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超级资源大亨 > 第843章 “馋”吴总的投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3章 “馋”吴总的投资!

杜生再三邀请,加上崔长福在一旁帮着撺掇。

最终,吴骏和王康宁没架住两人的热情。

大酒店肯定是不会去的,最后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一行人在宝佳集团良种养殖基地自家的食堂里吃午饭。

食堂的面积并不大,也就跟小吴庄中心街两旁那些随处可见的小饭店差不多。

整个宝佳集团的员工全部加一块儿,再加上杜生和杜月这俩大老板,也凑不齐二十个人。

另一方面,集团的员工大多都是本村的村民,中午骑几分钟自行车就到家了,没必要弄多么大的食堂,有食堂已经不错了。

一行人凑到一起坐了一桌,杜生吩咐食堂厨子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做菜招待众人。

王康宁和崔长福等人都是公职人员,进食堂之前就一再声明,在岗期间不能喝酒。

杜生的胆子也没大到强迫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喝酒。

等着饭菜上桌的同时,杜生吩咐杜月给一帮领导泡了茶。

“吴总,李总,咱们四个喝点儿?”杜生吩咐完厨子,坐到吴骏对面,笑呵呵道,“以后咱们也算同行了,还要靠吴总多多照顾呢。”

李春山很有自知之明,他没有立即答话杜生,而是目光看向吴骏,等着他来定夺。

吴骏看向李春山道:“要不,李叔你和杜总喝点儿?我下午还有事要开车回市里,不能喝酒。”

“行,没问题。”李春山听到吴骏的话点点头,抬眼看向杜生说,“那我就陪着杜总,不能辜负了杜总的一桌好菜。”

“正事要紧,吴总下午还有事,我也就不勉强了,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喝。”杜生笑呵呵地说,“咱们两家企业离着也不远,以后该多在一起坐坐,交流交流养殖经验和市场行情。”

吴骏笑笑说:“杜总是这方面的行家,从业历史悠久,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望杜总不吝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我能有今天,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指教可不敢当,交流差不多。”杜生一直表现的很谦虚。

“这气氛才对嘛!”崔长福见到两人相谈甚欢,在一旁插话道,“北齐乡和王坡乡本来就是兄弟乡,就应该紧密相连,不分彼此,共享繁荣嘛!”

“呵呵,崔乡长这话水平真高。”王康宁朝崔长福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句,心里却在鄙视自己这位同僚。

兄弟乡,紧密相连,不分彼此,共享繁荣,亏你说的出来。

嘴上说的一套一套的,心里还不是“馋”吴总的投资。

王康宁看破不说破,一切尽在不言中。

闲聊一阵后,酒菜开始陆陆续续上桌。

杜月起身去办公室拿了一瓶天之蓝回来招待李春山。

夫妻二人和李春山喝酒,吴骏随着王康宁一帮公职人员喝茶。

席间,众人谈笑风生,气氛很是自在。

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开餐,一直进行到下午两点多还在继续。

李春山以一敌二,喝了不少酒,告辞一句出门找厕所去放水。

“杜总,崔乡长,王乡长,各位干事,你们先聊着,我出去看看李总。”吴骏告辞一句,起身跟着李春山出门,快走几步追上他。

“没事儿吧李叔?不能喝就不喝了,没人勉强咱们。”

吴骏和李春山齐肩并行,皱着眉头说了一句。

刚才在席间,李春山有求必应,还用酒敬了一圈领导。

吴骏看他脸红脖子粗,走路都有些飘飘忽忽的了,显然是有点儿高了。

“没事儿,没事儿吴总,我,我心里有数。”李春山大着舌头说,“这不是第一次和领导们吃饭吗,咱要是不敬酒的话有点说不过去啊。”

“以我对王乡长的了解,他不会在乎这种小事儿。”吴骏一边走,从兜里掏出烟盒给自己点上一支,又递给李春山一支,“至于那位崔乡长,不用管他有没有什么想法,咱们一辈子也求不到他头上,他有求于咱们倒是更有可能。”

李春山听到吴骏的话后愣了一下,很快便理解了吴骏话里的意思,顿时心里轻松了不少。

两人边走边聊,去养殖基地厕所里放放水,膀胱也轻松多了。

吴骏没喝酒是真的,但喝了不少茶。

上完厕所,洗完手出门。

李春山从兜里掏出一包黄金叶香烟,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递向吴骏。

递到一半儿,李春山的胳膊僵了一下,脸上神情变得有些尴尬。

“怎么的?李叔改主意了,舍不得了?”吴骏嘴里开句玩笑,伸手接过烟,熟练地点燃,抽了一口。

李春山神色尴尬道:“不是舍不得,是这烟太次了点儿,怕吴总抽不惯。”

吴骏笑笑说:“抽烟而已,没什么习惯不习惯的,不都是冒烟儿吗。”

听到吴骏的回答后,李春山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很多。

虽说跟吴骏见面的次数不多,接触的时间不长,但吴骏给李春山留下了完美的印象。

随和,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架子,在他面前感觉不到任何压力。

李春山很喜欢这种被人平等对待的感觉。

回国的飞机上,他还有些担心,有些犹豫,怕和吴骏相处的时候不好相处。

此刻,这些自己之前担心的问题全都不是问题了。

难怪女儿从他公司辞职一年多了,还对这位老板念念不忘。

在自己和她妈妈面前,总是老板长,老板短的说个不停。

每次说道她前任老板,她的眼睛里仿佛有星光闪耀,就像小粉丝谈到自己崇拜的偶像时的表情一模一样。

这回李春山见识到吴骏的“人格魅力”后,和女儿一样,同时被吴骏给圈粉了。

虽然还没正式开始工作哪怕一天,但李春山已经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自己这份工作,想要为之奉献一生。

女儿对吴总可能是女为悦己者容,自己对吴总绝对是士为知己者死。

自己几斤几两李春山心里还是有数的,对于吴骏的破格提拔,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牢牢记在心里。

“吴总,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李春山收回心思,扭头看向走在旁边的吴骏。

“嗯?什么事儿。”吴骏看向李春山,随口问道。

“是这样吴总,今天上午的参观虽然记了一些东西,但我感觉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参观到,记录的不详细。”李春山征求吴骏意见道,“我想在宝佳这边实习十天半月的,您看……”

吴骏听到李春山的话后心里很欣慰,感觉自己找对人了。

虽然当初让李春山来负责养殖场的决定下的有点鲁莽,但李春山没让自己失望。

他非但没有依仗和自己的关系消极怠工,反而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地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

虽然李春山的学历和经验不见得多么高和多么丰富,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这样啊……”吴骏想了想说,“没问题,一会儿回去了我和杜总说一下。”

两人回到食堂呢,宴席进行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是收尾阶段了。

杜生问吴骏和李春山有没有喜欢吃的菜,让伺候在一旁的厨子继续做。

吴骏摆手笑笑说:“不用麻烦了杜总,肚子里一点儿空地儿都没有了。”

李春山跟着说:“可以了杜总,吃饱了,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饱,感谢您的热情招待。”

杜生道:“吴总,李总来了宝佳就当是到自己家了,你俩可千万别跟我客气啊。”

吴骏说:“没和杜总客气,真饱了,今天这顿吃好了,下回我请。”

“杜总,可以了啊,都饱了,再多要,吃不了可就浪费了,粒粒皆辛苦啊。”王康宁起身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崔长福也劝杜生不要再加菜了,杜生这才作罢,招呼三名服务员把桌上的盘子和碟子都收了。

杜月重新帮着沏了一壶茶。

众人还是坐在原来坐的位置上,杜生拆开一包华子散了一圈。

吴骏惊奇地发现,就连杜月也接了一支烟很娴熟地点燃抽着。

杜生的表情仿佛对此视若无睹,貌似已经见怪不怪了。

吴骏只是瞄了一眼就收起目光,女性抽烟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男女平等嘛。

关于李春山在宝佳集团良种养殖基地继续调研

王康宁和崔长福继续聊着之前在酒桌上聊的事。

好像是有关和拼夕夕合作,帮助王坡乡农民们卖本地农产品的事情。

作为本地人,吴骏当然也知道王坡乡的农产品。

是红薯粉经过很多道传统工序,纯手工加工出来的一种红薯粉条。

不同于大城市里商超卖的那些添加了各种化学成分以及食用胶的红薯粉条,一泡就软,一煮就烂。

王坡乡村民们手工加工出来的红薯粉条有嚼劲,耐煮,弹力十足,劲爽无比。

冬天炒一锅白菜粉条,加一些豆腐,再加一些肉,乱炖一锅,别提多美味了。

吴骏家年年都要买上百斤,这东西也不怕坏,只要不受潮能放好几年。

崔长福用手捧着火苗给王康宁点颗烟,一脸讨好道:“王乡长,我王哥,我听人说,你们北齐乡有位扶贫干事对直播和网店这方面很在行,一定要让她来帮帮我们呀!”

王康宁吐了一口烟,神色有些惆怅道:“老崔啊,咱们两个乡紧挨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咱俩也经常在县委开会时碰头,如果能帮到你的忙,我肯定义不容辞。”

崔长福一脸欣喜道:“太好了王哥,那你的意思是同意了?那你可帮了我们乡十几个村的村民们的大忙了!”

王康宁神色有些不太自然地摆摆手说:“老崔你先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

崔长福激动的心情瞬间来了个急刹车,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咽了口唾沫说:“王哥你说,我听着。”

“我爱人的侄女今年年初的时候嫁到了你们王坡乡赵家坡村。”王康宁缓缓道,“今年入冬的时候,我爱人她侄女去乡里找到我,请我帮忙联系管干事帮她卖她婆家加工的粉条。”

“今年本地红薯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做了比往年更多的粉条,我那侄女的婆家今年做了大概有4千多斤。”

“那侄女儿也是我看着她长大的,那孩子从小到大没求过我和她姑办事儿,好不容易求到我头上了,我自然得帮帮她。”

“我带她去见了管干事,我这张老脸在管干事哪儿也还有点薄面,管干事就开始教我那侄女开网店,搞营销,吸引流量,搞促销,还有优惠券什么的。”

“管干事也真上心了,我那侄女学的也用心,俩人白天黑夜地教,白天黑夜地学,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个月左右了吧。”

王康宁说到这里的时候,叹了口气。

崔长福耐心听完,一脸焦急地问道:“效果怎么样?”

王康宁说:“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只卖了2000斤左右,2万来块钱。”

“这……”崔长福听到王康宁的话后陷入沉默。

整个王坡乡十七八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地都会做一些粉条。

本地全是做这个的,谁家都有,渐渐地本地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往年一到寒冬腊月,会有好几波收购商去村里挨家挨户地转着收购。

虽然比村民们自己拉着去外乡的大集上卖价格低一些,好在这些收购商要的量大,有多少要多少。

绝大多数村民也都愿意省时省力省心,卖给收购商。

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渐渐地收购商和村民之间就好像形成了某种约定成俗的规矩。

村民们加工红薯粉条的时候从来不会担心自家的产品卖不掉,家里有多少红薯粉就加工多少红薯粉条。

如果碰上行情不好的年头,顶多在价格上多给收购商一些优惠,产品总归还是能卖掉的。

今年赶上红薯大丰收,地里的长出来的红薯个顶个的大,一亩地能比往年多收三成。

王坡乡的村民们高兴坏了。

按照惯例,丰收的红薯全部磨成粉,然后沉淀出淀粉,再加工成粉条。

村民们翘首以盼等待收购商的到来,然后把红薯粉条换成钱用来买年货,过个好年。

王坡乡很多上了年纪找不到工作的老人,一年到头就指着这一项产业赚点儿钱过日子呢。

然而,村民们判了冬月盼腊月。

以往那些成群结队的收购商像是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也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