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革与实力(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革与实力(五)

魏文度一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待了一个多星期才走。期间,他也和那些喇嘛们接触了一下,谈了谈想要联络噶尔丹的事情,不过很遗憾,这些喇嘛们看样子也没有什么路子,一脸为难之色。不过还算好,他们总算答应勉力去试试,成不成不保证,代价则是东岸人帮忙照顾一两个小部落,至于这两个小部落怎么来到附近,喇嘛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同科尔沁部的蒙古贵人们交涉。

对于这一点,魏文度觉得没什么不妥的,因此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让那海所部直接负责对接。至于剩下的,那就是耐心等待了。对于这个噶尔丹,现在无论是黑水开拓队还是南边的其他两个藩镇,都非常地感兴趣,因为其对于东岸人在中国大陆的诸多战略影响极大,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又不受控制的变量,让人颇有无从下手之感。

魏文度其实也是秉承了开拓队队长陈科的意志,开始将东岸的势力更深入地往满蒙地区发展,以便尽快整合更多的力量,扩张更多的地盘,使之成为满洲重要的屏障和外围,保护规划中的满洲核心地区的发展。

目前噶尔丹应该是对漠北蒙古诸部非常有野心的,而控制了部分布里亚特蒙古的东岸人,也在一旁窥伺着,看看有没有在漠北蒙古增加影响力的机会。甚至就连被东岸人击败后暂时遏制东进心思的俄罗斯殖民者,也对漠北蒙古诸部有那么一点小心思。历史上他们就与清国外交互动频繁,一起商议如何剿灭准噶尔蒙古势力的事情,而最后准噶尔蒙古也确实是在他们双方的共同打击之下覆灭的,土地也大多被两国分食:清国得到了新疆及部分青海地区,俄国得到了中亚部分地区,双方可谓皆大欢喜。

因此,现在的蒙古世界,蕴藏着极大的生机,同时也有绝顶的危机。生机是如噶尔丹这类雄主崛起,统一整个蒙古世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危机则是内部纷争不休,外部威胁越来越大,一不小心就会被满清、东岸、俄罗斯三头饿狼分食,当真是险象环生,未来如何,没人能够说得清楚,还得再看。

魏文度返回满归屯后,指导了一下农业生产,接见了几位最近一年内搬迁到附近来定居的渔猎民族头人,然后就窝在自己办公室内,全心全意写起了报告,即有关满蒙地区“二元制统治体系”的设想。

这个所谓的二元制统治体系,是目前魏文度的一个构想。他寻思着,满蒙(甚至包括一些外东北地带)实在是太辽阔了,尤其是蒙古草原,更是地广人稀,不好管控。今后即便东岸人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不肯投靠的蒙古部落,但要想成功统治他们,却仍然有些困难,除非作为核心的满洲地区有个上千万人口和遍地的工厂、铁路,但这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因此,他们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方式来统治蒙古世界。

魏文度的二元统治体系理论,那就是重点拔高一部分蒙古人的地位比如目前受东岸控制的部分布里亚特蒙古人然后让他们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壮大,去吞并别人,去抢夺更多的草场,控制更多的蒙古部落。在此期间,东岸人的影响力自然也可以随着旗下蒙古势力的扩张而扩张,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当然了,或许有人担心蒙古人势力大了以后会不受控制。这当然有道理,但东岸人自然也不会想到将所有蒙古人都统一到一个人名下,事实上数部并存、互相制衡、互相监督才是王道。魏文度认为,只要东岸人好好建设满洲,将其人口充实,经济发达,那么自然可以长期保持对蒙古世界的控制,并在各主要地点筑城、派兵、设官,将偌大的蒙古世界都掌控在自己手里,成为东北二元制统治体系下的强有力的武器。

至于一些人所有的直接控制蒙古世界,魏文度是嗤之以鼻的,因为根本不可能。除非你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横穿或纵贯整个蒙古世界的铁路系统,就这还只能是初步控制,想要更深入压根不可能。说穿了,还是蒙古世界太大了,人口也不少,文化习俗更是迥异,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无力直接统治,只能搞代理人制度。而二元制统治体系,提高蒙古人的政治待遇,加强通婚交流,传播宗教,要比普通的仆从国代理人制度更有效一些,这便是魏文度的核心思想。

他的这份报告,现在差不多已经写到尾声了,只待再修改、润色一下就送到庙街港交由开拓队队长陈科审阅。一旦他也认可的话,那么自然可以下令执行这种政策,同时魏文度也会进入上层的眼帘之中,政治前程就会非常看好。

不过除开蒙古人之外的其他民族,在魏文度的计划中其政治地位却没有蒙古人这么高,比如鄂伦春人、达斡尔人、鄂温克人、女真人等通古斯民族,以及包括朝鲜人、日本人、俄罗斯人在内外来种族,都是需要被直接统治并接受东岸化教育的。换言之,他们将最终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融入到以明人为主体,东岸文化为主要文明特征的体系中去。这从东岸人在外东北和满洲大肆设立学校,搞同化教育就能看得出来,他们认为这些通古斯民族人口不算很多,但却很杂乱,有些人自己都说不清楚是什么民族,文明水平低下,也没什么光辉的历史好吧,达斡尔人作为契丹的后裔可能有些不妥,但无关紧要了尤其是后者,有光辉的历史则意味着民族意识相对较强,可能还会有自己固定的地盘,就像蒙古人那样,以现有的情况来说,同化的难度极大。毕竟,民族构成的三要素,土地、语言、文化传统,他们基本都有,这就很难办了。

相反,如果像通古斯山丹野人那般,同化的难度就非常低了,他们自己应该也不会过于抗拒这种拥抱先进文明的行为,所以多年来东岸人一直持之以恒地试图同化境内的通古斯人,让他们集村并屯地居住,让他们提高农牧渔业生产技术,让他们上学,让他们接受一切东岸人的生活方式,目前看来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未来一定可以全部消化。

1685年5月下旬,就在魏文度在满归屯思考满蒙未来的发展大业时,远在伯力县的陈科,也正在码头上和当地官员们告别。

因为春暖花开的缘故,外东北发达的水系渐渐可以派上用场了。这不,今天就有四艘船从伯力港出发,然后溯乌苏里江而尚,抵达上游的一些定居点或者村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船只的利用效率,事实上它们并不只在大港停留,甚至一些比较重要的村子也会短暂停留下,然后装卸货物。

四艘船装载的主要是日用品和食品。伯力县作为交通区位优势非常突出的地方,目前有着不少手工业者定居,生产的各种工艺品、日用品行销全境,非常有名。除此之外,当地的鲑鱼捕捞业也规模很大,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前来设厂生产。而这些工厂的存在,又吸引了很大一批苦哈哈的通古斯人过来定居,做着清膛刮鳞、洗刷腌制之类的活计,工资不用开很高,但这些通古斯人却非常满意,可谓是双赢。

腌制完毕的鲑鱼按照东岸传统,用木桶密封放置,每个木桶里都有500-1000条不等的鲑鱼,在北边的林区或南方的草原上销路非常广阔。甚至就连外东北的政府机构或军队部门,每年都要大量采购屯做军需,因为国营渔业公司的产量就那么多,还多半被登莱那边要走了,自己反倒吃不到多少,也是气人。

四艘船吃水很深,装完货物启动后,陈科也不嫌脏,坐到了一个火药桶上,看着周围黛青色的山林,心情一片大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年可能就会调任回国,担任下一届政府的中央执委了。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够选举资格的就那几个人,差不多算是等额选举了,走个过场而已。如今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对官员海外履历的重视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即不担任海外殖民地高层的,基本上进入中央执委会的可能性就要低不少。能当上执委会主席的,若是没有海外殖民地履历,那基本上不可能!

像陈科、刘建国、马文强这一批三个担任远东三藩主官的,回去后基本上就是一路坦途,直接是国家领导人预备役了。因此,在前往海参崴的路上,陈科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已在这个寒冷严酷的外东北待得够久了,也是时候换个新舞台展现自己的能力了。分管农林牧渔及农业金融领域的中央执委么?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职位,他很喜欢。

四艘船只一路上行,走得飞快。一开始岸边还有和他们一同南下的一支陆军的马队呢(南下巡视各部,清剿马匪,顺便给土人宣示威风),不过才过了一天,那些骑兵就跟不上这四艘冒着黑烟突突南下的小火轮了。能够日夜不停航行的船只,在地广人稀的满洲地区,确实太占便宜了,这后勤运输能力绝对杠杠的。

船只往上航行了一段路程后,便停在了一个卸货点上。从这里再往前,因为航道没有清理过的原因,小火轮不宜再往前,只能走皮筏子或小木船。陈科想了想后,在这里签字借走了十几匹马,与随从们一起,风驰电掣般地朝南方行去。

这片区域都是清理过好几次的地方了。一路上行去,看到不少排列整齐的村庄,那都是定居下来的汉人或汉化的通古斯人,当然也有少许朝鲜和日本移民,他们也是定居农耕民族,但总体而言数量较少。

村庄和农田开外,就是如茵般的绿草地。草地上有着大群绵羊在走动着,远远望去活像一朵朵移动的白云,那应该是仍保留着相当游牧习俗的达斡尔人,或许还有一些被迁移而来的蒙古人或者放牧的汉人,陈科不是很能确定,因为在这个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区域内,各民族杂居在一起,本就很难区分得清楚。

“真是安静祥和的生活啊。”一边骑马,陈科一边感慨着:“外东北这么辽阔的土地,从古至今就生活着大量游牧、渔猎民族,相互间纷争不断,厮杀不休。但在我们东岸人统治这里后,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秩序,让其可以繁衍生息。从人多地少的南方移民而来的宁波人,又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商业技术和急需的资金,变革的种子已经在发芽,当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萌发出惊人的力量。可惜这也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我是看不到这一天了,只能等后来者了。”

话说现在的外东北,外来人口的主要输入地仍然是地狭人稠的宁绍地区。这些地方的工商业虽然发达,也吸纳了不少的就业人口,但仍然养活不了越来越爆炸的人口,不得已之下开始向外东北输出,成了闯东北的最主要族群。

这些人的到来,极大充实了满洲和外东北的人口,并给当地带来了文明的气息以及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不知道帮当地政府省了多少事。要知道,靠他们那样一板一眼地归化土人、开办学校,那得要几代人才能发展起来啊?而宁绍移民的到来,使得当地很多适宜农耕的村镇一夜之间就具备了较高的文明水准,即便是那些土人,也在移民邻居的带领下学会了许多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社会整体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陈科主政黑水这些年,每年都花费上万元的资金去南方打广告,吸引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到满洲和外东北来闯一闯,获得了不菲的效益。他琢磨着,下次是不是可以去清国控制区也搞一搞这类“招工”事宜。反正现在两国也和平了,试一试又不需要多少成本,相信满洲的土地对那些无产者们来说还是有些吸引力的吧,就是当地官府可能有些不太同意,需要多多做一些工作。

1685年6月2日,在路上顺便走访了几个村镇外,陈科一行人终于安全抵达了海参崴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艘来自朝鲜王国的船只也才刚刚下锚,他们带来了朝鲜国内的最新请求,请求进口一批最新的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