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雍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计划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计划

朱厚煌这一段时间,将陆上的事务全部托付给了杨慎,一心一意的放在海军之上。

一半水师被他派出去,开辟日本航线去了。许栋也跟着去了,剩下的水师没有一个人敢挑战朱厚煌的权威。

不过即便是这样,朱厚煌也感受到了海军是一个技术兵种,当然了如果海军本人不英勇,不顽强,没有拼死做战的精神,怎么样的技术高超,也未必能挽救失败的命运,至少在这个时代,这就是真理。

朱厚煌不认为雍国水师的士气很高,但也不认为很差。他觉得雍国海军,与佛郎机船队的差距,都在技术上,在造船的技术上,在火炮的技术,在风帆的技术上,等等,当然了所有技术,也不是全部都差距巨大的。最大的差距就在火炮之上。

台湾之战,就败在佛郎机炮发如雨之上。

所以朱厚煌想要弥补,就从火炮上开始。

第一步,朱厚煌当然是仿制佛郎机炮。

上文说过,佛郎机炮对大明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仿制难度。但是有时候武器一样,用武器的人不一样,发挥的威力也就不一样。

佛郎机炮有了,去哪里找熟练炮手啊。

朱厚煌最后想到一时间找不到熟练炮手,只能想办法培训了。一想到这里,他想到了炮表。他虽然知道炮表的原理,但是让你自己弄出一分炮表,实在太浪费他的时间了。

此刻朱厚煌再次认为,他从北京带走一批,年轻熟悉家。是多么英明的举动了。

研制炮表,研制炮车,是朱厚煌第一项科研项目。

科学即便有种种的缺陷,但是他将社会文明大大推进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科学本身是什么啊?

朱厚煌其实不想去想这种形而上的问题,但是朱厚煌不得不想,因为他一直以来一直想在大明培育出科学的种子。

如果不清晰的认识到科学到底是什么?如何去培育出科学的种子啊?

科学是一个个已经验证的公式吗?科学是一种思维逻辑吗?还是科学是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朱厚煌也弄不清楚,不过他也学习当初,以项目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法。他知道中国古代很多技术也是非常高超的,很多时候,他们不去更进一步,是没有更进一步的需要。朱厚煌就想将自己一个个要求,扔给懂的知识的人,与专精某一门的工匠一起,让他们研制出来。

并让人记录所有研究的细节,时间多了自然会总结出一些研究规范出来。并将这些东西整理出一个体系出来。也许这就是科学的种子了。

什么?你说研究不出来怎么办?朱厚煌的金手指在干什么?就是在干这个。

所以在朱厚煌的眼中,炮车的重要性还在炮表之上。因为炮车必须是理论与知识的结合。用专门的数学知识,或者物理知识来指导工匠。朱厚煌将来庞大的造船计划,都要以这一批人员为基础。

想到造船,朱厚煌走出几步,就看见一个大池塘,上面有很多船只模型,各种各样的风帆。在池塘之中漂流。

这是朱厚煌的流体实验室。当然没有这个高大上的名字罢了。

这里的每一个人最精湛的木工大匠。还有很多都是独立承担造船任务的大匠。不过现在大员处理的木头都还没有被处理好,没有足够的大木料给他造船。所以朱厚煌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造一艘炮舰。

没错就是炮舰,专门以火炮作战的战舰。

怎么说啊,虽然这一次葡萄牙人的战船,是用火炮战胜了明军,但是实际上火炮的杀伤力依旧不足,还不是战斗决胜力量。其中也是火力不足的原因。

在朱厚煌看来火力不足有两个原因,一是火炮的威力还是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就是船上火炮数量比较少。

所以,他就以此为要求,要求能装足够多的火炮的战船。

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成果而已。

朱厚煌看完这一切之后,他心中暗道:“这里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坚强的物质基础之上,足够多的木料,足够多的钢铁,而大员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是时候要去北港了。”

这一段时间,北港黄金传了出来,渡海来北港的人大大增多,不过这些人从来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人,渡海来道北港也没有一点安分的意思,北港本来是荒野之地,四周野人众多。这些不安分人一来,就起了占山为王,挖掘黄金的勾搭。

北港本就是新定,人心还没有完全依附。李世贵一时间就是长了三头六臂也不能清除北港乱象。

现在朱厚煌终于明白一件事情,海军绝对不是陆军一样,三五个月,一年两年就能培育出来的。即便是他再怎么对城下之盟耿耿于怀,也知道想要雪耻,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是有轻重缓急。朱厚煌也不能将海军的事情,放在所有事务之前。

不过这大半个月之间,他一直在海军之中,将上上下下的都摸透了。甚至每一个士卒见过几面,将他的影响力,彻底的贯彻进海军之中。事情到了现在,也要告一段落了。

朱厚煌正想打道回府,准备奔赴北港。处理北港事务。朱厚煌当然不是一个人去,将千余亲兵带上,镇压宵小。

不过这样的行动,并不是一时兴起就可以的,必须回去好好安排一样。

“殿下。”一个人猛地跪在朱厚煌面前,只见这个人浑身大汗,一身冲鼻的汗臭味道。好像很长时间没有洗澡了。

朱厚煌看过去,眉头一皱,随即放开了,说道:“林璜,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林璜将一个包裹从身上解下来,一层层打开,最后有两封信呈给了朱厚煌。

朱厚煌接过来一看,一封是给自己的,一封是给杨慎的。

虽然林璜没有说什么话,但是朱厚煌已经看出来,林璜一路来风尘仆仆就是为了这一封书信。这书信之中不知道有何等消息,让他这样奔波。

朱厚煌毫不犹豫的撕开了信封,一目十行的看完,将书信收到身后,一时间背手看想蓝天,心中浮想联翩。

“宁王之乱,终于来了。”正德事情的大事件,终于要拉开帷幕了。一时间朱厚煌心中却有几分伤感,不是为宁王,而是为了正德皇帝。他虽然记不住清楚,但是也依稀记得正德皇帝在平定宁王之乱之后,没有几年就去世了。

好一阵子,朱厚煌才将这种伤感压制下去,心中暗道:“也许我已经改变历史了,正德皇兄,定然不会如历史一样,也说不定啊。”

随即,他又想起比较现实的问题。面对宁王之乱,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

朱厚煌虽然自持自己与正德关系好,不担心正德会迁怒自己。但是他面对第一次政治上的大风波。朱厚煌没有一点经验,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朱厚煌捏着另一封写给杨慎的信件,心中暗道:“我傻想什么啊?自然是问行家了。”

杨慎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波,但是毕竟是首辅家的公子,对政争的理解定然要比朱厚煌高明的多,放着这一个能人,不去请教、岂不是一个大傻瓜。

朱厚煌几步翻身上马,说道:“去府衙之中。”

大员还是一座新城,所谓的府衙其实是县衙的一部分,离府学也没有多远,几步路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