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二一七章 相同时间不同方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二一七章 相同时间不同方向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一七章

相同时间不同方向

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在京城任职两年零一个月的蔡锷终于被袁世凯批准回云南,继续担任云南将军,负责西南地区以及边界的安全稳定工作。蔡锷原本已经在赵天一的安排下,于十一月十一日晚上秘密离开京城,到达了天津码头;就在他即将要登上南下的客轮离开天津时,在码头突然接到赵天一“时局有重大变化,马上返回京城”的电报。不明就里的蔡锷没有敢冒然返回京城,但也没有继续登船南下,而是在天津等到第二天天亮。十一月十二日,在天津的蔡锷等来了一个让他吃惊的消息----赵天一在京城遭到暗杀!

开始时蔡锷以为是袁世凯安排人干的,也想马上就离开北方南下。随后知道是革命党人干的,就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在天津等待。没想到赵天一第二份电报在十二日下午也秘密送达蔡锷的手里,让自认为在天津隐藏的很好的蔡锷吓了一大跳;但是当他看完赵天一的电报以后,更是从座位上惊跳了起来,什么!袁世凯放弃称帝?这怎么可能?不过当他看到报纸上的一些报道以后,终于开始相信起来,于是就赶紧动身返回北京。既然老袁不称帝了,他就没有必要再回云南起兵反对了,国家还是平和的好。

回到京城的蔡锷,第一时间去见赵天一,向他了解事情变故的来龙去脉。最后,他准备亲自去见袁世凯,向总统说明只要不称帝,他蔡锷绝对会像以前一样对国家忠诚对『政府』忠诚。而且接下来他会找人组织成立一个“军事研究会”,深入研究各种军事学术问题,为国家的军事强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一点,他是从赵天一身上学习的。按照蔡锷的话来说,赵天一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出中国最强大的军队,作为日本士官学校前三名毕业的他,也不能再藏着掖着了。

可惜袁世凯这几天忙得很,赵天一遇刺这件事让他很不舒服,对全国的革命党人要求全部清除,当天第一道申令就是:捕杀『乱』党。历史上他当上皇帝以后也曾下过一道同样内容的命令,不过这一次的立场和出发点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国人对他这样做的议论和风『潮』也是大大的不同。十三日,在美国的黄兴石陶钧、在上海的谭延闿张孝准、在南洋的李烈钧柏文蔚岑春煊等国民党(革命党)人士均发表了对赵天一遇刺事件的反对电报或文章,批评革命党中孙大炮一伙人“违背革命初衷”的刺杀行为。

而在日本和孙大炮一伙的胡汉民、廖仲恺、于右任等人,也对这次的暗杀行为表示遗憾,认为这次选择的对象存在问题。在香港跟随在孙大炮身边的汪精卫等人也有些不理解大炮的做法,他们认为像赵天一这样既有实力,又有国人支持的『政府』官员,是革命党最需要的,应该争取而不是暗杀。而一些中间派的文人像陈独秀、谷钟秀、章士钊也纷纷发表文章,指责革命党人连“好同恶异”都做不到,一时间民风对革命党极为不利。袁世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命令各地严抓革命党人,一个不放过。

这个时候蔡锷去见袁世凯肯定见不到,只到十一月十五日,袁世凯才有空接见了一下蔡锷。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在赵天一劝说之下决定回云南,稳定地方;而不是之前那样,想着留在北京搞军事研究。赵天一认为,像蔡锷这样的人,留在地方统领军队要比在研究机构作用大的多;他同蒋百里等人不同。

就这样,蔡锷在赵天一支持下,征得袁世凯同意之后返回云南。蔡锷答应袁世凯,回去之后,会对在云南以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党人活动进行限制,并着手对云南军队和地方建设进行调整,以适应赵天一参谋总部以及编练部的各种要求。在见识了赵天一部队的力量之后,全国各地的军队都表示,愿意按照参谋总部所编写的《练兵大纲》进行部队训练,蔡锷自然也不例外。

奉天将军的人选上,在赵天一提议,段祺瑞、王士珍等人的附议之下,袁世凯任命『政府』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为奉天督军,杨永泰仍然为奉天省的民政长。同样,为平衡东北地区的力量,消弱张作霖在奉天的影响,赵天一也同时提议由张作霖的拜兄、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担任吉林省的督军,同样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于是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比历史上提前半年多,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盛武将军,冯德麟为黑龙江将军;后者虽然有些不大满意,但在儿子的一份电报劝说下,最后还是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

袁世凯不同意也不行,这个时候奉天保安会参议总长袁金铠等人在杨永泰的安排下,已经草拟了《奉天保安会章程》,并且唆使省议会正副议长等人倡立自治期成会,大造舆论,宣传“奉人治奉”的口号,明白无误地反对中央派外省人治奉。袁世凯无奈,只得在奉省选人;在当时情况下,只有杨永泰、张作霖和冯德麟三人可以考虑,最后在赵天一等人的提名下,杨永泰不变,其它两人进行了调整安排。在冯德麟的安排上,袁世凯本来想让他担任奉天巡按使,最后在赵天一劝说之下,让冯去了黑龙江;如果让两人还在一起,说不定哪一天会出『乱』子。

在给张作霖和冯德麟两人私下里的信中间,赵天一很明确第向二人提出想要得到自己的军火帮助,就必须对他们军队中排以上军官进行培训教育,而且士兵也也要进行优劣淘汰。张作霖不做考虑就同意了,而冯德麟自从看了儿子的电报,心里面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是二话不说的答应了。其实张作霖也有一个原因和冯德麟差不多,那就是自己的大儿子张学良也在济南的飞行学校学习,写信提醒父亲要紧紧跟随赵天一的步伐。

十一月二十六日,正在准备前往外交部和陆总长见面,商谈有关和外蒙谈判的最后相关事宜的赵天一,在自己参谋总部的门口被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拦住了,不过这一次可不只有朱尔典一人,俄国新任驻华公使库朋斯齐也一起来了(前驻华公使廓索维慈一战爆发后回国了,由这个库朋斯齐接任)。

英国人来的目的很明确,欧洲战场进行到了一五年年底,形势对协约国很不利。虽然在西线战场,随着中国人(赵天一)提供的新型飞机加入,德国空军疯狂的胜利被遏制了,但也只能仅限于此,在法德边界地区,英法军队怎么也冲不破德国军队的防线,双方还是处于胶着状态。这倒还好,可是在东线,俄国人就败的一塌糊涂;自从在一四年战争爆发后,俄国军队在伦南坎普夫将军指挥的第一集团军和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的第二集团军向东普鲁士发起一场进攻失败之后,俄国人就没有能力再发动第二次战役,一直被德国军队压着打。

要不是德国人将注意力放在西线对付英法军队,沙皇俄国靠皇后(尼古拉二世实际上把管理国家和指挥作战的权力交给了受拉斯普廷神父所控制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大臣们都跑去向她报告事态的发展情况。这种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一个德国女人的皇后手中的实际局面使本就战斗力低下的沙皇军队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管理下的军队早就败了。但是随着中国远征军出现在战场,德国人坐不住了,他们很是担心中国人在帮助英法击败土耳其以后,会越过黑海出现在德国和同盟国侧翼,帮助已经不行的俄国人夹击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的军队,这不是德国人想要看到的。

于是他们紧急抽调军队到东线支援,希望能够快速的将俄国打趴下,抽出全部力量对付西面的英法。几次战役下来,俄国很快就丢失了波兰等控制区,俄国人又不得不将往远东地区抽调的部队再次回调,同时向英法提出要求,希望他们加大在西线的攻击,牵制更多的德军。当然,这一次俄国人也希望中国远征军能够出力,加大在土耳其的攻击,吸引和牵制在外高加索地区和他们作战的土军。英国人还有一个希望,就是要求赵天一向他们提供h-1轰炸机。

随着奉天事件中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日军以后,赵天一开始向英法美俄等国出售自己的战斗机,但轰炸机却不在此列。美国没有参与战争,所以只购买了少量几架回去研究,而英法就购买了上百架的战斗机回去参战,以阻止德国人的“福克灾难”。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到了,但面对德国军队稳固的战壕工事,他们就没有办法。坦克英国人直到明年的九月才能拿出来参战,所以他们很希望能够拥有投掷“巨人的爪痕”那样*的飞机。于是,朱尔典就来了。

听完朱尔典和库朋斯齐的表述,赵天一和坐在上首的段祺瑞互看了一眼之后都没有说什么。自从段祺瑞回来复职以后,有关远征军的事情赵天一都会找他一起参加;毕竟远征军挂的是“中国远征军”名号,不是他赵天一的私人部队。而对这第一支代表国家和『政府』出去外面作战的子弟兵,段祺瑞关心的程度不会比赵天一低,何况他还有陆军总长这个名正言顺的头衔。

“两位总长,现在战争已经进入重要时刻,我相信我们协约国最后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中国军队的参战也能为中国『政府』战后的谈判增加砝码。我国『政府』不是已经同意就海关管辖权问题和贵国『政府』进行谈判了吗!段总长、赵将军,后面战争结束后相信你们二位也能想象到一些厉害关系上的谈判,我们大英帝国一定能帮上忙,俄国『政府』也一定一样”。

看两位总长不说话,朱尔典赶忙又抛出一堆诱饵,旁边的库朋斯齐也赶紧点头说是。

赵天一并不是不想回答朱尔典的话,而是再想如何让这个家伙再吐一点东西来;所以在听完朱尔典后面的话后就微笑着接口到:“公使先生多虑了,我们从来不会怀疑这场战争我们的顺利。只是中国的国力如何你们都很清楚,能够派出如此多的军队和先进装备到外国参战,已经是我们国力的极限了。在外面的部队,各种资源消耗都很大,我们也不敢随意再去扩大战争范围,这个,两位公使都知道的”。

听完赵天一的话,朱尔典那个不舒服,别提多难受了。“什么国力限制,不能再扩大战争,你们在东北的军队不是都把日本在奉天等南满铁路南端的护路军都吓的不敢出来吗?而且在朝鲜边界也是集结了不少部队,国力不够你们还这么做”?不过他还是微笑着对赵天一说到:“赵将军,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作战期间的物资消耗一律由我方提供。虽然钢铁矿产资源我们无法提供,但粮食和弹『药』补给还是可以保证的;只要贵军在波斯湾扩大行动,我马上要求国内加大对远征军的弹『药』补给。我想俄国朋友也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库朋斯齐也苦着脸在一边点头,提供物资补给方面,俄国人可赶不上英法,他们也需要大量粮食和弹『药』补给,但他不敢在这里说。

看到英国人很识趣,赵天一随即又把话题扯到另外一个方向;他看上了波斯湾周围的土地,准备这次拿出来和英国人谈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