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鉴宝秘术 > 第三三七四章 桃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花呢,有为牡丹者,“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姿万态破朝霞”;

有为桃花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有为梅花者,“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有为兰花者,幽幽静静,别有韵味;有为海棠者,一笑百媚生,海棠胜芙蓉;

有为杏花者,“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为荷花者,“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最快

鼻烟壶的另一面,各有一句与图景相对应的诗词,大多化用古诗中的句子,比如“山头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化用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风光无限好,鸟语伴花香”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

有一些虽属于自创,但句子轻灵,有着对图景的敏感把握,像“神清和月泻,香远隔烟知”、“芳阴知艳足,长出四时春”等都较为传神。

这东西虽然是珐琅彩不假,但应该是晚清的东西,不如乾隆年间的值钱,可应该也价值十来万美金。

张天元这两套东西只给十万美金,绝对不算高,但其实也并不低了。

他是收藏家不假,可同时也是一个生意人,不会去做亏本的生意。

其实这么算下来的话,加上之前选的那几样东西,王麻子能得到的钱也有数十万美金了,请个好一点的律师应该没有问题。

“好吧,你说了算。”

王麻子很清楚,在这个交易上,他可能吃亏了,但这个亏却必须得吃。

因为他没法子啊。

现在他是急需要钱的,而他的那些东西大多都没有正规的交易凭证,如果拿到拍卖行去,很可能会造成国际风波,到时候麻烦会更大。

找私人卖的话,恐怕唯有张天元肯出这么高的价钱了。

“王老板爽快,咱们就不用说太多的废话了,那就这样吧。”

张天元很干脆地收拾了东西,准备给王麻子转账离开。

“等一等!”

王麻子似乎是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咬了咬牙道:“不知道小哥是不是喜欢张大千的画儿?”

“那还看什么画了,我这个人对于艺术那都是喜欢的。”

张天元并不上当,没有吐露自己的心声。

“你等等,我给你取东西。”

王麻子或许是感觉几十万美金还不够用,所以才打算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吧。

张天元心头微微哟些颤抖。

张大千也算是地表最强画家了,最起码就目前这个市场价来说,他的画比唐伯虎等古人的画可能还要值钱。

能够跟西方那些油画大师的画价格一较高下的,只怕也就是他了。

如果能花费较少的钱买到张大千的画,那绝对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啊。

正想着,王麻子已经将画拿了出来。

这不是张大千的《桃源图》吗?

《桃源图》全幅高约七尺,上方几近满画,以极厚重的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反复泼洒,层层堆叠;画面下方留白,近岸处醒以桃花数丛,旁有渔翁钓艇,似入桃源之境。

《桃源图》创作于1982年,是张大千晚年最重要的泼墨泼彩作品。

1976年张大千正式到宝岛定居,并在台北城郊的外双溪筹建摩耶精舍,以此作为他的“世外桃源”。

期间张大千开始创作《桃源图》,直到1982年农历12月才完成。

此画与其生平最后巨制《庐山图》的创作时间相仿,两者皆精心绘制,尺幅大于一般作品,是其反复思量斟酌、尽心竭力的巨作。

《桃源图》原是“谪仙馆”的旧藏之物,后在1987年香港富比以逾187万港元拍出,刷新了当时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

后经著名古董商安思远收藏,最终由“麦克塔格特艺术收藏”保存至去年。

“麦克塔格特艺术收藏”由麦克塔格特伉俪创立,自60年代初收集亚洲艺术品,其藏品蔚然可观称誉西方,而《桃源图》是他们两人的挚爱之物。

此外,《桃源图》曾借展于美国多个重要大型展览,并收录在多本有关研究张大千的学术专著与图录中。

就在去年的一场拍卖会上,这幅画又创出了惊人的天价。

香港苏富比去年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共推出248件拍品。

其中已故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晚年泼墨泼彩作品《桃源图》最引人注目,历经一个小时的竞拍,最终该作品以2.4亿港元落槌,加佣金2.7亿港元成交,被内地某神秘买家竞得。

没想到这幅画居然落到了王麻子手里,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啊。

据说一九七六年张大千正式申请到宝岛定居,觅得台北城郊的外双溪,再一次经营他的宝岛世外桃源。

当大千忙于筹建摩耶精舍的期间,他同时进行一幅泼彩的《桃源图》大轴,一直到1982年的嘉平月才完成,并题诗及长跋如下:

“种梅结实双溪上,总为年衰畏市喧;

谁信阿超才到处,错传人境有桃源。

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旧见过吟赏,欢喜赞叹,引为世外之欢,且谓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邻买宅种花,鸡犬相闻,灯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与大笑!”

张大千本来期望在外双溪依山傍水与农家田园为伍,但是万没想到,农地不久便成为富户的新小区,摩耶精舍竟被周围高楼大宅环伺,安静的桃源变成了“鸡犬相闻”,他只得认命地与来客相对大笑而已!

如此自我解嘲式的题词,却也是描述他一生迁徒世界各地,寻觅世外桃源的最佳写照。

因为从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弃地重觅,一直到老死外双溪,仍未觅得他理想中的桃源。

最后他终应觉悟到世上岂有桃源在?只是“错传人境有桃源”,即使他忙碌找寻、经营了一辈子,结果还是回到原点,那就是他年轻时所说的:“世已无桃源”了!

张大千先生和他一生的时代之间的互动,表面看来好像是他主动在“万里投荒”,寻找他生活和艺术的世外桃源,似乎无意被卷入大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