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寻觅心灵归宿 > 第154章 黄金周的龙虎山之行(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黄金周的龙虎山之行(1)

2004年,姜鸿辰与妻子严忻瑗商定,趁着十一黄金周,一家三口前往龙虎山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他们计划用五天的往返时间,尽可能地游览龙虎山的着名景点,感受那里的山林风景以及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如果时间充裕,他们还打算再去婺源一游。姜鸿辰一家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女儿悦悦,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龙虎山的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许多道教名人在这里修行炼丹,使得龙虎山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龙虎山的主峰天门山,高耸入云,海拔1300米,山势险峻,犹如一道壮丽的天险,被誉为“天门第一山”。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沉浸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除了自然景观,龙虎山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有众多的道观、庙宇和古建筑,其中最着名的是天师道龙虎山总府,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总府内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了解道教的信仰和教义。

在姜鸿辰的心中,龙虎山一直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他听闻这座山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并且被誉为中国的道教圣地。对于一个一直对传统文化和神秘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他来说,这趟登山之旅注定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

在龙虎山,姜鸿辰一家三口游览了诸多着名景点。他们沿着山间小路,欣赏到了龙虎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在山巅远眺,云海苍茫,山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此外,他们还参观了龙虎山的许多古建筑和道观,如天师府、玉皇顶等,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姜鸿辰一家三口是第一次踏足龙虎山,清晨的山间弥漫着雾气,仿佛整个山脉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轻纱之中。一阵微风吹过,让那雾气变得更加飘渺,令人心旷神怡。

姜鸿辰一家人沿着山间小道缓缓前行,感受着山林的宁静与生机。青山蜿蜒延伸,峰峦叠嶂,宛如巨龙盘曲而来;而绿水则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神秘的玉带环绕山脚。山林中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漫步在山间的小道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山路蜿蜒向上,仿佛通向无尽的远方。在半山腰的地方,他偶然遇到了一座古老的道观。

姜鸿辰一家人轻轻走进了这座道观,正殿的右侧摆放着一张石桌,桌前坐着一位看起来约莫五十多岁的道长,身穿深色的道袍,神态安详,正在静静地品茶。姜鸿辰怀着敬意走到道长身边的桌前,向这位深藏不露的老者问好。道长微微点头,以一种礼貌的方式回应了他的问候。

道长示意姜鸿辰坐下,两人开始交谈。他们的对话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洞察和理解,以及对世界万物的热爱与尊重。每一个字句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姜鸿辰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与此同时,姜鸿辰的妻子严忻瑗带着女儿在道观内游览。她们细细品味着这座古老建筑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它所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女儿活泼好动,不时地在道观内跑跳,兴奋地探索着这个对她来说十分新奇的地方。

在姜鸿辰和道长的交谈中,他们谈到了许多关于生活、哲学和宇宙的话题。道长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给姜鸿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洞察人生的智慧。

姜鸿辰向道长提出了一个他一直心存疑惑的问题——人类所谓的宇宙到底是什么?道长微笑着倾听他的问题,然后说道:“在中国古代,‘宇’和‘宙’原本只指人们居住房屋的一些细部构件,后来逐渐引申为更大的‘宇宙’概念。‘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这是一个经历了漫长而复杂演变的概念。我的解释是,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随心所愿,不知所以,即是人;活在当下,不问天地,便是类。”

姜鸿辰静静聆听道长的解释,他不禁感到心中一片宁静。道长的话仿佛揭示了一个古老而深刻的真理,让他对宇宙的理解产生了新的思考。

\"随心所愿,不知所以,即是人;活在当下,不问天地,便是类。\"这句话在姜鸿辰心中回荡,他明白道长的意思是要人们摆脱繁杂的纷扰,回归内心,珍惜当下的生活,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姜鸿辰向道长表达了自己的感悟:“道长所言极为精辟,我深感启发。在这个宽广而神奇的宇宙中,人们常常追求无尽的知识,迷失在浩瀚的宇宙中。而当我们放下繁杂的思绪,专注当下的时刻,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宇宙的存在和自身的连结。不问天地,便是类,我们就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与宇宙共生共存。”

道长微笑点头,赞许地说道:“年轻人,你的领悟已经十分深刻。宇宙是无穷的,人类对它的认知只是冰山一角。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与宇宙产生共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当我们顺应宇宙的节奏,与之共舞,人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姜鸿辰表示感谢后,又问道:“道长,我一直对静坐时,所讲的“守而不守,似守非守”感到困惑。我想了解在修行过程中,如何做到守而不守,似守非守的境界。”

道长:“年轻人,你的问题很有深度。这句话是在讲守窍,守窍注视窍中心,诀要是就像花儿朵朵开,而不是往里面用力,最后变成锁死了关窍,而不是打开关窍。就像在雾里守株待兔,雾散了,兔子从洞窟显现出来。这个只能点到为止,具体的自己用“心”去悟。”

姜鸿辰:“道长,这个心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