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在大明的那些年 > 第194章 发展弊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明己来到府衙,王佐便迫不及待跑到明己面前。激动的说道

“王爷,户部给钱了!”

“给就给了,你高兴什么?又不是给你的。”

明己看着王佐激动的样子,出声说道。

“不是,王爷。不仅给钱了,还答应了咱们上缴一半税收的请求。”

王佐激动的说道,这这种过分的请求他是想都不敢想。上面居然会同意。

老朱信任明己,知道明己不会中饱私囊。明己要治理京都,他更是乐意至极。自然不会否决,更何况国库有钱。

“嗯,现在有钱了,你想干什么就去干吧!”

明己开口说道,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说道

“王哥,你看,现在不缺钱了。其他事你也能办好。以后这府衙我就不来了。全权由你负责哈!干的好,年底我就提名,让你扶正!”

说完,明己就准备回去了,王佐连忙拦下明己。说道

“不行啊,王爷,还有些事情需要你点头!咱们进去说”

明己想着,就当交接一下工作吧。进了内堂,明己问道

“什么事?你说吧”

王佐想了一会儿才说道

“王爷,水泥的事情,咱们若是从镇江运的话,成本太高。要不在京城建设水泥厂吧?沈先生那边,你看?”

“行,我这就找他去!”

明己起身说道,王佐连忙开口

“王爷,别急!还有其他事呢?”

明己重新坐了下来,看着王佐。王佐眼睛转了转。府衙的事情都是他与李云舟在负责,还真没什么事需要明己。

不过府衙却是离不开明己,没他坐镇,京中的大人物可不是他们能震住的。

且府衙刚刚在京中立威,明己就抽身而退,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信号。别人可不会相信明己就是单纯的为了摸鱼。

见王佐久久不语,明己出声问道:“你到底有没有事?”

“有有有!王爷,下官觉得你前些日子说的京中税制可以开始了。下官人微言轻,怕是做不好此事。

还有啊,你说的城市发展方向,下官不是太懂,人口和环境什么的。什么政策扶持没你在,下官可不敢啊,还有……”

王佐倒也有几分急智,将之前和明己讨论的问题都给说了出来。

明己口中的城市发展因素太过超前,他也不敢硬套,才会与王佐讨论。却也有着共通点,地理,人口,和政治是古今都看重的。

古代太过依赖地理位置。局限性很强。后世则更倾向于人为调控,这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有好的规划和强力的政策扶持。破落村都能给你干成科技村!

明己侧重经济,王佐重视稳定。发展经济离不开政策支持。重农抑商的环境,明己过于前卫的想法,在王佐眼里就有着官商勾结的嫌疑。

尤其是老朱当家的情况下,王佐可没明己胆大。王朝为了稳固安定,重农抑商也是必然的。

经济的重要性说他们不懂,明己是不信的。不过是维护王朝做出的牺牲罢了。这样的环境还能出几大世家。

若是放开商业,通讯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指不定就和西方一样了,一不小心就出国了。

明己想着推动大明进步,也怕推成了西方商业性质的国家。破坏华夏独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结。

发展就会免不了向资本靠拢,明己改善应天治安,改善交通到沈旺携厂入驻。不正符合打扫屋子在请客嘛。

大明版的招商引资,工厂会带来工人,产品会带来商人。组成新的城市人口,完全区别于京城常驻的手工业群体和传统商业的服务群体。

工商业繁荣,首批市民阶级出现。随着城市发展,这些人很容易变成资产阶级。朝堂制度约束不了。老朱定会下手!

王佐的话让明己沉默了,并不是他口中官商关系的顾虑。而是后续可能出现的影响。

老朱武功不错,文治的话,就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了。倒是也担得起爱民如子的称号。让他兜底,怕是直接简单粗暴。

想到老朱,明己觉得他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

倒是小看老朱了,老朱可能意识不到,不过干了这么久的皇帝,政治嗅觉肯定比明己这个小白要敏锐许多!

王佐见明己久久沉默不语,轻声喊道

“王爷,王爷?”

明己醒过神来。担心归担心,却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至少是在进步的,他也相信自己所在的民族,几千年的底蕴,不是资本能动摇的。

“嗯,没事!这些事都以你为主!你知道我没当过官。以后我的话算是建议,用不用取决于你!王哥,你大胆干!我看好你!”

明己的话让王佐愣住了,心道:王爷,这些事不一直都是我在干吗?我的意思是你得在衙署啊!

“多谢王爷信任!下官能力有限啊,怕是有愧王爷信任,您还是在留在衙署吧!许多事情还需王爷做主啊。”

与明己在一起久了,王佐又随意了不少。衙署众人对明己也没有了当初的害怕,心里却是尊重了不少!

因为明己是唯一一个会主动和他们聊天的王爷。倒是对麒麟军恨的牙痒痒。这些人比锦衣卫鼻子还灵。

“行了,不走!保证每天按时打卡!下班卡不用打了吧?”

明己出声说道,倒不是王佐的话劝住了他,而是他心中的担忧让他有些不安。

“不打不打,王爷你能来就行!”

王佐谄媚的说道,他才不管明己什么时候下班。只要能来衙署就行!明己口中的怪话他也能听懂不少,尤其是一句卧槽,在衙署中流传甚广。

“说说吧,这税怎么收?”

明己出声问道,秋收过后就该收秋米粮税了。

王佐知道明己关心的是京中商税,便出声说道

“王爷,税事乃国朝重事。还是让李大人一起参谋参谋吧。”

明己点点头,没有点破王佐的小心思。对着虎子说道

“虎哥,去看看李大人在办公室没?在的话就请过来。”

虎子点头去了李云舟的班房,不一会儿李云舟就进来了

“见过王爷”

“李大人不用客气,快坐。”

明己随意的说道,等李云舟坐下后,出声说道

“现在人齐了,咱们开会。王哥,说吧,你想怎么做?”

王佐起身对着明己和李云舟一礼,出声说道。

“王爷,秋税在即。王爷想改税时间上来不及,商定税率,朝廷审批都需些时日。下官建议今年沿用旧制。

税期不可逾,因此下官建议商税和农税同时进行,李大人久居京城,熟知京事且有王爷居中调度,商税一事就有劳李大人了。”

收商税可是得罪人的事,李云舟苦笑着看着王佐。心道:平日怎么就没看出这厮竟如此奸滑?

正要起身答应,明己却是抢先开口了

“王哥,那你呢?”

王佐傻笑了一声,说道

“王爷,非是下官不愿负责商税。有你在,下官不怕得罪京中贵人。而是下官初涉京中,不知商事。怕是会少收,漏收。

让王爷平白担了徇私的恶名。若是王爷要下官负责商税,下官愿与李大人对调。”

李云舟也站了起来,对明己拱手一礼说道

“王爷,下官愿负责商税一事。还请王爷放心。下官必定尽心,绝不错漏一家。”

明己看着认真的李云舟,又看向了傻笑的王佐。出声说道

“行了,商税一事不急!而且也不用你们去收。今天咱们商议一下轻农税重商税的可行性!今年农税税制还是照旧!

商税税率拿出一个大致方案,回头你们和司户与司库的人再商议一番。税期的事,我去和老……皇上商议。”

李云舟和王佐对视了一眼,不明白明己如何让商人主动缴税?不过农税作为主要税收,断然不能降低的。

“王爷,农税断不可降啊!”

李云舟出声说道,明己看着他说道

“李大人,你不要激动。我们只是商议可行性。你说说不能降的理由。”

“是,王爷勿怪,是下官孟浪了。”

李云舟先是道歉,随后出声说道

“王爷有所不知,农税自古作为主要税收。支撑朝堂运转,供养百万军卒和百官俸禄。农税事关社稷,断不可降啊!

当今圣上体恤百姓,常行免赋免税之事,朝廷钱粮本就不足,运作艰难。应天府历来便是纳税重要之地,若是轻易减税,怕是会影响国朝……”

李云舟的担忧,明己是清楚的。南直隶的税收占全国十分之二。江南六府的税收可以称的上半个大明财政!

大明的财政远不及唐宋,也比不上满清。算是大一统王朝财政最低的。百姓的日子也没过好!

主要是老朱的土地财政,重农抑商,土地只能种植桑麻一类的经济作物创收,而不是土地商业化。

老朱将各府的税粮计算后刻在石板上,立在户部。便是税收的标准,要求后世也按照这个标准。北方新开土地永不加科。

这也是拖垮大明很重要的原因,后世皇帝都挺孝顺的,牢记明祖训。老朱的文治的确不行。

明己的到来,提出摊丁入亩等计策也算是拓展了老朱的小农思维。维持王朝运转,只有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制度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李云舟说完,明己认同他的担忧,他不是变法,更不是先驱者。没想过搅动风云。只是想让目之所及过好一点的日子!

“你说的对!农税的确重要。”

明己先是认可了李云舟,随后又说道

“既然是商议,我说说我的想法,减免的农税,是否可以转嫁到商税上面?

原本需要缴税的粮食,朝廷是不是可以用多出的商税从百姓手里回购?既保证了朝堂运转,又达到了重农的意思。

朝廷给予商人一些便利或是名誉保障什么的。双方都不吃亏。以商养农,互相促进。王哥,镇江是如何做的?你给李大人说说”

明己的言论让李云舟吃惊,这是他不曾想过的。王佐将镇江的模式讲述了一遍,镇江商业繁荣,加上出海的红利。

镇江府的农税了胜于无,商人也获得了皇家商会的支持,畅行无阻,不亏反盈。

“王爷,这…,镇江商户竟如此有钱?那镇江府岂不是人人从商?商人可比农户容易许多。”

听完王佐的话,李云舟吃惊的问道。明己白了他一眼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经商的!商人承担着风险,费心费力,四处奔波,并非不劳而获。就算天上掉馅饼也是奔着砸死你来的!

轻商是错误的!商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你看镇江都从商了嘛。你撞几次墙还会再撞吗?

言归正传,农税照旧,商税先议着,有关民生的税轻一点,如棉麻一类的。胭脂水粉,古董字画,生丝绸缎什么的,加个两三成都行。你们就按这个商量吧!”

明己简单的提了要求,农税照旧,两人也不再纠结,开始商议商税的事情。

王佐和李云舟争论,明己负责看戏。直到午时,明己才开口说道

“行了,今天这事先别传出去了。回头你们与司户的人再商议吧,王哥,你把沈旺也叫上。让他带几个大商人提提意见。

李大人,王大人,二位还有事没?没事我就下班了!”

两人起身见礼送明己出去,王佐突然说道

“王爷,还有一事!”

走到门口的明己回头看着他,王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王爷,大牢里的两位小爷,是不是可以放了啊?”

对王佐来说徐府和常府太过超然,昨晚回家碰上了常升,常升便问起了这事。

“有人找你了?谁啊!”

明己问道,这两人他都快忘了。衙署的其他人也不敢审问他俩。就一直关着。

“常府,二爷”

王佐没有隐瞒,出声说道。明己对常家三兄弟有印象,毕竟给自己送过钱,和常升一起学过枪。

“他说什么了?让你放人?”

“没有,二爷只是询问了一下,三爷是怎么判的。没说其他的。”

听到王佐的话,明己也来了兴趣出声问道

“对了,怎么判的啊?”

那天打了两人板子,让人上药后便给关了起来。其他人可不敢带他俩上堂。

“王爷,还未过堂呢,未曾判罪……”

“走吧,去看看…”

一直关着也不是个事,明己带着王佐便去了大牢。

明己也是第一次来牢房,出口很窄,牢房有一半是在地下的,显得十分阴暗。

弯腰进去后,有一股霉廋味儿,明己差点呕了出来,出声说道

“卧槽,这地方能住人啊?”

王佐只是笑了笑没有回话,下了台阶便宽敞许多。摆放着众多刑具。

狱卒带着明己来到常林二人的房间。倒是比别的牢房干净整洁了许多。看来是被特殊照顾了。

常林见到明己,眼泪都掉下来了。跑了过来,隔着松木栏杆激动喊道

“汤大哥,我错了,你放我出去吧。我真的错了。”

明己看着他的样子有些不忍,毕竟是常氏的弟弟,说道

“行了,这么大人了还哭!将牢房打开”

狱卒连忙打开牢门,明己走了进去,两人乖乖的站在明己面前。没有丝毫傲气。

明己看了一眼常林,转头又看向徐增寿问道

“后悔吗?”

徐增寿点头如捣蒜,明己继续说道

“小小年纪不学好,学人喝酒闹事!按大明律当街斗殴,理应……,王哥,大明律怎么说的?”

明己并不知道大明律,只能询问王佐。王佐出声说道

“手足伤人,无伤笞二十,伤,四十。

以物伤人,无伤笞三十,伤,四十

兵刃伤人,无视伤情,笞一百,徒十年,罚没兵刃。大伤或致残,杖六十,徒五年。”

听王佐说完,明己出声说道

“王哥,你这不对啊,动手和拿东西,伤都四十,拿武器大伤还少了五年。这不是鼓励犯罪吗?”

王佐一阵无语,心道:六十杖还能不能站起来都是问题!

“王爷,大明律是这样的!”

明己点点头说道

“那行,增寿,你是动手还是动刀了?”

“汤大哥,我没动刀,就用手推搡了几下。砸坏了几张桌子。我赔,我一定赔”

徐增寿连忙说道,明己说道

“好,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孩子!我给你道歉。对不起啊,大明律我不太熟,打重了。算你存的,下回少打几次!”

“不敢了,汤大哥。我再也不敢了。我发誓!”

徐增寿连忙说道,他从小就没受过这委屈。关在这是真的生不如死,没下回了,别说太子,就是皇上也不行。

明己见他误会自己意思了,笑了笑说道

“好了,你没事了。回家去吧!”

“谢谢汤大哥,谢谢大哥!”

徐增寿道完谢后便跑了出去,他是一刻也不想待在这里。明己看着跑出去的背影笑了笑。又看向了常林说道

“好了,该你了!”

“谢谢汤大哥!”

常林笑着说道,以为明己是来放他的。明己与他大姐和二哥交好。

他倒是不怕明己,知道自己不会出事。只是这地方实在难受。他可不想继续待了

“谢什么啊?你的情况可比徐增寿严重多了。暴力抗法啊!殴打朝廷命官不用问都是死罪。说说吧,该怎么办?”

明己出声说道,想吓吓他。听到明己的话,常林嘀咕道:“早知道就该换换了”

“你说什么?”

明己看着他问道,常林立马否认

“没,没什么。不对啊,汤大哥,我没殴打朝廷命官啊!”

“你当街殴打捕快衙役,你还抵赖?是不是还想挨板子?”

“汤大哥,殴打衙役我认,殴打朝廷命官我不认!你不会想屈打成招吧?”

明己转头看向王佐,他以为捕快衙役如同警察。属于朝廷的人。

并不知道衙役属于贱业,捕头也是有强人担任,甚至不入士农工商。后三代不入科举。领的不是俸禄而是工食,因此他涨二钱银子,一众衙役才会异常高兴。

王佐点点头,和明己解释了一番。常林见明己是真不知道,心里嘀咕着一会儿是不是该和我道歉了。

明己看着常林,他这身份,这还属于钻法律空子了。随即说道

“好啊,你小子厉害!不过,衙役是我的人。你打我的人就是不给我面子!你说这事咋办吧?”

“汤大哥,对不起!”

常林立马道歉,明己摆摆手说道

“你该道歉的人不是我。去给苦主道歉吧。”

“啊,我不去!”

常林一口拒绝,他认为给贱民道歉是折辱常府。明己倒是没想这么多,带他去了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