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贞观俗人 > 第430章 不足为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条千料船抵达桂林城外码头,船上那一面面冯字旗,引来了许多围观。

冯智瑞跳下船,见到了来迎接的冯山。

他打量了几眼对方,见这个冯家奴如今倒是人模狗样,一袭绢甲倒是挺鲜艳的。

“听说你如今很得卫国公器重,已经授封你为武安州骑士?”

“主公高恩。”冯山在先前破山蛮诛曹武征一战中,还是立下了不少功劳的,秦琅特授予他武安州骑士之封,还答应给他十里封地,从原先冯家奴兵,到如今放还自由,还分封授邑,这自然是巨大的变化。

冯山对于秦琅的大方也是感激万分,如今早一心忠于秦琅了。对于前主冯家,也就剩下过去那点旧情谊了。

“父亲让我运来十船粮食物资以资卫公所用,另外这十条千料船,还有船上的奴隶船工等,也一并送给卫公了。”

冯智瑞有些得意道。

冯山打量了几眼那些船,千料船很大,长达十丈,宽一丈八,停在水面上犹如一头水中巨兽,而十条千料船相连,更是蔚为大观。

不过冯山知道,这些千料船对于冯家来说也只是一般,冯家还掌握有许多更大的船,冯家有不少二三千料的大船,甚至最大的船还有五千料的大船。

不仅有跑珠江内河的江船,也还有跑海的海船。

冯家海船与江船形状等完全不同,冯家的顶级大船木兰舟,可载千人,士兵四百,水手六百,拥有十二面帆,相比起江船,冯家的海船要宽一些。

可就算是这种千料江船,那也已经是珠江上极先进的船了,可载人二百,加载粟千石。

这次冯家的十条千料船,每船上船工水手八十,外加奴兵五十,然后带了一千石稻谷,还装了不少猪牛芋头等菜。

这就是冯家的实力,能够豪送十条千料船,甚至外带八百船工水手和五百奴兵,都送给秦琅了。

冯山是冯家出来的,当然对冯家的实力很清楚,号称拥十万之兵,可知冯家之强悍。冯盎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岭南第一土王,他这次又是送粮又是送船还送人,估计是要赔罪,甚至也可能暗含展示实力之意。

冯山笑笑,“公子随我入城,主公在桂林城中等候。”

桂林城中,都督衙内。

秦琅正跟李袭志李袭誉兄弟俩谈话,被皇帝敲打了一番之后,兄弟俩这次南下动作迅速,一路上没有丝毫的耽误,日夜兼程的赶路,每天都赶一百多里路,很快就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桂州。

李袭誉这位衡州刺史,也跟着先到桂林来拜见秦琅这个宣抚使。

李袭志入桂林后,发现这个他呆了二十年的过方,如今已经大变样了。

第一印象是这里很安定,原本他以为桂州发生了这么大的叛乱,就算秦琅招抚了山蛮等,可肯定还会有一些后续的余震的。

但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片安定详和。

不但安定,还很热闹。

沿途路上商队不绝,甚至比他走前还热闹,临源、严关、秦城、桂林,一路上这些城镇都是工商兴隆,甚至能看到不少山蛮成群结队的赶着牛马带着货走在路上。

而进桂林城后,越发惊讶了。

以前的桂林也是实行的里坊制度,街坊分离,坊墙把城市分隔成一块一块的,城里有专门的市场。

而现在,除了都督府所在的那几个坊保留了坊墙,其余的诸坊,已经全都拆掉了围墙,甚至连市场的围墙也拆了。

拆除围墙后,临街的房屋全都改成了商铺,各式各样的商铺已经开了起来,甚至街道上有了许多沿街叫卖的摊铺。

没有了以前那种戒备森严,多了市井热闹,多了烟火气。

而在都督府里,跟秦琅聊了会,看了秦琅交给他的各式账本后,李袭志更是惊的说不出话来。

秦琅在桂州短短两个多月,居然把桂州弄的井井有条,蛮乱叛乱平息,还迅速的安抚了山蛮,设立蛮人羁縻县,把市集开到山区,加强与蛮人的交易等,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原入岭南道路的治安,派人巡检守卫,让商路更加繁荣起来。

秦琅交给李袭志的账上,还有了许多积余,而他走时,账上很空,但现在秦琅又是修山路,又是修驿站,又是加修灵渠堤坡,加设陡门、水洞等,甚至是改造桂林城等,事情没少做,钱没少花,可人家钱花的多,赚的更多,居然还有了许多节余。

仅是桂林城街坊改造,通过拆墙改商铺,出租出售商铺,就带来了大量的收益。

而今年夏收是个丰年,没有受到丝毫先前蛮乱等影响,百姓们的粮食都颗料入仓,甚至蛮子们丰收后,也已经主动向桂林献了不少粮,这不是税,是献。

另外,山蛮俚僚等也通过交易,把大量的粮食卖入了桂州常平仓中。

如今的桂州,真是面目一新。

钱帛充盈,粮食满仓,前后总共编了八千多汉蛮乡兵土团,州内新增商铺、作坊等许多,秦琅正式在桂州推行两税新法。

夏粮入仓,工商市税也是如流水般进账。

之前朝廷推行两税法,桂州一直拖拖拉拉的推行不下去,如今秦琅推行,却再无阻碍。

这一切,都利益于秦琅的威望,而这威望是用曹武征等桂州数百官吏军校,以及几千个蛮人首级换来的。

李袭志感觉自己在桂州二十年,白呆了。

自己跟秦琅一比,也就是一个表糊匠人,这里表表那里糊糊,勉强维持着而已。

可秦琅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三刀两斧的砍下去后,效果却是见竿立影的,他不得不承认,秦琅这个年轻人果然是有大本事的。

“这桂州呢,我现在就交还到李都督手里,以后就有劳李都督代陛下治理桂州了。”

“卫公,我现在感觉肩膀上担子很重啊,你用短短的时间,解决掉了桂州许多积沉已久的弊端,甚至推动了诸多新政的运行,效果很好,我不知道我接手后,能不能维持这些,让桂州这个新貌长久下去。”

秦琅对李袭志还是很佩服的,能够在岭南呆上二十年,还能有不错的政绩民声,又没有在乱世时走向割据自立的道路,很难得。

“李公,你是陛下信任的人,也是桂州百姓信任的人,你也是有能力的人,更是一个忠心的人,我相信桂州在你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的。你只要记住一点,有整个大唐朝廷为你撑腰,做你的后盾,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推行新政。如今不比从前了,从前,你是一人孤身奋斗,自然难免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而如今,有皇帝和整个朝廷为你后盾,你还担忧什么呢?就如我先前,也正是有整个朝廷做为后盾,我才敢放心大胆的改革,而桂州上下也正因此,对我十分配合,这才有了如今新貌啊。”

李袭志之前能在战乱时,一人维持住桂州的安定是十分不容易的,这越发说明他的本事很强,现在有整个朝廷支持,他只会做的更好,秦琅用不着过于担忧他。

“还请卫公多给些指点!”

“我不敢指点李公,但也说两点心得吧,要想发展,首行还是得稳定。这就要安定团结,汉蛮一家。山蛮俚蛮僚蛮,虽说有些野蛮落后不懂规矩,但大家也都想过安定日子,所以只要注意这一点,出政策定规矩的时候,能考虑到双方的诉求利益,其实就不会有什么大矛盾的,如今羁縻县也设了,入籍这些暂时不必强求,迁民下山之类的,更是凭他们自愿。只要桂州安定繁荣,汉蛮冲突不再,那么山民们肯定也愿意从山下迁到山下来的。”

“另外一点,就是继续劝农课桑之外,还要加强工商。我们桂州是有很优势的地理条件的,我们处于中原入岭南的第一站,是桥头堡,也是前站大本营,如今朝廷大政策是发展外贸,除丝绸之路外,这海上贸易也越来越受重视,所以我们只要把握好了这一条,利好用我们的地理优势,保护商路,发展工商,那么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能最先享受到红利。”

“有粮则稳,有钱则兴,只要治下百姓山民都能温饱富足,也就不会有什么动乱了,圣贤们也说,仓禀足而知礼仪,对吧?”

李袭志对这些话深感认同,做为地方官当然清楚知道稳是第一,只是以前想做到较难,而秦琅如今确实也指明了方向。

背靠朝廷,依靠入岭通道,稳农桑兴工商,团结山民,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搞大新闻就好。

李袭誉是个耿直脾气,以前还做过扬州大都督府的长史,如今听了秦琅这番话,对于今后要如何做好衡州这个才几千户的偏僻下州刺史,也有了方向。

“桂州确实有较好的基础,只是我来时,听闻先前曹武征也四下联络南面诸州的各溪垌蛮,如今曹武征虽被诛,但其它诸蛮只怕也未必就服帖,尤其是谈殿,这几年窜的最猛,卫公不是不防,若是他们要做乱,这大好安定的局面,只怕也不易维持。”

秦琅笑着道,“区区蛮夷,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