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权宋天下 > 第八百一十三章 高丽战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个中原的势力,几乎都被忽必烈的南征而惊动。

有稿城董文炳之弟,董文用、董文忠率四十六私兵投附。忽必烈委以粮草督办、赞襄军务之职。

京兆鄠县人贺贲献出五千两银以资助大军,其子贺仁杰应召成为忽必烈宿卫。

曲沃许国桢来投,被任命为随军医官。

此外,还有蔚州赵秉温、泽州郑鼎、易州解诚、南阳姚天福、丰州谢仲温……

以及来自西太行山的齐禄。

六月,忽必烈大军自临洮誓师南下,开始了蒙古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远征。

与此同时,蒙哥下令,旭兀兀率十万军,开始蒙古国的第三次西征。

战争,在蒙古国相距万里的数个边境,全部打响了。

战争的恐慌,开始随着蒙古人的铁蹄,席卷了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哪怕是乃马哥与海迷失执政的时期,蒙古国都未曾彻底停止过与宋国的战争。或是蒙古军队南渡淮水,或是宋国军队北上袭扰。双方保持着奇怪的默契,战争一直在延续,但是双方都控制着规模。

似乎都在积蓄力量,以待下一场大战的爆发。

察罕这一次的对宋之战,依然是在不紧不慢地进行中,显得很从容,但是没有任何的目标。

谁都不知道,需要打成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样的战果。或者随时都会被叫停,或者就会莫明地成发展成为一场国战。

西南的忽必烈,自进入松藩草地之后,麾下之兵就开始不断地减员。

他们遭遇的不是敌人,没有敌人可以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草地与雪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

夺命于无形的烂沼瘴气,随时准备塌陷的泥滩,逼仄而崎岖的山路,稀薄的空气,还有六月天依然弥漫的积雪。

比人员损失更为惨重的,则是战马。这些原本可以在万里草原纵横的良马,到了这里,其生存能力甚至比不上一只蝼蚁。

还好,这些死掉的马,给了忽必烈充足的口粮补足。

还好,不断死去的士卒,使忽必烈大军大大地降低了补给的压力。

与忽必烈的艰难相比,旭烈兀的西征却势如破竹!

所有的敌人,若是不逃,便一路直摧而去。遇城破城、逢敌屠敌。

与旭烈兀的西征军一样兴奋的,则是紧跟在他们身后的一大群商人。但是,真正获得利益的,却是犹太商人与少数的汉人行商。

西征之前,蒙哥就发布诏令,允许商人随军,向出征将士提供部分后勤军需,并可以直接收购将士们在战场上的缴获。

犹太人早在年前,就开始在西征路上提前屯储了大量的粮草,这使得他们在粮草供应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愿意与将士们进行飞钱交易的,也只有犹太商人,与部分来自凉州商会的汉商。

对飞钱依然存在巨大质疑的畏兀儿商人,便迅速地败下阵来。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过,如果不鼓励西征将士与商人之间的飞钱交易,蒙哥在石忽银行借出的五百万两巨款,可能一辈子都还不清。

而此时的高丽战场,却令多可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他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完全控制了战场,却感受不到任何胜利带来的喜悦。

每天都有或大或小的战事在不远处的山林里发生着,可是他却只听得到厮杀的怒吼与惨叫,没有真真切切地看到过一个高丽敌兵。

他有时甚至都在怀疑,自己到底在跟谁打仗?

每天都有士兵战损,或失踪或死亡,可是他眼中所见,只有军营之中从来未曾断绝过的哀嚎声,却见不到一具的尸体!

是的,似乎没有一个人愿意在他面前死去。

刚进入高丽时,他还在为此鄙夷东真军,觉得他们无视袍泽性命,即使士兵在外战死,也根本没人想到过要把这些死去的尸骸带回来。

对于蒙古人来说,只要你抢得到战死蒙古人的尸体,并将他带回草原,你便可拥有对方一半的家财。

当然,东真兵也许并没有这种传统,但是传言之中,珍惜每一个士兵生命而闻名的东真军,到了高丽战场,为什么会变得有些冷漠无情了?

半年的时间,从鄙视到怀疑,再到如今的茫然。多可觉得似乎有一条条隐藏在半空中的丝线,开始慢慢地缠绕着自己,甚至已经遮住了自己的眼睛、鼻子与耳朵。

战损最大的是大岩桓的前军,如今只剩下的五百士卒,个个带伤。但是大岩桓却从来没有过半句的抱怨,依然天天领命出击,在山林之中寻找敌踪、与敌坚持不懈的作战,然后麾下士兵不停的失踪。

左翼与右翼一样也有不同程度的伤亡,甚至后军的王建禾,也是人员损失惨重。

还好,哪怕损失再大,王建禾也从来没有因为粮草运送的延误而失职。因为,他有王栖梧的全力支持。

这也是多可如今唯一还能在高丽战场上坚持下去的最大助力。

多可发现,自己从和林带来的一百个护卫,竟然还不如这对王家的主仆好用。

宣州的城楼之上,多可望眼远眺。一面是碧波万里、看似平静的大海,一面是怒涛起伏、充满着危机的山林。

半年时间,大军突进到王栖梧的驻地宣州城,离西京平壤还有三百里。

在草原上,三百里路不过两天便能到达,可是在这鬼地方,似乎再前进十里,都已经相当艰难了。

四处都是看不见的敌兵,麾下全是疲惫不堪的将卒,还有越来越长的供给线,这一切都让多可的大军,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挣扎向前。

敌兵可以清剿,士气可以鼓舞,可是供给线的问题,多可还真的毫无解决的办法。

大军南下需要的粮草,南京府倒也愿意全额供给。但是哪怕从最近的沈州调粮,运到丹东都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再从丹东过鸭绿江到宣州,又得半个多月。这一路上,尤其过了鸭绿江之后,不断有山林钻出来的贼兵袭击粮道,给大军带来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