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六十三章 六分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新宇已经离开了阿奴律陀城,回到了新加坡。

离开阿奴律陀城之前,王新宇曾经劝告永历说不能把南洋明军全部撤到勃固城以南,必须要支持孟人,保持对缅人的压力,只有不让缅人有发展的余地,这样才有机会讨回太子和皇后。但永历不听劝告,坚决要求南洋明军全部撤到勃固城以南,并让王新宇减少对孟人的支持,试图以退让来让莽白放回太子和皇后。

李定国也劝告说:“臣担心的是,莽白肯定是要毁约!他肯定不甘心每年赔偿我们那么多银子的!我们必须保持对缅人的压力,才能让莽白听话。”

永历回了句:“难道太子和皇后在你们眼里还比不上那点银子?”

“臣罪该万死!”李定国不敢再说什么,只好退了下去。

所幸的是,王新宇支持的孟人却不是永历能管到的,他们有自己的首领。为了避免孟人明军受到永历的制约,王新宇把孟人明军都暂时编入到孟人自己的勃固王国。

虽然勃固王国已经被缅人灭亡了一百多年了,但勃固王的后人却一直在抵抗,一有机会就反抗缅人。真实历史上,直到一七五七年,勃固王的后人被缅人斩草除根,勃固王朝才真正宣告灭亡,孟族人完全沦为亡国奴。

王新宇重新找到了勃固王的后人,把自己训练出的孟人军队交给他手中,这支五万人的军队暂时挂着勃固王国的名义,等日后再恢复明军身份。

有孟人的军队和自己的海军在拱卫阿奴律陀城的安全,王新宇根本不用担心永历会有什么危险。阿奴律陀城本身就是孤悬于伊洛瓦底江口的一座小岛上,缅军水师已经全灭,根本无力袭击这座岛,清军就更不可能过来了。

当一艘外形修长优美的船来到阿奴律陀城接走王新宇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已经安排妥当,王新宇也得回一趟厦门去处理一些事情。

这是一艘漂亮的船,高高的桅杆上,洁白的船帆吃饱了风,巨大的动力通过桅杆传递到流线型的船身。低干舷,使船的稳性极好,同时较低的重心,便于桅杆高度做到船身长度的四分之三,这样就能增大帆的面积。

这艘船就是不久前安装了桅杆,正在进行海试的飞剪船。

王新宇要亲自参加海试,所以这艘船就来到了缅甸。

跟着王新宇一起去新加坡的,还有李定国的儿媳和孙子,也就是王新宇的大姨子和外甥。

八莫已经安全了,郑大小姐原本可以不用回去的,但李定国考虑到儿媳很久没有见到娘家人了,于是让她回一趟娘家去瞧瞧。

小外甥上了船之后,对船上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像一只欢快的麻雀一样来回跑动,从最上层的舵楼到最下层的底舱都跑遍了。

采用中西合璧式船帆的飞剪船,又不同于西式软帆船,西式软帆船虽然帆面大,航速快,但因为船帆复杂,需要水手的数量要很多。

而这艘飞剪船的船帆,不像软帆船那要是一块块帆用绳索吊起来,而是整块的整体,就不需要大量的人手去操作,中西合璧式船帆又不像硬帆那要有大量的木头骨架,是用粗麻绳缝合,有三根木骨架,再用绳索加固,船帆上面也没有涂桐油,帆的重量比较轻,面积可以做得更大,承受风的能力更强。

这艘船只需要三十名水手就能操纵船帆。成块的方形船帆可以自由转动,和风向成一定的夹角,这样利用率比软帆要高得多,而且这艘船又和西式软帆船一样,也有支索帆、翼帆等三角帆,增加了对风的利用率。

船上设有五个隔舱,如果其中一个进水,船只仍能继续航行;如果两个隔舱进水,这艘船还能排水自救。但是隔舱结构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下层甲板无法设置炮位,这样就使得这艘船无法装载更多的火炮。

从防御性来说,细长的船体结构,也使得这艘船在交战中容易被击穿;此外,中西结合式的主帆一旦碰到链弹,一发链弹就能让整面的主帆完全损毁。

尽管飞剪船不适合当战舰,但这种船的定位就是一种快速商船,所以这些缺点都不算缺点,这种船是领先这个时代的最完美的商船。

就算是运输货物的时候碰到海盗还是敌国的战舰,飞剪船也不用怕,她可以凭借着自己的高速轻松甩掉对手,任何敌船根本就休想追得上她,更不用说进入射程之内了。

王新宇站在船头,猎猎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他得意的看着船头劈开的海浪,体验着这个时代最惊人的航速。

“感觉最大航速还是不够快,达不到所要求的二十节的最大航速啊!”王新宇对站在身边的艾伯特说道。

自从这艘船下水开始海试之后,艾伯特就一直负责这艘船。听了王新宇的疑问,艾伯特回道:“二十节是不可能的事情,这艘船的巡航速度大概十四节左右,最大航速也就是十八节吧,不过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速度了!”

“看来,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王新宇笑着说了句。说实话,对这个速度还是比较满意的。

担任首任飞剪船船长的刘福贵连连赞叹道:“太快了!这艘船是实在太快了!没有任何一艘战舰还是海盗船可以追上她!”

这时候风浪有点大,船摇晃得十分厉害,如果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们在甲板上连站稳都十分困难。

“船长,好像我们又偏离航线了!”一名水手喊叫了一声。

“调整航向!怎么回事?罗盘出问题?”刘福贵喊道。

水手回答道:“风浪太大了,船身摇晃得很厉害,罗盘有时候会卡住,船就偏离航向。浪太大了,星盘和直角仪都无法操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就无法调回到航线去。”

刘福贵道:“那只能是依靠海岸线来调整航向了。”

罗盘,也就是指南针,可以告诉船员自己船的航行方向。但是罗盘无法告诉船员,自己船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有时候风浪太大,船的航向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星盘就能告诉船员,自己船所处的经纬度,再配合罗盘,能让船回到原来的航线去。

但是风浪大的时候,星盘操纵十分困难,一旦偏离航向,就很难调整回来。

“用海岸线来调整航向?”王新宇愣住了,“现在我们海试是沿着海岸线走的,可是这艘船是一艘远洋船,去了茫茫大洋,碰到今天这种情况的话,要怎么调整航向?”

“那就只能粗略的估计了,能调整多少算多少,误差肯定有的,等风浪小了之后,再来调回航向去。”刘福贵道。

之前王新宇的海军很少碰到过这种问题,因为原来的船航速比较慢,船身摇晃也比较小,比较不容易出现偏差。而飞剪船的速度快,船身摇晃也大得多,比较容易出现偏差,这时候就需要一种能够随时知道自己位置的航海仪器。

飞剪船在劈开海浪的时候,上下颠簸得十分厉害,这时候星盘之类的航海仪器根本就无法在起伏颠簸的船上使用。

王新宇心中寻思着:在茫茫大洋上,恐怕风浪小的时间少,大部分时候都是大风大浪。那要如何调整航向呢?突然他灵光一动,有了!

“六分仪!可以造出六分仪!有了那个东西,我们就随时可以知道自己在那里。”王新宇喃喃自语道。

刘福贵很奇怪的问道:“六分仪?那是什么东西?”

“等回到新加坡,就把那个东西做出来。”王新宇笑着道。

海面上刮着五级风,阵风六级,海面上泛着三到四米的大浪,不时有白色的浪帽被大风吹散,迸溅出浪花,风的速度相当大,飞剪船在海浪中上下颠簸。

“降低帆,以三分之二帆航行!”刘福贵喊道。

飞剪船沿着海岸线航行,船速在十五节左右。这时候满帆的话或许可以达到二十节,但是太过于危险。

五级风已经是很大了,就算是后世七八千吨级的大船,在五级风的情况下摇晃也是很厉害,一般没经过训练的人在船上早就吐得七荤八素的。这艘飞剪船的吨位不足五百吨级,摇晃的程度可想而知了。

王新宇倒是已经习惯了海上的生活,可是苦了他的大姨子和小外甥。两人吐得连胆汁都吐出来了,活泼可爱的小外甥刚刚上船的时候还很好奇的四处跑动,现在只能躺在床上,连起来都不敢起来。

郑大小姐的几名侍女也是吐得七荤八素的,只能躺在床上不敢动弹,此时不要说照顾人了,她们自己还得别人照顾。

到了晚上的时候,风浪总算是小了一些,飞剪船又升起满帆,保持十四节航速航行。

经过四天四夜的长途航行,在四月六日的时候,这艘飞剪船抵达新加坡。此时的新加坡造船厂中,还有一艘飞剪船已经下水,正停泊在船厂码头边上进行最后的安装工作,另外船坞内还有两艘飞剪船正在建造之中,一艘是刚刚铺好龙骨,另外一艘正在铺设木板。

远远看到这艘漂亮的飞剪船驶入新加坡,郑芸迫不及待的赶去码头迎接夫君回来。

“夫君!”又是一个多月没有见面,一看到丈夫回来,郑芸小鸟一样飞奔上去,投入王新宇的怀中,紧紧的靠在他厚实的胸膛上。

过了片刻,郑芸这才注意到王新宇已经换上了一身大红色的蟒袍!她惊喜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心中的喜悦不知道要用什么言语来形容:“夫君已经封王了?”

王新宇点了点头:“这次你的夫君救驾有功,陛下开恩,给夫君封了个郡王。”

郑芸为自己的夫君感到骄傲:“妾身没看错人,我的夫君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对了,你看是谁回来了!”王新宇转过头去指着几名搀扶在一起的女子,还有一个连走路都两腿发软的小男孩。

虽然已经多年没见了,但一见到姐姐,郑芸还是一下就认了出来。她惊喜的跑上去,一下拉住了中间那位少妇,满心欢喜的叫了声:“姐姐!”

多年没见的姐妹俩再次见面,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抱头痛哭。

王新宇回到新加坡之后,一刻也没有闲下来,立即投入到制造六分仪的工作中去。

所谓的六分仪,就是一架扇状外形的仪器。其组成部分包括一架小望远镜,一个半透明半反射的固定平面镜即地平镜,一个与指标相联的活动反射镜即指标镜。

六分仪的使用方法是,观测者转动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根据指标镜的转角可以读出天体的高度角,其误差约为零点二度到一度之间。通过获得的数据经过计算,就能得知自己的船所在的位置。当然,要算出准确位置,还需要复杂的数学公式,这些是艾伯特他们早就熟悉的基本技能。

有了六分仪,船舶就能以最短的航向通过大洋。

六分仪的关键在于玻璃制造技术,设在婆罗洲的玻璃厂,就给六分仪提供了材料。

王新宇绘制出了六分仪的图纸之后,就让人把图纸送去婆罗洲,交给玻璃厂去制作小型望远镜和地平镜等设备。等到玻璃厂造出这些设备,就能组装起来。

除了制造六分仪之外,王新宇还准备投入到生产安全火柴的研制工作之中。

但是目前炼丹院还在厦门,宋应星这些科学家都还在厦门。王新宇这次回厦门,就是要准备把炼丹院搬迁到琼州,把宋应星、戴梓等人才也接到琼州。有了宋应星的帮忙,相信安全火柴很快就能问世。

看到缝合成一整块的船帆,王新宇又有了一个念头:热气球。

热气球的原理十分简单,相信还是比较容易制造出来的。有了热气球之后,在海面上的战舰就有了一双千里眼,航行中的战舰随时可以升起热气球,热气球是用缆绳固定在船上的,气球上的观察员可以发现远方的敌舰,让舰队及早做好战斗准备,也能及时发现即将到来的台风,给舰队发出预警信号,让舰队避开台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