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圣旨下完之后,朱由校便叫来了工部的官员,询问是否能造装备火炮六十四门的战船。

“陛下,装备火炮数量虽然说越多约好,可船只不一定能够承受,我们以前也从来没有建造过这些的战舰。”

听到这个数字,工部的官员楞在了原地。

“朕之前便听说泰西人,已经可以建造装备七十门火炮的战舰,甚至准备建造装备百门火炮的战舰,朕登基之后,便让锦衣卫的人去查访。”

“他们在南洋见到了荷兰人最大的战舰,装备了六十四门火炮,这样的战舰,他们有十几艘之多。”

“这是找人绘制的战船样式,你们看看,是否能仿制出来。”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魏朝将御案上几张纸递给了工部的官员,这是锦衣卫的人跑去了南洋,找了当地会画画的人,绘制出来的战船模样。

当然这不是东方传统的水墨画,而是西方的炭笔画,风格极为写实。

甚至这些人还想办法搞到了这种叫做盖伦船的战船尺寸,小型盖伦船装备了十六门、二十四门火炮,中型盖伦船装备了三十六门火炮,大型盖伦船装备了六十四门火炮。

“这需要臣等回去之后找工匠核实一番,才能确定。”

看着这几张纸上画得惟妙惟肖的战船,几人商议了一下,王佐开口说道。

“尽快的商议,也要尽快的试验,眼下已经是六月中旬,今年过去一半了,最迟年底之间,朕要看到你们的建造图纸。”

朱由校点头答应下来,不过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臣,遵旨!”

一听还有半年的时间,王佐的心放下了不少。

风帆战舰的建造没有那么简单,单单是木料的处理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五年的造舰计划,前两三年都是在处理木料,当然以后每年可以处理一些,每年兴建一些,不过一开始需要的时间确实长了一些。

可惜的是,现在大明的海商顶多也就是到东南亚做贸易,没办法直接前往欧洲,否则朱由校高低派一些人过去,购买了西方的一些书籍翻译过来。

说起来,他也让前往南洋的锦衣卫办这事,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买通那些为荷兰人服务的华裔。

对了,此事可以询问一下西洋传教士,不知道他们之中有没有懂这些的。

想到这里,他便给徐光启写信,让他询问一下,还住在他府里的西洋传教士们。

写完了信,命人送走,朱由校将这些事情放在了一边。

朱由校把目光又投向了西南地区,历史上今年九月份奢崇明会在重庆起事。

之所以会在重庆,是因为二月辽阳、沈阳陷落之后,奢崇明上奏朝廷,主动申请率领马、步兵两万支援辽东。

结果他的女婿樊龙、部党张彤率领兵马到达重庆之后,九月十七日,奢崇明起兵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

朱由校也派了锦衣卫前往四川,调查情况。

奢崇明,是四川永宁宣抚使,也就是所谓的土司。

四川地方土司和流官,算是一半一半。

这些官员到了四川,可不觉得到了天府之国,反而觉得是被发配了。

他们大多对仕途没有太多的想法,唯一想的就是捞银子。

因此,这些地方的官员大多盘剥百姓,对于少数民族下手更狠。

那些土司们,也没有爱民如子的想法,对于自己治下的百姓也肆意盘剥。

这才让奢崇明有些煽动民族对立的空间,为他的起事营造舆论。

历史上平定奢安之乱的是去年八月从右布政使升任四川左布政使的朱燮元,今年才过了年,朱由校以清查四川藩王有功,将他任命为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地方军务。

朱燮元也不愧是能臣干吏,上任之后不久,便上奏四川地方卫所训练松弛,军械不足,重庆、成都等地防御薄弱。

朱由校将四川把土地投献给藩王的地主所补交的赋税,留在了四川,要他整顿军务。

说起来这都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了,朱由校派锦衣卫过去,也是想看看他整顿的情况如何。

说起来朱由校也够倒霉的,登基不到半年,努尔哈赤攻克沈阳、辽阳。

下半年九月,奢崇明造反。

天启二年二月,山东地震,随后爆发了席卷小半个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就这么折腾了两年,万历皇帝留下的一千多万两白银花了个干净。

说起来明朝的官制有点复杂,尤其是地方上。

朱由校倒是有改革官制的想法。

几天后,他将内阁众人叫到了养心殿。

“不知陛下想如何改革官制?”

叶向高没想到,自己那几条建议,还没有好好的落实,皇帝居然想改革官制。

“大明以前地方上有按察司、布政司、都司,三个主要的部门。”

“可各地没有一个主要负责的人,后来朝廷在地方设立巡抚一职,渐渐的巡抚成了常设官职。”

“因此朕想,将大明十四布政司,改为十四行省,每个行省设置一个巡抚,品阶在布政使之上,为正二品,负责一省的军政事物。”

“考虑到经常需要跨省调兵作战,朕想在两到三个省,设置一个总督,总督为从一品。”

“另外内阁大学士的品阶从正五品,提升为从一品。”

朱由校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陛下的考虑不无道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臣请廷议。事关内阁,内阁需要回避。”

叶向高开口建议道。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至于参与廷议的人员,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当然这是一般情况,实际参与廷议之人员,根据所议事项的内容,由皇帝指定为准。

“可。”

朱由校想了一下点头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