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曾经发明一种武器,叫火龙出水,那是在水战中,面对敌舰,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导火索,把火箭发射出去。
可是东番科学院发明的这种新式武器叫火龙入水,和火龙出水只差了一个字,这两种武器的区别就很大了。明军杆雷艇所用的火龙入水,是用一根长竹竿把火龙入水送入水中,把水中火箭的头部对准目标。这种武器的比重比水要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竹竿内有一根绳子,同火龙入水上的拉发装置连接。
当杆雷艇接近目标大约一百步的距离之后,杆雷艇上的水兵就把火龙入水放入水中,用竹竿往前推动,对准目标,然后拉动一下竹竿里面的绳子。
绳子同拉火装置连接,用力拉动绳子,末端的铜丝、玻璃渣、硫磺和磷混合物发生摩擦,瞬间点燃引药,使得火箭内的火药迅速燃烧膨胀,向后面喷出气体,让漂浮在水面的火龙入水可以在水面上高速移动。
因为火箭放置在密封的壳体内,尾部的喷管口用油纸封住,是可以防水的,所以发射的时候火箭能在水中点燃。点燃后的火箭喷出的气体,通过一根铁管喷出,铁管的喷口露出在水面一点,喷出的气体带动这种水雷前进。
这种武器的射程大约一百步左右,比火龙出水的射程要近得多了。不过这种武器的精确度却远高于火龙出水,而且因为是直接攻击舰船的水线部位,所以对舰船的杀伤力也远大于火龙出水。事实上,这种火龙入水是一种带有火箭发动机的水雷,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鱼雷吧。
自从蒸汽机发明之后,王新宇就想要让人研制威力更大的水中武器,为了将来让自己的舰队可以同西方殖民者在海上争霸。想要一步登天造出鱼雷,那个难度太大了。
其实火龙入水无论是可靠性,射程,还是精确度,都不能和鱼雷相比,真正的鱼雷,即使是最原始的白头鱼雷,射程都有两百米左右。不过火龙入水的速度比较快,发射出去之后,初速可以达到二十节左右,之后速度慢慢降低。因为火箭燃烧的时间短,不如白头鱼雷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用时间长,只有短暂的几秒之后,就依靠惯性推进。
精度方面,火龙入水带有水平舵和垂直舵,能让这种武器尽可能的走直线,减少偏差,精度比原来的火龙出水要提高许多,只是牺牲了射程。
芦苇荡中,黑田正雄看到前面吐着黑烟的火轮船正往下游撤退。
过了大约一刻钟,火轮船从芦苇荡外面通过,向下游埋伏着舰队的方向驶去。后面的清军水师船只紧追不舍,也通过了芦苇荡。
看到清军水师已经进入埋伏圈,黑田正雄发出了命令:“准备,发起攻击!”
埋伏在芦苇荡中的一艘艘杆雷艇上,水兵们用竹竿撑着船,把船往芦苇荡外面撑去。在芦苇荡内,不能使用脚踩踏板的方式前进,因为水轮桨叶很容易被杂草和各种杂物缠住,会使得船无法航行,甚至可能会打坏桨叶。芦苇荡内的水下杂草太多,水浅,若是脚踩踏板带动水轮前进,会让船的水轮损坏。
第一艘杆雷艇缓缓驶出芦苇荡,到了外面宽阔的水域,杆雷艇上的水兵开始踩动踏板,杆雷艇往后翻出两道水花,快速向清军的船队冲去。
埋伏在芦苇荡中的其他明军小船也纷纷冲了出来,顺流而下,向清军水师船队的后面发起了突然攻击。
“明狗!后面有明狗小船!”正在追击明军火轮船的清军水师船只突然发现背后杀出来的明军船队,清军把总惊叫起来。
“前面也有埋伏!”最前面的清军水师把总也发现了状况。
清军船队前方,明军的车船和内河炮舰已经拔锚启航,逆流而上,向清军船队杀来。此时清军船队正顺流而下,而王余佑选择的该处伏击地点,又是水流较急的地方,顺流而下的清军船队想要调头谈何容易。在清军的背后,又有顺流而下,从后面杀出的明军小船,堵死了清军的退路。
正在撤退中的火轮船放慢了速度,船上的火炮不断喷出火光,把一艘艘清军船只打得沉入水中。下游杀上来的明军船队,分成了三股,杀入清军船队之中。
清军船队是顺流而下追击两艘火轮船的,这个时候,清军水师官兵才发现,顺流而下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想跑都没机会了,清军的船队移动速度过快,自己就往明军船队的炮口上撞上去,不一会儿就进入射程之内。
“轰轰轰”江面上一艘艘明军的小船喷出火光,呼啸的炮弹砸向了前面的清军小船,双方距离很近,不过两三百步,明军舰炮精度相当高,在远距离上,被实心炮弹击中的清军小船木质的船体上炸起一片片碎屑,转眼便沉入水中。距离拉近之后,明军战舰上发射出霰弹,小船上血肉横飞,霰弹转眼就把小船上的清兵一扫而空。
“快撤退!”清军船队后面的大船见势不妙,缓缓的转动船头,大福船、鸟船、赶缯船和艍船等大型船只笨拙的转动身躯,企图逃回襄阳。
从清军背后撒出的明军小船队,以小型炮船在前面开路,杆雷艇跟在后面。江面上,炮声隆隆,白烟弥漫,一艘艘小型炮船船头的火炮不断喷出火光,这种和杆雷艇一样大小的小型炮船,船头船尾各有一门子母炮,射速极快。
子母炮的炮弹并不大,也就是两磅到三磅之间,实心炮弹砸在清军大船上面,打得木板纷纷碎裂,船上的清兵死伤累累。
本来清军水师的船只就不是专用的战船,自从清军长江水师被灭了之后,重新组建起来的清军水师不是用征集的渔船和水匪的小船,就是临时打造的大船。那些临时打造的大船,说实话就是一次性用品,木头几乎没有经过晾晒,多用几次就会变形。清廷造这些船,本来就是为了在汉江上同明军消耗所用。
这种质量的船只挨上三磅炮弹,甚至是二磅炮弹,都能对船只造成极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