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权宋天下 > 第六百八十七章 外交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哦,外交部,就是鸿胪寺。不过,鸿胪寺一般隶属于礼部,而南京府的外交部,将是一级部门,比礼部地位更高。”

比礼部地位更高?

要知道,在宋国礼部为六部之首,礼部尚书就意味着有很大的可能进阶为宰相。

但是,赵复闻言眼中迷茫之色更甚。赵权会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与一个外人吗?

“外交部,就是代表南京府,负责对外的交流与协商。包括蒙古、中原各家势力、宋国、日本与南高丽。”

赵复心里,微微抽了口冷气。

将南京府与蒙古及宋国并列而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之所以取名“外交部”,而不称为鸿胪寺,大约也是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

有些事情,的确是做得但说不得。

“对于赵先生的能力,我没有任何质疑。如果你对这个职位感兴趣,我只需要赵先生很确定地答复我一句话:你,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南京府?与我等同心协力,共谋未来。”

现在南京府所有文官之中,要么是金国遗老,要么与蒙古国或是中原势力纠葛过深之人。只有赵复算是无牵无挂,倒是最合适的一个外交部负责人。

如果他真的能够抛却自己对于宋国的执念,只要他做出承诺,赵权对于此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与其让他把自己关起门来做学问,不如放出来做些事。

而且,只要他接受了这个职位,想回宋国也必将受到宋国那些酸儒们的排斥。

看着赵复有些犹豫的神色,赵权接着说道:“赵先生可以不用着急答复我的提议。如果你想,可以先回宋国看看,我会派人护送赵先生前往。回南京府与否,全在赵先生的一念之间。”

赵复呆呆地看着王鹗与李治露出的鼓励与欣喜之色,沉吟良久。终于向赵权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叉手礼,说道:

“赵复有幸,得遇权总管青睐,必将以某余生之力,报知遇之恩!”

“好!”

解决了外交部的负责人,还有一大批的人事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军事方面,基本维持原有的参谋部制不变,着重于中层军官的调整与培训。

赵权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对剩余的三千战兵进行不断的优胜劣汰,同时将这些人全部培养成为合格的百夫长或是千夫长。

这样,当辅兵的兵源充足之时,便可以这三千人为纲,迅速地拉出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可战之兵。

培训的方法其实也很不算复杂,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上,通过海东军事学院进行灌输。而北高丽形态各异的战场,则为这些人提供了最好的实践场所。

南京府兵源虽然不多,武将还算充足。

但是能充任文职的人实在太缺了,老的老少的少,要么就是一群好不容易请来的却只会掉书袋的家伙。这些人只能全部扔去学院教书,让他们担任重职,赵权还没这个胆子。

矮子里面挑高个,又连轴转了四五天,赵权与几人一起,才勉勉强强地把南京府的管理班子搭建了起来。

南京府的政务管理体系,依然是以临时管委会为基本架构。

权总管为南京府临时管委会的最高权力代表者。

管委会之下,设立两个行政机构。

一是侍其轴所负责的政务院,管理南京府现有的县级机构。二是梁申负责的办公厅,下辖外交部、教育部、商业部、科技部、监察局、人事局等部门。

各地的县级机构建设还算基本完备,起码县长或是代理县长已经都有了。但是梁申底下的这些部门,绝大多数都只是空有其名,连部长人选都没办法确定下来。

只能慢慢地进行补充。

在赵权的极力坚持下,在临时管委会之外,单独设立一个大法官职位。由大乌泰担任首任大法官。

大法官负责南京府法律的编撰与施行,全境讼诉案件的审理,以及各地方法官的任命。

这个大法官,有点像宋国的“提点刑狱司”。只是,提刑司为宋朝廷派出的路级司法机构,中央一级并无此常设官职。

不过,路级的提刑司,其权力却远远大于赵权所设立的这个体系中的地方法官。

宋初虽然就有提刑司,但是到了宋仁宗明道年间,提刑司才成为宋朝的常设机构。除了掌本路郡庶狱之外,提刑司还兼监察官吏、保任廉能、劝农采访、管理屯田及镇防诸军。与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举常平司一起,合称为宋路级机构的“四司”。

这个官职,最为后人所知的,应当就是被冠以“大宋提刑官”之称的宋慈了。

宋慈?

赵权突然想到这个人,似乎也是这个时代的,似乎也是福建人,这时候会在哪呢?

得让李勇诚没事的时候去找一找。

“膨!”的一声,正低着头琢磨的赵权,刚拐出门就迎面撞上了一个憨实的身躯,让他顿时一阵头晕。

“这个——小权,没事吧!”来人,是辛邦杰。

赵权扶着头,晕乎乎地看着辛邦杰,一脸疑问。

“嗯,我是来提醒你,那个,今天晚上的家宴,你莫要忘了!”辛邦杰扶住赵权。

“噢——好的——”

要不是辛邦杰过来提醒,赵权还真的忘了这事。

这些天,实在是把自己忙得快傻掉了。

此次家宴,是大岩桓妻子杨淑真与辛邦杰之妻杨淑琳共同张罗的。

难得兄弟几个基本都在,张罗一次家宴,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自辛邦杰与杨淑琳成婚并生下一子之后,杨淑琳在府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与其姐不同,自小便在锦州协助其父亲打理家中买卖的杨淑琳,为人大方而且性格开朗。年纪虽然较小,却深得府内上下喜欢。

自从所有的办公机构全部迁入一直空着的王府之后,大乌泰的副万户府,便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住所。

安排仆役、照顾起居、洗衣换被,几乎全是杨淑琳在负责。

尤其是因为辛邦杰的缘故,杨淑琳对赵权几人更是照顾有加。郭筠当时到南京府来时,也是杨淑琳出面,负责她的所有起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