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妹妹?”景安乐举着酒樽,一脸笑意。

景柔勉强扯出一个笑,若她这会儿说身子不适不能饮酒,那方才喝的那杯又算什么?当真是自己挖坑给自己跳。

就在她为难之际,对面的祁治忽的开了口,“柔儿身子娇弱,方才我自己都觉得这酒有些烈了,不如我替柔儿喝了这杯。”

这话简直让景柔几乎喜极而泣,她起先还以为祁治会怪罪于她,如今看来,祁治心里还是有自己的,母妃说的果然没错,天下的男子爱美人,更爱权势,于是她羞怯的朝着祁治微微一笑。

景安乐也欣然接受,“那是自然,过几日你们二人就是夫妻,夫妇一体,不分你我。”说完景安乐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话在祁治听来却分外刺耳,什么夫妻一体,他堂堂一国太子居然要捡一个二手货,叫他如何心甘,更何况景柔还怀了别人的孩子!

而这时的永平公主突然出声,“依我看,这祁太子与郡主当真是蜜似糖甜,王兄,我看你倒不必担心郡主了,来日他们定是一对恩爱夫妻。”

庆王瞧着祁治与景柔也是满意的笑起来,然后道:“都是儿女们各自的缘分,造化。”他话虽这么说,心里却为自己的安排暗暗得意,以为已经彻底将祁治拿捏住。

“安乐,你既祝柔郡主新婚之喜,算起来你还比柔郡主大上半岁呢。”

“皇兄,不如也为安乐的终身大事思虑一番。”永平公主转过话题又问景帝。

虽说景国女子及笄之后便可婚嫁,可景帝仍舍不得,他要为景安乐好好的挑一挑,绝不会草草了事。

景安乐自然也知道,永平公主就是觉得自己碍眼,想把自己嫁出去。

“说起来,过了年安乐就十六岁了,到是也不小了,本宫倒觉得永平说的有理,不说远了,就说这台下也坐着几个金尊玉贵的皇子,太子,也是与安乐十分相配。”太后也附和道。

这老妖婆也配为人尊长?居然在他国皇子面前谈论自己孙女的婚事,好像多着急嫁人似的,这不就是故意拉低景安乐的身份吗?其心实在歹毒。

他们知道景安乐在景帝跟前很得宠爱,所以把话放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是想让景帝当众将景安乐许配出去,可他们又低估了景安乐在景帝心里的分量。

景帝脸色虽未变,可眼神却一片肃杀之气。

“安乐的事情儿臣自有定夺,此事就不劳烦母后费心了。”景帝明晃晃的拒绝。

许是早就料到景帝会这样说,永平公主又道:“皇兄只顾自己爱女之心,也要问问安乐才是,毕竟女儿家是最会藏心事的。”

景安乐是真的想把永平的脸给撕了,她要是拒绝婚事,就是不尊长辈,可要是同意婚事就是思春放浪,怎样都是错。

于是她干脆冷声正直道:“姑姑实在关心安乐,不过安乐毕竟是景国之人,婚嫁之事也算国事,自然有父皇定夺,若姑姑真那么想操办喜事,不如还是替莱丽妹妹多费心吧。”

这意思是你一个外嫁女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安乐,你怎能如此与你姑姑说话。”太后冷了脸。

永平公主的脸气的有些发绿,却还是委屈道:“安乐说的是,我是先皇远嫁南疆的永平公主,不过是关心一句罢了……安乐,你莫要误会……”说起来声音还夹了哭腔。

谁都知道永平远嫁南疆是平定祸乱,是有功之人,如今被景安乐这么挤兑,倒显得尖酸刻薄,因此众人纷纷看着景安乐。

而景柔更是不怀好意的看着景安乐,心中冷道:景安乐,看你怎么收场!

而有人看笑话,自然就有人担心,比如景风遥,他神色担忧,恨不能马上替景安乐反驳,坐在景安乐身后的林妃亦如是,毕竟景安乐也是她的恩人。

哦,原来是这样,这两人唱了出双簧,在这儿等着她呢,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就给她扣了一个不敬长辈,刻薄尖酸的帽子,当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而她对面的萧衡也是眉头紧锁,握住杯子的指尖已经发白,他已经想好了,若景安乐解决不了此事,真被逼婚,他就求娶景安乐。

景安乐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起身走到大殿中间盈盈下拜,“太后、姑姑,安乐方才言辞急切,实是心中慌乱。只是安乐想着,自己虽已及笄,可当年姑姑嫁入南疆之时也有十八,安乐还想多陪伴父皇左右,为景国多尽些心力。”

这话又让永平心中一堵,当年先皇迟迟不定她的婚事,就是拖着让她嫁到南疆,一切都是为了国本,如今她陡然逼婚倒显得自己自私自利,不顾大局了。

即便她心里知道,景帝爱景安乐如命,定不会把她当政治筹码,可这何尝不更让自己更加嫉恨,都是皇室之女,为何待遇如此不同。

“且姑姑您远嫁南疆,对景国情况定不如父皇了解,这婚嫁之事,父皇定能为安乐觅得良配,只要父皇发话,安乐必然从命。”

“只是如今景国安定,安乐也想留在父皇身边尽孝,还望太后和姑姑莫要再为此事忧心。”这话的意思是不是只有你能当和亲公主的,她景安乐也能为景国赴汤蹈火,都是皇室女,何必互相为难。

太后和永平公主一时语塞,景帝这才松了神色,满意地点点头:“安乐说得在理,此事以后莫要再提。”

众人见状,也纷纷转移了话题,一场针对景安乐的“逼婚”闹剧,暂时落下帷幕,而景安乐也暗自警惕,往后要更加小心这姑侄二人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