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中有真意,岂是登堂入室之之境可以衡量?”宁升毫不吝啬夸赞,倒不是迫于郡守威压,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一手行草写得绝佳,甚至只看一眼便可体会此刻郡守心境何等平静。
郡守饶有兴致问道:“你能看出我这字中的真意?”
宁升道:“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郡守眼中异彩连连,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还真看出字中真意,不免好奇其书法造诣如何,“能否见识一下小友的字?”
宁升没有推辞,提起那杆羊毫笔,因这羊毫沾墨量大,可以显露出草书的洒脱。当然狼毫笔也是个不错选择,其尖爽利,易于挥洒,能够表现出行云流水之感。选择狼毫还是羊毫,只看个人习惯。
宁升一鼓作气,写下“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当然这份潇洒比不得郡守,但依旧赢得其喝彩,“小友对于草书是有天赋的!”
斯坦启对二人舞文弄墨并不感兴趣,左右张望寻找先前邀请做客的那位书生。此人气息沉厚,修为显然不俗,倒是激起自己攀比欲,只一心想与之切磋一番,分出个高低。
很快婢女提着一壶好茶走来,为五人沏好茶后默默退至一边,忽然瞥见案几上多出的那副字,暗暗好奇是何人所写。那左右张望的男子一脸浮躁,显然写不出这般好的字。伊乙俨然一位弱女子形象,写不出字中的杀气。而牧晴……不知为何一看其就不会写字,那么就只能是那位与郡守攀谈的年轻人了。
……
“你可知这茶是何茶?”王天南问道。
陈正新摇头道:“不知。”
这佛陀山提供的茶为“普陀佛茶”,相传曾是大禅师璞真僧人创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炒制,提毫和烘干六大步骤。品尝时大有“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之感。
璞真僧人正是这佛陀山开山祖师,其创制的普陀佛茶后世专供方丈品味以参悟无上禅机。时至今日却破例招待如此之多“外人”,实属难得。
冲泡这普陀佛茶的关键在于佛陀山山腰间的那口仙人井,将水温控制在将沸未沸之际,将水倒入白瓷琉璃杯中,待七分满时投入茶叶。条索紧密卷曲、色泽绿润的佛茶犹如云雾一般飘在水中。约莫十息过后,茶汤便成黄绿色,味道尤为清醇。
陈正新虽不知师祖为何突然提及这“寡淡无味”的茶水,但因此获得不少知识,起码知道这普陀佛茶不俗。
王天南又道:“我想告诉你的是,品茶须心静,读书亦是如此。”
陈正新执弟子礼道:“弟子知晓了!”
此刻真武山上的一沉默少年正捧书而读,是茶圣陆雨所着的《茶通经》,其中专有一篇讲述敬茶礼。拜师敬茶有三讲究:一是茶汤不宜满,只需七分便可。二是敬茶时应将跪地将杯举至额头,以表尊敬,切记端平端稳。三是续茶,依旧是七分满,但温度不宜过高。
一切看似简单,但如何将整个斟茶敬茶过程进行的行云流水确实需要功夫。加上张参峰亦是一位喜茶之人,平日里钟爱崂山绿茶。
约莫五年前,这位丹武双修的道家修士还是一位瞎子。当时的他还只有五境修为,在江湖中算不得一号人物。但幸遇云安道长,将其带到道教圣地——崂山修行,患有眼疾的张参峰这才得以重见光明。在崂山修炼的这五年时间,三丰真人不仅修为直入八境,更是将道家内丹凝炼至道隐。
道家内丹分为三层:朴美,道隐和至无。分别对应: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崂山绿茶,醇厚浓郁,回味隽永。外形扁平光滑,茸芽细嫩。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的豌豆面或山栗子面的香气。据说以崂山太清宫内仙师井水冲泡之,可观一朵青莲扶摇直上,神奇至极。
张参峰看向面前师尊,问道:“陛下即将举办‘诸子辩论’,我道教被尊为国教的希望可大?”
屋内装饰简陋,除了书案椅子床之外就是那座茶台,煮水壶中正烧着热水,想来定是那仙师井水。
云安道长笑道:“道法自然!记住切莫重功利,那样道心不再纯粹,凝炼的内丹也会受到沾染。”
……
王天南又向弟子陈正新递去一杯清茶,问道:“你觉得这崂山绿茶比之普陀佛茶如何?”
陈正新一副毫不在意模样道:“各有滋味,以我所想并无高低之分,关键是否适合。”
此番对话意味明显。
陈正新又道:“如象对国尊崇兵家,长定国尊崇法家,极其合适!”
王天南闻言调侃道:“竟有如此见识,实属难得!”
陈正新在斟茶时格外平静,“天下大道三千,小道数万,我不敢保证我走的是阳关大道,但起码也是我的本心所愿,即使它是断头路……”
“此番心境最是难得!”王天南遥望佛陀山,脸上露出愁容,喃喃自语道:“不知师父是否能力挽狂澜……”
收回目光,见茶入水时,果真有一朵青莲生出,直入云霄,似要飞升天上,不禁叹道:“奇哉!”
陈正新淡淡道:“师尊你在担心何事?”
王天南摇头道:“文运之争!你看天上的文曲星,是不是降了几分厘?”
一切明了……
王天南与陈正新谈论普陀佛茶,其一教导他读书要心静,这其二极其隐晦,是对如今佛教昌盛的赞誉。能得到儒家大真人的赞赏,可见其势已不可挡,加上文曲星下降三厘这一微小现象,儒教的首教之位可能不保。
集云山,地处白云山脉,主体在白云县。其内有一门派名为浣溪草堂,在象对国江湖地位不低。门内弟子鱼龙混杂,兵家修士居多,全是杀伐果决之辈。
“这是个机会,难道你真要放弃这个一统象对国江湖的机会?”说话之人一身质地绝佳紫色长袍,举手抬足便流露上位者气息。脸上虽无表情,但总给人一股狠厉之感,让人生不出敬。
坐在其身旁的正是浣溪草堂的主人——李武白,他连看面前紫袍老者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听到这位大人物的反问,吓得立马起身扑通跪地道:“国师莫要动怒……不是小的不愿,而是大人您的要求……”
国师拿起茶杯,以盏盖轻轻拨动茶汤泛起微小波纹,“茶不错,可惜我觉得它似乎没有必要留在世上了,毕竟世间好茶无数不是?”
闻言,李武白浑身瘫软,整个身子趴在地上犹如刍狗,“大人饶命,草民愿意为国师犬马,日后必定全心真意效忠大人!”
国师露出笑容,头也不回离开,大堂上只留下一柄品轶上等的飞剑。
……
宁升品着佳茗,忽然想起某篇圣贤文章,主旨是清心寡欲。联想自己如今心境不知是否有违贤礼。
郡守指着院中的一口井,笑道:“这井水泡此茶,绝配!”
井水清凉甘甜,宁升掬一捧水将脸埋入其中,感受着这一丝冷意。这一刻似乎有千万年长,他如同一座山峦历经人间沧桑,从一座高大山峰变成了石林,继而成为山丘,而后是碎石,结局是融入大地,好似从未存在。但又过十万年,这座山峰再度出现,依旧巍峨壮观。
井水顺着指间缝隙流失,宁升抬起头,眼中再次熠熠生辉,“世间最高的山峰都会浮沉,甚至仙人都会陨落,轮回之说,当真无误!世间万物也因轮回而向臻演化。”
郡守微微皱起眉头,并不理解这一番话,“小友何来如此感想?”
宁升哈哈大笑道:“就是矫揉造作,忽然想说些摸不着头脑的哲理话。郡守大人切莫听入耳!”
用过茶后,便要用餐。虽然文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郡守却主动在餐桌上与宁升攀谈。一个时辰过去,仍不尽兴,只是桌上已无佳肴。郡守便要吩咐下人,再准备几道好菜,今日非要尽兴不可。
宁升立刻拦住,“不用再添菜了,我们都已酒足饭饱,再上就要浪费粮食了……”
有房间住,总比风餐露宿强太多。加之郡守热情挽留,四人便决定在郡府上留宿一晚。
宁升已经许久不曾睡过如此舒爽的床榻,闭上眼小憩一个时辰。睡醒之后,便盘坐于床榻之上,默默入定。这种似睡非睡的玄妙气象若是叫郡守看到,又要引得其一番连连称赞:当真后生可畏啊!
宁升并不刻意追求修为上的提升,一切都随缘,水到渠成即可。唯独对金罡拳格外上心,这部拳法可是千年未曾有的武神宋重窑所创,其品秩甚至超出天阶,不设上限,因此遭受天道嫉妒。
双拳搭在膝头,在宁升入定之后,便闪烁淡淡金光,这种状态持续到一抹晨曦从窗外洒入屋内才结束。经过一晚的修炼,虽然并无明显进步,却也有一分一厘的明悟,积少成多有朝一日终会汇聚江川。