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己一路跑回府衙,王德正傻傻的站在大堂。

外面没动静了,他便走了出来。却是没有了明己的影子。大堂上的人都在考虑自己的去留,谁也不知道明己去哪了。

王德在府衙寻了个遍也没发现明己,只好在大堂等候,以他对明己的了解,明己若是不想去便会直说,不会用此事戏弄他。

明己也的确没有戏弄他,只是将他给忘了。见到明己进来,王德连忙上前说道

“咱家的王爷哟!你去哪了?咱们快走吧。朝会都快结束了。”

“好好好,走吧,王哥。现在就走。”

明己赶紧附和,没有解释的意思,这事没法解释,真相总是很伤人的。

应天府衙位于上元和江宁交界处。沿大中街直入西长安街便可直达承天门。

明己在王德的催促下一路小跑,总算是到了皇宫,皇宫是按照中轴线修的,入了承天门远远便能看见奉天门前站着许多人。

“还好,赶上了”

王德笑着说道,明己也不跑了,慢慢向前走去,王德催促几声也就随他了。

大朝会也称御门听政,奉天殿装不下这么多人,便会在奉天门前广场上朝。

平日小朝在奉天殿举行,和一些重臣开开小会则是在后面的华盖殿。老朱喜欢在谨身殿办公,召见臣子奏对大多也是在这个地方。

明己刚刚走到广场,只听一声公鸭嗓的声音。

“退朝!”

明己已经做好上朝的准备,没想到刚到公司就下班。幸福不是来敲门,是直接撞进来的。

“王哥,你看,散朝了。我走了啊”

明己笑着说道,王德一脸苦色,出声说道

“王爷,你还是同咱家去见见皇爷吧”

明己看着王德不安的样子,点头答应了,免得老朱为难他。

二人逆流而上,百官纷纷避让,见礼问好。两人来到华盖殿门口,老朱留下几位尚书和李善长等人在里面开小会。

明己正要进去,守门的公公出声说道

“王爷,皇上有旨,说是你来了,让你在殿外候着。”

明己转头看向王德,出声说道

“王哥,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啊。你也看见了。我走了啊”

明己说走,转身就真的走了。王德一脸无奈,第一次在心里嘀咕了一句,皇上和王爷这对冤家怎么都就像小孩子一样呢!

老朱现在一心想着火车和银行的事。大朝会也没什么大事,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也不感兴趣。

若不是王德迟迟不归,早朝怕是早就结束了。明己出现在午门的时候,老朱便知道了。才有了散朝和现在这一幕。

明己可不会乖乖在外面等着,出了承天门,明己便想着去吏部看看。准备挖人,在镇江,王县令的能力还是有的。

洪武门至承天门,右侧便是六部和宗人府,詹事府,太医院,翰林院均在其后。

左侧则是左右府,太常寺,通政寺,钦天监,以及锦衣卫和旗手卫等部门。洪武门前方便是正阳门,两侧便是金吾前卫和留守左卫。

明己入宫常走西安门,倒不是因为正阳门是正门,而是汤府离西门近。

从小就经常入宫,对皇宫比较熟悉。明己很容易就找到了吏部。

六部配置尚书一名,正二品大员。左右侍郎两名,正三品官。司务两人,从九品。如同办公室秘书,品级不高,却能横着走的存在。

旗下便是负责清吏司的正五品的郎中,吏部则是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

六部大多都是四清吏司,唯独刑部有十三个清吏司。下面设有从五品的员外郎。

王县令这样刚刚调入六部的,只能做一个正六品的主事。在京做官得混资历。

明己进吏部没收到任何阻拦,刚刚下朝的左侍郎正在班房休息。得知明己来了连忙又跑了出去。

侍郎在京都是权力顶层的存在了,尤其还是吏部的。吏部尚书便有着天官之称。

不过开国之初,有着开国之功的勋贵众多。得罪不起的人也多了去。吏部远没有王朝中后期权力大。

面对明己,他们尚书大人都不会小视,左侍郎更不敢托大。连忙见礼

“下官见过王爷,王爷里面请。尚书大人留宫,尚未回班。”

“大人不必客气,我不找吴大人。你帮我把王……就是镇江上来的王县令找来。我有事寻他。”

明己随意的说道,却是不知道王县令的名字。在镇江他也不曾插手地方政务。一直叫着王县令。

不一会儿,王县令便被带了过来,毕竟在镇江是接吴琳的班。在吏部倒也混得开,做了考功司的主事。

王县令见到明己,故人重逢,激动的见礼

“见过王爷。王爷,好久不见了啊。初到京城时,我便想去拜访你。汤府的人说你不在京城。”

王县令激动的说道,他知晓明己的性子。在明己面前随意不少。

在京为官,也有着不成文的规矩,派系!官才会坐的稳,爬的快。当然处理的时候,也就会牵连一大片。进京时,他便想着去汤府拜访。

“好久不见啊,王县令。有没有兴趣来跟着我干?对了,你叫什么?”

明己笑着问道。想到还不知道名字有点尴尬。

“愿意!跟着王爷回镇江都成!回王爷,下官名唤王佐。”

王县令激动的说道。跟着明己当官舒心啊。吏部的工资还没他在镇江做知府的一半多,甚至还赶不上当县令的时候。

“荀彧?”

明己心里冒出了一个王佐之才!下意识的开口,随即又反应过来说道

“好,你明天来应天府报到吧。我就先走了,一会儿吴大人回来,看见我来他家里挖人不太好。”

“是,王爷,下官明日一早便去。”

王县令激动的回答,他知道自己不用混资历了。跟着明己,京城便是镇江。只要好好做官,认真办事就行,仕途名利自己就会过来。

明己点头走了出去了,看了看兵部的位置,想着是不是去给便宜老爹探个班。最后还是没去打扰老爹工作。

转身再次入了皇城,由西门出城回汤府比较近。能路过皇宫的人,怕是也只有明己这脑回路了。

可怜虎子还在长安大街的右门等着他。回到汤府,见到门房时,明己才想起虎子。连忙让人去叫虎子回来。

“哎,当官害人不浅啊!”

明己感叹了一声,便进了汤府。

皇宫这边,老朱的小会也结束了。主要是午饭时间到了,老朱可不会留这么多人在宫中吃饭。

老朱开小会的原因便是准备对云南用兵。上次北伐历时九个多月,经过一年多休养,兵锋已经磨锐。

原本老朱是不把云南放眼里的,明己曾提醒过云南山高关险。建议由川贵广三省,兵发三路。一鼓作气!

明己认真的建议,老朱从不曾轻视。才会在北伐之后没有立马发兵。大明已经做好准备,明己又来了两个计划。老朱不得不和六部商议。

史上,洪武十四年,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和沐英为副将。领兵三十万出征云南,剿灭残元梁王。

郭英领兵五万出永宁(泸州),攻乌撒,克七星关,占毕节。彝族归附。

傅友德则是领十五万大军出怀化,一路急行军。出其不意拿下曲靖,梁王自缢。

昆明残元投降,蓝玉扫平临安,傅友德攻大理,收丽江。收复云南全境。设立云南布政司。沐英世镇云南。

如今,六部也同样没把残元梁王放在眼里。认为大明可以打。铁路和银行是长期计划,不是一蹴而就。影响不会太大。

上下一心,文武一体,老朱自然高兴。得到想要的答案便把朝臣撵走了。带着朱标去坤宁宫用膳了。

出了大殿见到王德一人在殿外候着,不用想也知道明己早跑了。老朱心情好也不在意,出声说道

“那混账跑了?说说吧,都干什么了”

王德立马跪下请罪,他知道老朱问的不是明己去干什么了,而是问出宫耗时许久的事。

王德在府衙自然不可能安心喝茶,明己在大堂的话,他也听了不少。将自己听到的一五一十告诉了老朱。只是听的不怎么全面。

“去,让汤明己…算了,让顾全忠来见咱!”

老朱很满意明己说的话,下意识的想让明己入宫。不过想着明己那长话短说的样子,还是决定让顾全忠进宫。他要知道明己都说了什么。

王德又马不停蹄的跑去了应天府衙。老朱和朱标朝着坤宁宫而去,老朱对着朱标说道。

“这混账小子总算是干正事了!”

“是啊,不过,小弟怕是会因此得罪很多人啊。”

朱标有些替明己担心。老朱白了朱标一眼说道

“他倒是乐意的紧!十万金啊!你说这小子有这么多钱吗?”

朱标也笑了,明己的性子可是巴不得辞官。得罪人多了,丢官对他而言反而是好事。

“怕是没有,毕竟他还要养着书院众多学子,火器院和那个蒸汽车可是个无底洞。倒是苦了他了。”

朱标出声替明己辩解,他对商业不了解。就别说出海吸金的事了。

老朱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朱标的话。他倒是知道明己有钱,毕竟马皇后的小金库就有不少。

不过明己的花销也不小,而且还没花在自己身上。倒是让老朱动容。研究院倒腾出来的东西对大明的改变,老朱也是看在眼里的。

“让他折腾吧,这京城有咱在呢!掀不起浪来!走吧。”

老朱自信的说了一句便向前走了。明己若是得罪所有朝臣,他也是愿意看见的。孤臣不是用着更放心嘛!

朱标笑了笑跟了上去,老朱站边明己。他就是把京城翻个面也是对的。

顾全忠接到旨意,便来了谨身殿门口候着。王德可不会带他去坤宁宫见驾。宫廷规矩还是挺多的,比如外臣不得入内宫就是。

老朱吃完饭来到谨身殿,顾全忠才被带了进去。一五一十的将府衙发生的事告诉了老朱。

听的老朱大喜。明己说的就是他想要的官员。不过看向全忠时又生气了。出声说道

“咱也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忠心咱呢?”

顾全忠立马跪下表忠心。老朱反而更气了

“你看看你,顾时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真是丢你爹的脸!咱看这通判你也别当了!去边军吧!好好学学武将风骨!”

“臣叩谢陛下隆恩,臣一定好好学!”

顾全忠再度叩首,汉朝王庭面圣少有跪拜大礼的。

老朱心里明白,顾全忠其实不算错,世事如此。他理解!作为皇帝,天下是他朱家皇明的,他也想要明己说的官吏!

明己终归只有一个,更多的则是顾全忠这样的官吏,甚至远远不如。事实如此,世风如此。很无奈,皇帝也没办法。

有苗头,有榜样。总是好事。老朱可不会让人把这苗头给踩下去!顾全忠退出去后。朱标说道

“爹,通判一职该让谁接任呢?”

通判分管兵马,粮运,监察上官。其位不可不重。又是京师重地,人选自然得慎重。

虽说京师通判不似州府握有一州兵马。倒是下辖各县的府兵,漕运粮兵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让京兆府尹自行选才任命吧”

老朱随意说道,明己要干事,他自然不能掣肘。他信任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