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观察着药水,“没想到这个唐伯虎能做出这样的药水,到底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一旁的小吏接着说道:“其实这个药水很好做,很多当地的百姓都会做,他们自给自足,如今虽然粮食的收成有些不足,但也没到酿成灾祸的地步而且当地还出现了吃蝗虫的现象,我们提前准备的粮草还要不要拨出去。”
“拨出去吧。”王守仁还是说道:“蝗虫这个东西能吃吗?”
“能吃。”小吏说道:“下官虽然没有吃过,但是听他们说这个虫子味道很不错。”
“给我拿一些过来。”王守仁笑一笑,“我倒也想尝尝这个虫子的味道如何。”
“还有一件事情。”小吏接着说道:“因为池州的事情,牵涉了池州一代的很多官员,最近那一带的七个知府,十八个县令都以私营的罪名被东厂押走了,虽然是小地方,但是也不能群龙无首……”
“不要再说了。”王守仁打断他的话,“地方官员的任命不是我们户部的职责范围,也不能插手,这是吏部的事情就让他们头疼去吧。”
“下官明白了。”小吏站起说道。
半个时辰后,一盆爆炒蝗虫放在了王守仁了作案上,尝了几个之后,王守仁确实对这个蝗虫的味道很惊讶,味道还很不错。
站起身王守仁接着说道:“好久没见唐伯虎了。”
————————————————————分割线
吏部尚书马文升与李东阳一起吃着面条,马文升开口说道:“吃了这么多年还是这碗面最舒服。”
“我也这么觉得。”李东阳吃下一碗面,连汤也喝了一干二净,“刘瑾抓了一大批的官员,这个空缺很大,你们吏部不想办法,还能在这里吃面喝汤。”
放下筷子,马文升吃完了面条,“你我都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在官场上漂泊了大半生,活的还不够明白吗?这个刘瑾掏空了一地的官员这个空缺老夫当然想要填上,但是拟定了官员补充的名单之后,老夫就后悔了。”
“怎么说?”李东问道。
“其实老夫无意间听到了一件事。”马文升再次说道:“刘瑾在这个案子上捞了几百万两,一直以来他想清查钱粮赋税,
这个幌子我们都知道他是想要挖贪官,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捞钱,一个太监而已。”
“焦芳在刘瑾手底下做事呢。”李东阳面色担忧,“刘瑾没有脑子,但是焦芳有脑子,他是想要一手拿着玉玺,一手拿着屠刀坐在金山银山上号令江山。”
“呵呵呵……”听到李东阳这话,马文升笑的浑身颤抖,“你这话和我想到一起去了,可是这个刘瑾是太监。”
“呵呵呵。”李东阳也笑了,“你说的对!这个刘瑾就是一个太监,一个太监要这样的荣华富贵,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他刘瑾还能子孙绵延?简直是春秋大梦!”
“可是这个春秋大梦会闹的朝堂让朝堂乌烟瘴气。”马文升把碗放在一边接着说道:“这么大的一个官员空缺,对于刘瑾这样的人来说是一块大蛋糕,他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中饱私囊和广植羽翼的机会。”
马文升接着说道:“新任官员的名单,老夫早就拟好了,可是老夫知道这个名单一定会不出现在陛下的面前,刘瑾一定会插一脚,如今陛下不理朝政,朝中之事只要到了刘瑾的面前,刘瑾就一手包办。”
“他这是想越俎代庖。”李东阳叹息。
干燥的秋季让人很烦躁……
“其实眼下有一个人可以在陛下面前说上话。”马文升再次说道:“而且阁老你也明白,这个人与你的关系也不错,前些年你们二人走的很近。”
李东阳陷入了犹豫,不再说话。
吏部尚书马文升见对方不说话,再次说道:“唐伯虎此人虽然不是正人君子,但是他开书院,建唐庄!如今唐庄的百姓被我们这些做官的都要富裕,他们一个月的酬劳比的上我们多少俸禄,有时候老夫都想辞官去他所谓的工厂做劳力。”
“唐伯虎是一个想为百姓谋福祉的人,虽然有时候他做事非常没有规矩,但是我相信他是个肯给百姓做事的人。”马文升说道:“唐伯虎难道想看着刘瑾造祸大明吗?”
“唐伯虎此人……”李东阳想到这里长叹一口气。
“我要去见见唐伯虎。”马文升站起身离开。
杨廷和孤身一人走在京城大道上,遇到里马文升恭敬地说道:“大人。”
“原来是你杨廷和。”马文升接着说道:“你这是急匆匆的想要去做什么。”
“我想去见见唐伯虎。”杨廷和说道。
马文升点头,“巧了,老夫也想去见见唐伯虎。”
“一起吧。”杨廷和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王守仁也走在京城的要道上,见到杨廷和与马文升走在一起上前说道:“见过两位大人。”
杨廷和转头看见了王守仁,面容怪异地说道:“原来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王大人。”
王守仁能看到杨挺和带有敌意的目光,低下头不知道说神。
马文升见到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接,拍着王守仁的肩膀说道:“你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你能做个好官。”
“马大人抬举了。”王守仁躬身说道。
身为后辈,王守仁知道自己的处境,虽然在风口浪尖自己的官职或多或少与唐伯虎有些关系,目光也看向当初举荐自己的李东阳,对方面容毫无表情。
“原来几位大人都在呀!”兵部主事右侍郎,刘大夏提着一盒糕点大声说道:“老夫听说不陛下把大明火器的铸造之权也交给了唐伯虎,老夫倒想看看唐伯虎这个混账小子能搞出什么名堂。”
“看来几位都顺路。”马文升开口说道:“我们一起去会会唐伯虎的这个小子,到底能搞出什么名堂。”
“走!我们一起去会会唐伯虎。”四人一起走向唐庄。
大明的文官在共同的利益方面总是能走到一起,他们有自己的风骨,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