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145章 穿越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穿越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铁(七

第145章穿越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铁(七)

《指尖的风:其实我觉得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才靠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各朝的读书人看到这个评论,特别唐朝以后的读书人,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在他们看来,学到这些技术又能如何?最终还不是考取不了功名。

一个人没有功名,又如何去当官员?一辈子只能被别人使唤。

特别是宋朝的读书人,他们更是看不起天幕上所说的。

虽然他们接受天幕上的技术,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也要这样做。

在他们看来,自己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成为朝廷的官员,让天下百姓受益。

而不是去学习天幕上内容,一辈子钻研杂学。

各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上所说,他们虽然很认同,可是家里贫困的他们,对熟悉四书五经等学说却并不抱期望。

毕竟他们穷的连先生都请不起,又如何学习这些东西?

他们更加的希望能够从天幕上寻找改变生活的机会,让自己的家人能够吃饱饭,甚至能够盖两间遮风挡雨的房子。

他们觉得这才是他们的希望,而不是那些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内容,他很是好奇,这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秦始皇细想了一下,他觉得有可能是后世所谓的科举制度所需要的书籍。

可是就是不知道,这些书籍他大秦有没有?

不过这也给他提了一个醒,用这书籍控制人的思想,让天下六国的移民归心。

于是他找来了李斯商议,一起商讨一个方案。

虽然天幕上说过在他驾崩之后篡改遗诏,做了臣子那不该做的事,可是李斯的能力,秦始皇可是非常的认可。

可是这一切毕竟是他去世后所做,现在他还活着,借给他们十个胆子,只怕他们也不敢这样。

同时这件事情早已被天幕上传开,胡亥更是被他严加管教,只怕他去世之后也不会再出现的情况。

现在有满朝大臣盯着,只怕李斯再也不敢做这样的事。

李师听到秦始皇的召唤,他赶紧来到了皇宫。

随后和秦始皇一起商讨起了如何选拔人才的制度,毕竟自从统一六国以来,大秦的这方面制度并没有改变。

这对于其他六朝六朝遗民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制度。

也会让六朝遗民有才华的人,对大秦心生不满,也有可能让统一六国的大秦分崩离析。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天幕上所说的内容,他觉得天幕上所说和他设置的五经博士很像。

当年他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为了罢黜百家专门设立了五经博士。

就是让五经博士研究五经,传承儒家学说为朝廷选拔人才提供途径。

现在看后世所言,只怕这后世是在他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内容,成为所谓的四书五经。

而那唐诗宋词只怕是后世别的文化载体,不过想来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

(

同时汉武帝刘彻觉得,他这一步应该是走对了,要不也不会流传到后世,成为后世的朝廷选举人才的方法。

只是他自从看了天幕之后,不在于满足只需要这五经博士。

更需能够实现天幕上东西的工匠,也只有那些工匠才能让大汉拥有天幕上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汉更加的强大。

汉武帝刘彻相信,只有成为朝廷官员的工匠,才会死心塌地的跟随着大汉。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所说,他有些惊讶。

五经他知道,这是汉朝汉武帝之时就提出的。

至于那四书之名,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可是唐诗宋词之中的唐诗,让他感觉就是他建立了大唐所做的诗集,他对此深表荣幸。

不只是李世民深表荣幸,大唐的百姓们看到天幕上所说,他们觉得自己的朝代真是有些牛,要不也不会被后世所惦记。

更有很多文人墨客,不停的传播着自己的诗集,以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流传到后世,被后世的子孙们记住。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所说,他非常感到认同。

毕竟大唐的前车之鉴,让他非常认同大宋所定的国策。

而且他的父皇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大宋现在能够这样的平稳,也和这些政策有关。

虽然因为高炉炼铁让他转变了想法,要和那西夏发动全面战争,可是并不代表他否定读书人的功劳。

同时他也相信,大宋有了这些读书人,将会更加的富强。

南朝朱熹看到天幕上所说,他非常的赞同。

并且他认为,应该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分别注释,并和那《论语》、《孟子》一起合并为四书。

明朝。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所说,他冷冷一哼。

这些读书人他最是看不起,每个人都自高自傲。

而且考取功名之后,更是贪得无厌,却不为百姓们做什么实事。

如果不是这治理天下没有别的选择,他可不会用这些读书人治理天下。

现在天幕上的内容,如果真的能够富强国家,他觉得他将会改变这些读书人的地位。

不只是朱元璋这样想,朱厚照和朱由检也是这么想。

在朱厚照看来,这些读书人简直是他成为征倭大将军的绊脚石。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势力庞大,更是遍布全国,只怕他也不会受这些考取功名后的大臣们的唠叨。

朱由检则认为,这些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简直不顾朝廷和百姓的安危。

虽然他们里面有些人并不是如此,可是大部分读书人做了官员之后,简直是不干人事。

如果不是如此,只怕他也不会像天幕上所说,吊死在那煤山。

现在他根据天目上的内容,虽然可以使大明垂死挣扎,可是想让天下百姓安定,只怕也并不那么容易。

同时朱由检也在考虑如何改变,让这天下的读书人能够为朝廷所用,让天下的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