史上贼难解决的宗教叛乱,可以从性质上作出反击。

将其定义为邪教,自然就能吓的大多数百姓不敢接触。

随着道教统一协会的正式建立,中原军区的大军也进入青州地界。

得到主力支援的青州守备军,立马有了出城作战的胆气,配合沿大河东进的大军,逐一清剿各地黄巾乱党。

而上书没得到回应,亲自跑到长安请罪的张燕,在一番转折后也成为正一教的长老,道教协会的副会长。

至此,张盛这位道教天师顺利收编了活跃在河北、中原的太平道。

剩下的只有雄踞南方的灵宝道的葛玄一系了。

当然,那些小门小派也不能忽视。

他们的影响范围虽然不是非常广泛,但像甘始、郤俭等道教大拿,名气还是非常大的。

作为晚辈的张盛,自然也要争取这些大咖的支持。

六月。

青州黄巾之乱平定。

而后,长安官方对于此次暴动定义为豪强叛乱,布告天下。

紧接着,道教协会也作出声明。

时任协会副会长的张燕,亲赴青州查验,并无太平道教众参与此次豪强叛乱。当地豪强假借太平道之名,蛊惑百姓,煽动暴乱,实乃罪大恶极。同时,告天下道教教众,当以教化百姓,引其为善,不得心生邪念,以伤道统之名。

张燕的确去了青州,但是杀了不少人。

青州叛乱,既然敢打着太平道的名头,自然有其教众参与其中。

作为太平道曾经的渠帅,如今的掌门人,张燕自然有清理门户之责。

杀光了那些有辱门风的败类,自然也就没有教众参与叛乱了。

在道家协会发布此次声明后,立马执行了新的政策。

凡加入道教协会的门派,都需要进行登记造册。

身在颍川的郤俭也不得不走出山门,往长安跑了一趟。

谁都看得出来,得到了大周支持的正一教,正在登上天下第一道统的宝座。

身在中原的自己和弟子们,根本无力反抗。

不加入就可能被列为邪教,然后国朝就会出手。加入了,也得登记造册,省的出了啥事找不着正主。

一时间,南方不少的小门小派也都纷涌抵达长安。

唯独灵宝派,张盛派去的正一派长老始终没有与对方谈拢。

谈不拢的原因倒也不是因为灵宝派想要螳臂当车,灵宝派自上而下都没有产生抵抗的心理,反倒是希望加入道教协会,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道术上的交流。

主要原因反倒是在葛玄身上。

因为葛大爷不知道跑哪座山头上修仙呢!

属实找不着!

没有师命相授,郑隐也不敢私自决定。

迫于无奈,谈判的事就给拖了下来。

至于啥时候能谈成,就得看灵宝道的弟子们啥时候能找到葛大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