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着话,朱标顺势要亲上去,却被常秀一把推开,“殿下,别闹了。此事确实是好事儿,可我担心万一父皇知道了,会不高兴,殿下免不了要挨训。”

被推到一边的朱标只好放弃,毫不在意地说:“放心,只要得到母后的支援,就不会有事。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会小心的,尽量不被发现。宫外的事儿,我不掺和,都交给常茂处理。改天你叫他进宫叙话,顺便提一提。”

“嗯,秀儿明天就叫弟弟进宫。”常秀痛快地答应了,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儿,赶忙说:“对了,前阵子母亲进宫看望,说舅舅有难处,让我想想办法。”

“舅舅有什么难处?”朱标闻言,好奇地问。此次蓝玉随徐达出征,前面连胜两场,后面遭遇扩廓埋伏,损兵折将,算是功过相抵了,没有捞到封赏。

“舅舅说,这次他奉命出征,结果大败而归,虽说功过相抵,但是担心从此不受重用。”说到这儿,常秀叹了口气,“哎。你知道的,舅舅脾气火爆,除了带兵打仗,没有其他长处。所以,想着再有战事,请殿下一定要在陛下面前举荐。”

“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儿呢。没问题,秀儿放心吧。”朱标一口答应。倒不是他强出头,而是蓝玉确实有能力,不用可惜了。而且,历史上蓝玉多次出征,战功卓着,受封梁国公,可见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兵败而弃用。所以,朱标只是顺水推舟。

“不过……”

常秀刚听朱标答应得那么痛快,心中甚喜,现在又把心提了起来,一脸紧张地望着朱标。

朱标打算趁机敲打一下蓝玉,别找错了队:“不过,你要劝一劝舅舅,他的爆脾气要收一收,不可太张扬,耐住性子,总有出头之日。另外,不要去掺和朝廷里的勾心斗角,他脑子不够。”

“嗯嗯。”常秀用力地点了点头,“秀儿一定把殿下的话带到。”

“秀儿,最乖了。你抱上雄英,咱们去母后那儿逛逛。”

“殿下去请安吗?臣妾今天去过了。”

“去请安,顺便送东西。”

“送什么东西啊?”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我去门外等你。”朱标转身往门外走去。刚才聊天的时候,他无意间朝门外瞟了一眼,正好看见孙明。

朱标对守在门口的秦顺说:“顺子,这是孙明送来的肥皂?。”

“是的,殿下。”秦顺掀开手里托盘上的绸布,拿给朱标看。

不一会儿,常秀抱着朱雄英出来了,朱标一家三口一起去往坤宁宫。对于宫内礼仪,朱标觉得大面儿上过得去就行了,一向不拘小节,想到什么就去做。

走到坤宁宫门口,已有尚仪局掌赞女官前去通禀。马皇后得知大孙子来了,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边吩咐,一边往门外迎接。

“参见母后!”朱标和常秀一同施礼。

“坐吧。今天怎么有空来娘这里啊!”

“儿子过来请安,顺便把雄英抱过来,让您看看,解闷儿的。”朱标给常秀使了个眼色。常秀起身将孩子交给一旁的女官。

马皇后对朱雄英喜欢得不得了,抱着孩子一直微笑。

朱标指了指茶桌上的托盘,说:“娘,儿子还有稀罕物给您瞧瞧。”

“什么稀罕物,拿过来娘瞧瞧。”

“这不是洗衣服的胰子吗?傻孩子,就你没见过吧,还当稀罕玩意儿。”马皇后看见托盘上的东西,不由得笑出来。

“娘,这不是胰子,是新肥皂,儿子刚做出来的,比胰子好用,带过来给您试试。”

“你做的?”马皇后好奇地拿起一块儿,仔细端详,“这看上去、摸上去,都和胰子很像啊。”

“这肥皂的做法与胰子倒也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

就在朱标解释的功夫,司赞女官入殿禀报,皇帝召朱标去乾清宫御书房。

朱标起身施礼告退,临走前给常秀使了个眼色,让她留下来再和马皇后聊一聊,重点就是做肥皂。常秀有些为难,却还是勉强答应了,向马皇后讲起新肥皂的制作方法、功效以及推广到民间的想法。

乾清宫御书房,朱元璋背手站立,听见禀报也没有回身,对朱标说:“临濠的事情,就按你的意思办吧,交刑部议处,明正典刑。那些工匠也是被逼无奈,就不追究了,还有那个朱来财也放了吧。”

“儿臣遵旨。”

“此次赴临濠查察,听说你推荐的两个年轻人,干得还不错。你有何打算?”

“父皇明鉴。郑士元、道同二人,学问精深,又有报国之志,是可用之才。儿臣打算外放他们,到地方去历练。儿臣打算郑士元外任湖广行省按察使司经历,道同外任广东行省番禺知县。”

朱元璋问道:“哦?为何一人为经历,一人为知县。”

“郑士元,科举进士出身,书读得多,文章做得好,骨子里是读书人的清廉自守和嫉恶如仇,对民生接触不多,去当经历,纠察刑名,比较合适。而道同是荐官,书读过,理也明,对百姓生活多有体悟,委为知县,想必是一方之福。”

“你用心了。科举取仕虽多,奈何不堪大用,哎!”朱元璋叹了口气,“取得尽是些只会虚文,而不懂事务的绣花枕头,如何能够代天巡牧,教化万民?这与咱广纳贤才的初衷,岂非背道而驰?所以,咱打算诏令有司暂停科举,代之以察举,以资任用。”

“看来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朱标心想,他推荐、提拔郑士元,一方面是后世听过他的大名,另一方面就是想借此让便宜老爹看到,科举能够选到可用之才,以便打消暂停科举的念头。

朱标开口说:“父皇,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施行科举取仕,可谓壮举。这一改革,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对官职的垄断,使得朝廷摆脱了豪强门阀的控制,得以在更广大的人群中拔擢可用之才,这也给了无数寒门子弟施展报复的机会。”

“为了让科举取仕具有公平性,采取了考试的办法,学子们不论出身如何,只需依据考题要求给出自己的论断,考官根据文章评判高低名次。”

“历来考题多出自经典,并结合实务,出发点是好的,但考官评判难免掺杂个人好恶,引经据典、辞藻华丽的文章,大多合人口味,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局面。”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说:“你说的咱知道,科举所得不可能都是贤才,可如今却是无用的书呆子居多。眼下朝廷政务纷繁复杂,地方上敌我纠缠、事件不断,非德才兼备者,不可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