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枝话音一落,霍家人都呆了。

自家已经愿意拿一成利润分红,别人想的还是整个霍家。

霍家不是一个药行,而是一个家族,名下包括有医馆、药铺还有药坊,甚至还有一支由霍二小姐带着的商队。

江枝可不是简单要钱,她外人一个,还想要在霍家药行有决定权和话语权。

那几个白发老头一阵交头接耳,黑着脸道:“江夫人以后真能每年出一种新药?不要戏耍我们!”

想出新药很难,霍家一直都在重金求购各种药方秘方,也难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经常遇到的都是那种开口就是祖传秘方,结果全是骗子。

江枝认真道:“我不能保证每年都出退烧药这样的新药,但如同蚊香、驱蚊液这样的产品,每年可以出一样!

你们应该知道徐家村蚊香作坊如今的盈利,以后霍家药行也是能生产的。”

霍管事几人自然知道徐家村作坊的销量。

而且自己正代售江枝的藏春香和驱蚊液,他们对里面利润更是清楚。

不能每年出新药,要是每年有一种新产品还是利润可观,只蚊香一样就可以开大坊。

几人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刚才那白发老头道:“事关重大,我们还需要族中商议,过几天才能给江夫人答复。”

江枝不急,笑着答应下来。

离开霍家,她转身就去了县衙,把自己要跟霍家签契的事告诉章县令。

这事没有瞒着的必要,青泉药坊算是章县令一手扶持起来的,又有献方和周王赏赐的原因。

无论是官府福利还是社会名声,在几个药坊里都不同,自己这边有变动,需要跟县令通报。

而且契约还需要到县衙存档,迟早章县令会知道,现在说出来,说不定还能得到好的建议。

果然,章县令听到江枝要跟霍家药行入股,他点头赞同:“霍家开药店与新军分利,有天鹏军在,你有好药入股是应该的,且看霍家怎么商议,他们自有定夺。”

他没有把话说透,但江枝已经听明白了。

霍家入股一事还真跟自己想法一样,的确跟聂繁天有关系。

自己的药由霍家卖出巴郡,聂繁天自然会保驾护航,以后大家都是一根绳子的蚂蚱。

向德金也得到消息,他自然是支持。

如今的江婶子,再不是用几把草药跟人换粮的境遇,可江枝势单力薄,根基浅是事实。

哪怕聂繁天那里有点关系,隔着那么远的路,能帮上的还是少,若是能靠上一个大行首,自身发展更有好处。

江婶子这边也不弱。

章县令在其他镇村面前只要一提民众,就要把徐家村和江婶子拿出来夸上一夸,名声是最好的,多要些股份也是应该。

江枝从章县令和向德金这里证实自己的猜测,吃了定心丸,又在城里待了一晚,第二日就回到村里。

不料才刚下车,就得到一个好消息,皮氏生了。

王小菊喜滋滋道:“婶子,你还不知道,春花生下儿子,根生都哭了,他说以后再不怕别人说他没后。”

江枝一听就知道,徐长寿回村奔丧那十几天,没少在徐根生爹娘跟前说丧气话,还教唆要给皮氏喝母猪尿,徐根生和皮氏再是心大,这压力还是有的。

现在皮氏生下孩子,不管男女,最开心的还是徐根生,只需要证明自己有后就行。

皮氏终于生下孩子,还有一个人能放心了,那就是夏母。

秀才娘子早在三月前就生下一个女儿,皮氏迟到现在才生,早就过了预产期半月,把夏母担心得不行。

偏偏皮氏心大又月事不准,记不得自己究竟怀了多久。

在没有妇科检查设备的时代,只能这样一天天等着,也终于等到瓜熟蒂落的这一天了。

几巴掌把闷声孩子打哭,夏母就给取了小名“闲哥”,投生来得慢,出生也慢,就连哭都慢悠悠的,一辈子都是悠闲散漫急不起来。

徐家村里尽是好事,蚊香作坊这边已经卖出货了,村里麦收结束,就连田里也插上秧苗。

这次卖嫩苞米也很容易。

去年那些卖青粮的商家早就问了大概时间,估摸着时间就来了,不过还是在驿站等了五天。

而那些实习生也真的又来了一趟,毕竟现在其他地方也是农忙时间,人数只有一半。

这二十多人帮着徐家村把青粮棒子掰下来,还把青储杆也收了,再把提前育苗的第二茬苞米栽好,浇够肥水。

他们这一趟没有白跑,顺带就把那些收青粮的商家带回村去,又把自己的嫩苞米卖了。

江枝并不知道,卖青粮这件事在徐家村已经成惯例,而在各村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一如她第一年要卖青粮,被徐根有和田贵隐瞒差点误事一样。

本来觉得能学得育苗保温,早种早收还心里高兴,可看见棒子长出,村里那些上年纪的老人立即就舍不得了。

一听居然要卖嫩苞米,这下可是打烂老砂罐子要翻天。

老人仗着自己年纪大辈分高,有坐在地头骂人的,有提着拐杖追着打的,有拦住商家马车不让走的,闹出不少事。

五十二个村来学技术,三十个村种了早茬苞米,只有十个村顺利卖出青粮,见到第一笔收入,也把第二茬苞米种进地里。

其他的村只能眼睁睁看着早茬苞米变老,让第二茬迟苞米不得不再次拖延一个月时间。

而那些提前育好的玉米苗因为停留太久,在苗床上生根直到无法移栽,造成损失。

这是江枝无法解决的。

要想硬生生多抢出一季收成,那时间自然是卡死,能不多拖一天就绝不拖一天。

接下来,棉花种植的“打尖”“掰岔芽”,就只有十几个学员来了。

其他人或是被村里族老阻拦:不许学些没用的东西,还是老老实实依从祖辈传下来的方法种地,不瞎折腾。

也有嫌麻烦,跑一趟好像没学到啥,尽给别人白干活了。

不过也有十几个跟着徐家村认真一步一步学过来的,这些村里只要跟着种早粮的人家,每户都卖出几百文。

对普通农户来说,这可不是小数目,至少今年粮税有着落了。

人虽然累些,抢收抢种多出几轮活,但后面秋收再得的粮食就是自己的,算是比往年多了一石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