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眼界就这么大,好像女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嫁人,一辈子过成什么样,就看嫁了个什么样的人。
谁家的大闺女该结婚了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家,离了婚的,丧了偶的,都有人等着看热闹。
苏玉兰跟这群人注定融入不到一起,观念不一样,也不能强行融合,好在燕市的房子也算有了眉目,等她往外一搬,除了给孩子们的爹烧纸和过年平常应该也不会回来了。
还有刘铁柱和大嫂那样的亲戚,在大桥村她还没办法,避不开,他们想来就来了,到了燕市,就是给了他们地址他们都不一定找得到地方,更何况,苏玉兰压根就没打算跟他们说这个事儿。
到了二十六这一天,苏玉兰让赵婶和王巧巧都在家里歇了,她不愿意让那些人看到自己家里现在用着人手,李晓梅不是外人,不用避开。
苏玉兰也没有准备酒菜,反正男人就只有她爹苏广茂和她哥苏玉民,还有那个讨人嫌的刘铁柱。
不是她对娘家人不上心,实在是娘家没人值得让她上心,她爹和她娘肯定不会因为她准不准备席面跟她计较,因为这个跟她计较的,自己也不值当为他们费心。
不过也不能什么都没有,供销社现成的熟食罐头,苏玉兰买了几样,又去县城买了一大块儿肉,左右就是一锅猪肉炖粉条,多放点儿肉而已。
不知道苏玉民从哪里找的马车,拉着一家老小早早就过来了,还没栓好马,李翠在房子外面就开始感叹了,高墙大院这么大一座红砖房,附近十里八村恐怕得是独一份吧!
进了家里,李翠更是看不够似的,满眼透着都是羡慕,
“小妹,房子盖成这样,你是咋想到的,来客了有客待的地方,睡觉有睡觉的屋,谁也不碍谁的事。还有那电视机,这么大个的得多少钱,电视机票你是从哪里弄的,肯定不好弄吧!”
苏玉兰随便应付了嫂子几句,她可没兴致跟李翠谈论这些没有营养的话题。
刘铁柱跟苏玉芬来的也不晚,这几个人刚进家,他们就来了,还是带着慧慧来的。
苏玉芬一到就跟苏玉兰去厨房忙活了,李翠怎么看都觉得这个房子盖的好,厨房里不用她帮忙,她自己又去参观房子了。
苏玉芬终于逮着了跟苏玉兰单独说话的机会,
“小妹,我买了15只小鸡仔,加上家里的现在有20只了,按照书上说的办法喂,那些小鸡长的可快了,你说我现在能不能再多买点儿小的一起养起来。”
苏玉芬说这个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特别自豪,眼里都是闪着光的。
小鸡从养起来要到四个月才能开始下蛋,买的鸡仔不可能全都是母鸡,20只鸡四个月以后有多少下蛋的还不确定呢,苏玉芬早就琢磨着想再去买点儿小鸡苗回来了,只是记得苏玉兰当初说要让她慢慢来,不要贪多,她才一直想问问小妹能不能增加点数量。
看着苏玉芬这个表情,苏玉兰就觉得自己给姐姐出的这个主意算是出对了,苏玉芬已经开始有自信了,但是养鸡的问题,她真是不懂,
“姐,怎么养鸡我帮不了你,不过做事情不能太激进,一口气是吃不成大胖子的。如果你能管的过来,再少添点也行,别一次添太多。”
多少是多,苏玉兰心里也没数,不过如果苏玉芬一次性养太多的话,单是到产蛋期间的饲料就是一比不小的开销,中间还有刘铁柱这个不确定因素,苏玉兰不是对苏玉芬没信心,她实在是信不过刘铁柱。
如果没有刘铁柱,给苏玉芬两百块钱让她去折腾足足够用了,但是可能吗?刘铁柱天天守着苏玉芬,上次给的那五十,看样子苏玉芬是没有露,刘铁柱没得到好处,所以才会在嫂子跟前把自己的情况给说了出来,想让嫂子来搅和。
有这个搅屎棍在,她是不可能一次给苏玉芬那么多钱的,自己的钱怎么花了都行,就是不能便宜了刘铁柱。
左右都没人,苏玉兰又拿出来五十给了苏玉芬,
“这些钱,你自己计划着用,算算够你添多少鸡苗,再算算到下蛋要买多少钱的料,如果鸡生病的话,该喂什么药,这些你都要算清楚,我过一阵可能要往外跑,你再来找我不一定能找得到人。”
苏玉芬把钱收好了,
“小妹,这钱算我借你的,等卖鸡蛋挣了钱,我再还你。”
这钱苏玉兰根本就没想过让苏玉芬还,但是苏玉芬能有这个志气,那就说明她对这个事情是认真上了心的,单从这一点儿上说,这两次五十块钱出的一点儿都不冤。
苏广茂和苏玉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苏广茂破天荒的没有想抽烟,他是太激动了,去年小女婿一死,他也发愁,小闺女大着肚子带着俩小子,以后没了倚靠日子该怎么过,他是有心接济也帮不上忙,家交给了儿媳妇当,他什么主都做不了。
看着闺女自己把日子过起来了,苏广茂心里是骄傲的。
苏玉民面上看着平静,心里却是很澎湃,都是苏家的孩子,小妹一个女人家都能把日子过起来,他怎么就不行!
李妮子在里屋床头上靠着,看着刚睡着的小三发愣,去年住院的时候她在病房里就想,什么时候家里能住上这样医院这样的房子死了都值了。
现在看看闺女的屋子比医院的病房好的多了,李妮子心里是又喜有酸,喜的是闺女日子过的好了,她也能跟着沾点光,酸的是闺女到底是外姓人了,房子再好她就只能看看,如果这房子是她儿子的,那她就可以一直住着了。
刘铁柱坐到了餐桌边上,两只眼睛看着是在盯着电视,其实眼珠子一直转着在琢磨别的事儿,透过窗户能看到厨房门口,李翠从厨房里出来以后,苏玉芬跟苏玉兰两个在厨房可是呆了很久。
刘铁柱知道苏玉芬在家里喂小鸡的事儿肯定就是苏玉兰给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