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购买到书籍后,各朝的反应!(一)
清朝。
李鸿章收到书籍之后,他赶紧看了起来,香在里面寻找救国的方法。
只是看完之后,他为的有些失望。
这里面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清朝以前的,而他清朝的只有两本,而这两本还都是小说。
至于科技成就的书籍,那更是没有一本。
这些书籍对于大清来说,简直是毫无用处。
李鸿章叹了叹口气,放下了所有的书籍,他觉得强国之法还需要他自己寻找。
最后他把目光看向了西方,想从那西方列强当中寻找让大清强国之法。
而且李鸿章相信,那是倭奴学习了西方强国之法就能慢慢的变强,那么大清肯定也行。
于是第二天他上书朝廷,力挺国家实行洋务运动。
李鸿章相信,随着洋务运动的实施,国家肯定能够逐渐的富强,追上那西方的脚步。
陆风直播完成之后,决定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毕竟一直这样忙碌,并不是他的风格。
然而陆风休息的时候,各朝代的百姓们并没有休息。
他们都是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书籍,展开不同的行动。
只买到《唐诗宋词300首》的,他们开始用这本书教育自己的儿女,希望他们能够步入官场出人头地。
甚至有的百姓把这一本书抄写了起来,在家里旁边贩卖。
毕竟这可是天幕上推荐的书籍,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怎么可能让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不心动?
而买到各种小说的各个朝代的百姓,有的人凭着自己出色的口才,靠着不断的给别人讲讲书,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更是进修了一下,照着买到的书籍编写了一本自己的小说,并且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文化人。
而有的人并没有这样出色的口才,他们只能培养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识字,然后抄写书上的内容拿去贩卖。
甚至有的人,自己开始学习识字,以希望自己手中的书籍能够给自己带来财富。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随着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也在逐步的改变,慢慢的变成了不一样的人生。
购买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的各朝百姓,他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忙碌办理各种工坊。
他们不知道这样能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但最少他们有一个盼头,知道了一个方向。
而且他们可是听说,那个谁谁谁开了一个作坊之后,在不久就挣了大钱,娶了隔壁村的二妞。
这些流传的小道消息很是让他们心动,所以他们行动了起来。
如果以前他们还未办理什么工坊而犯愁,毕竟他们世代农民,并没有什么技术。
然而在得到这两本书之后,他们并不太缺少技术,缺少的只是胆量?
胆量他们缺少吗?他们并不缺少!
毕竟现在他们连饭都吃不起,再坏又能坏到哪去?
而且随着他们工坊的建起,朝廷也出了政策支持他们,这让他们对以后的生活更加的有信心。
(
他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们的一日三餐也能够顿顿有肉。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努力的干了起来。
秦朝。
相比他修建长城,修建这些工坊的百姓要积极的很多。 这些工坊都是由商家和百姓们出资修建的,里面更是根据《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这两本书生产各种各样的东西。 到那个时候,他大秦也将对这些工坊收取税收,以补充朝廷的财政。 根据朝廷官员的计算,这些工坊建立以后,其所能产生的税收将会达到其他税收的1/3。 对于这个结果,秦始皇很是满意,毕竟一个国家的税收,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正常的运转。 而当年为什么商鞅改革,还不就是因为国家的税收不足以支撑国家的扩张? 而且在修建这些工坊当中,秦始皇也感觉到了自己以前政策的错误性。 不掏钱的劳役虽然看似国家省了银两,可是也大大的打击了百姓们的积极性。 而且在劳役当中,因为没有钱财的收入,劳役们更不敢花费任何金钱。 这样也就不会吸引任何商贩过来做生意,就更不要说收取这些商贩们的税收。 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导致的结果也是钱没有流通起来,让钱财始终躺在国库里面。 于是秦始皇回到皇宫之后,开始召集群臣一起商议改革之事。 秦始皇想让以后国家的大工程,也由国家给予那些劳役们报酬建设。 不过为了实验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秦始皇拿出了长城的一小段进行了这样的实验。 而实验的结果,让秦始皇非常的惊喜。 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可是却带动了地方的税收。 毕竟修建长城,不只是需要人工,还需要各种工具以及石块、砖块。 而现在不再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就有大量的商贾接手,而他们却需要付出税收才能经营下去。 而修建长城需要大量的人工,也吸引了很多商贩去那里做生意,也让那里更加的繁华。 只是这样的做的弊端,也突出来了。 那些商贾们会以次充好,会不按他们的标准行事。 还有就是有些官员,收了商贾们的好处之后,就想用那些以次充好材料蒙混过关。 对于这样的结果,秦始皇有些失望,却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他从小跟随吕不韦长大,可是深深的知道那些商贾们的习性。 秦始皇所需要做的只是约束,约束那些商家要按标准行事,不能做那以次充好的事情。 也需要约束那些官员们,不能因为自己一点小利益,就丢失了国家的大利益。 于是秦始皇下达了旨意,让人对贪污受贿者进行了严惩,对那些以次充好的商家加大了惩罚,并且取消了他们参与修建长城的资格。 果然经过他的处罚之后,他的这项政策为之一新,整个北方更是因为修建长城逐渐繁华了起来。 让人再也看不出,这是时常受北方匈奴侵犯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