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研究员:“设计师同志,请问你是借鉴哪种车辆设计的这辆轮式三用发射车?设计参数是否可靠?”
郭向北:“我没有借鉴任何一款车辆,自行研究发明。设计参数经过慎密计算,配套搭载的发射物形成完整搭载结构。等样车制造出来你就知道是否可靠了,下一位。”
某专家:“国外研究报告指出轮式越野能力差、防护力弱,发射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履带式,你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轮式?”
郭向北:“轮式在沙漠、泥泞等复杂环境表现确实不如履带式。但轮式向北履带式优点同样明显,速度快、结构简单、重量轻、后勤保障轻松、适应性强。两种设计各有优缺点,你所谓的国外研究报告是不是正确我不知道,我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轮式和履带式那种更好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如果你认为履带式更好那你就去设计,设计不出来就乖乖坐着听。下一个问题!”
被训的专家脸色涨红,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喇叭,可看看台上坐着的一排大领导,还是乖乖低头坐下。
某专家:“自重加配重不到十吨,六对负重轮是否过于累赘,减少一对负重轮是否可行?”
郭向北:“负重轮不光是用来负重的,要根据承载导弹的长度来计算,还承担发射导弹时的冲击作用力,这种问题除非你能给出我严密的计算结论推翻我的设计,否则就不要张嘴。下一个!”
........
时间一点点过去,郭向北回答的语气越来越强硬犀利!
一连回答了十几个问题,下面坐着的几十个专家、研究员都没能提出任何有深度的问题,纯粹没意义的一场研讨会!
国内在这方面实在水平有限,前几年某厂设计生产的汽车竟然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也难怪国内九十年代中期才研发出真正的弹道导弹发射车。.
还好,出于对国内导弹研究的自信,他对下午的弹道导弹设计研讨会很是期待。
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台上的领导们已经感觉这场研讨会存在意义不大,几个领导交头接耳一番,宣布散会。
顾所长陪着两位重量级领导来到郭向北房间时,郭向北正在收拾整理资料,为了这场研讨会他准备了一些东西,可惜几乎没有用的上。
两位领导表情和蔼,总参一号领导表扬了他为国争光不断进取的奉献精神,肯定了他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勉励他再接再厉,研究上努力取得更多更大成果。
二号领导亲切的拍了拍他肩膀说:“你不但是财神爷,也是搞研究的奇才。
今天的研讨会虽然不尽人意,你的坚持和专业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国家和世界其他强国的差距很明显。同志们都是为了把事情做的更好,只是有底子太薄,很多研究都在不断摸索中。你要理解他们......”
送走两位领导,郭向北心中五味杂陈。
总参二号领导给了他一个不大,但却很繁琐的任务,写一些关于轮式车设计理念原理的资料。
下午的研讨会保密级别很高,参会的人一共只有七个,全是国内火箭领域赫赫有名的功勋设计师。
化学燃料专家、发动机专家、空气动力学专家、弹道专家等等,东风一二三和现在正在设计制造的东风四洲际导弹都是出于他们之手。
主持会议的领导姓钱,真正的火箭领域巨擘。
这些大佬的专业性毋庸置疑,“火星6”本就是仿的飞毛腿,大家都很熟悉。看过设计图后,他们加班加点研究计算,给出结论,设计上没有问题。
主要讨论的还是发射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难度。
研讨会持续五个小时,难点多争论多,这些都需要一一解决。
最后得出结论,“火星6”导弹制造以国内目前水平可以生产出来,问题还在配套的发射车上,这是国内空白,大家担心是正常的。
会后钱老和郭向北单独又谈了一个多小时,都是搞技术的没那么多客套,两人都是获益良多,钱老的敬业、慎密,钻研精神,让郭向北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国内火箭领域发展如此迅速了。
国家对于这件事非常重视,第二天直接就下达限时制造任务。
三用轮式发射车按照郭向北建议,分别由沪市、渝城、哈市三家大型工厂制造相关配件,最后交付京都机械厂验收统一组装。
至于导弹,交给了二炮。
任务时限只有一个月时间,非常紧迫。
基本上没了郭向北什么事,前天刚搬到新办公室,一个大套间,套间里面是他办公休息地方,外面是会客和秘书姚靓办公桌。
这几天他帮着完成了最后两项基础材料实验,每天上下班按时按点,就是家里不太清净。
潘泰娅知道了他们即将搬家的事情,每天早上堵他开始逼宫,连刘宝勇都感觉头大如麻。
“向北你来一下我办公室。”
一听是刘宝勇声音,郭向北就想拒绝,“刘叔,今天太忙...”
但是刘宝勇下一句话就让他不得不改变态度:“滨城市谭市长在我办公室,她想见见你。”
“好,我马上过去。”
谭薇是郭向北的老朋友了,互相都帮过不少忙,人家找上门来再忙也得见见。
给顾所长招呼一声,姚靓带上公文包,两人便下楼出了404所。
在机械厂办公楼前,碰到了技术科方科长和一名五十岁左右秃顶领导。
郭向北没想搭理,没想到那个秃顶领导笑呵呵迎了上来,热情伸出手:“郭总工你好,我是机械厂方凯旋,一直想见见你没机会,今天算是遇上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又是机械厂新任厂长,虽然郭向北对这人挤掉鲁舒华心里很讨厌,但还是应酬式和他握了握手:“方厂长你好。”
方凯旋却是没松开他手,用力握着笑道:“郭总工真年轻啊,一直都听说你是咱们机械厂的功臣,见面方知什么是年少有为。前几天我这个不省心的侄子不知道轻重,我狠狠批评了他。你们都是年轻人,都是搞技术的,应该互相团结,多做交流。下午我做东,一起吃个饭友谊一下怎么样?”
郭向北很不适应这种虚伪客套,微微用力抽出手:“不好意思方厂长,这几天非常忙,没有时间,等有空再说。”
说完他看都没看一旁的方科长,径直向楼上走去。
身后,方厂长脸色保持微笑,可眼睛里的目光却渗人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